跨文化對話(21輯)

我們都知道,鴉片戰爭以及後來的一系列外來入侵和屈辱,對中國和中國文化構成了威脅。 但是看來,很多中國人還是非常注重外國人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承認和肯定。 問題是,有的時候中國人對諾貝爾獎的重視和興趣,似乎過了頭,這是缺乏自信的心理表現……我認為諾貝爾文學獎有兩個意義。

內容介紹

《跨文化對話(21輯)》講述了:說中國讀者有時候具有某種“諾貝爾獎情結”,並不是完全沒有根據。從一令歷史的層面來看,這個“情結”也許可以理解為,是貫穿整箇中國近、現代歷史的“鴉片戰爭情結”的變種。我們都知道,鴉片戰爭以及後來的一系列外來入侵和屈辱,對中國和中國文化構成了威脅。因而,要富強,避免中國人再受欺負,恢復中國和中國人應有的尊嚴,便成了全體中國國民在19、20世紀最熱切的期盼和最重要的使命,一直到今天。我從瑞典看中國,我認為你們中國人已經完成了這個任務。今天全世界對中國都非常重視。但是看來,很多中國人還是非常注重外國人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承認和肯定。是不是他們覺得外國人的承認和肯定就證明中國人終於站立起來了呢?以鴉片戰爭失敗的屈辱為背景的使命終於完成了呢?今天,很多中國作家,包括知識分子讀者群看重諾貝爾獎,甚至表現為某種化不開的“情結”,是不是跟我上述這些歷史因素和文化心理有關呢?希望有更多中國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因自己同胞獲獎而感到榮耀、自豪,這並不奇怪或不正常。問題是,有的時候中國人對諾貝爾獎的重視和興趣,似乎過了頭,這是缺乏自信的心理表現……我認為諾貝爾文學獎有兩個意義。首先它使得更多人發現一些非常出色的作家。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個名氣很大、很出色的作家得獎,還不如一個不太知名的、但非常出色的作家得獎……諾貝爾文學獎第二種重要意義更廣大深遠,在於促進各國人民對文學的興趣和愛好,增進了解和友誼,取長補短,謀求人類文明共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