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外穴名。出《幼幼新書》。在足底,當湧泉穴後1寸處。主治崩漏,頭痛,眩暈,足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相關詞條
-
足心道
足部養生保健按摩法的理論機制第四章 足部養生保健按摩手法及其套用第五章 足部的自我保健按摩第八章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
公孫穴
足太陰絡脈,是十五絡脈之一,亦是八脈交會穴,通沖脈,名曰公孫。位於人體的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主治嘔吐,胃痛腹痛,泄瀉痢疾。配中脘穴、內關...
出處 絡穴 定位 解剖 主治 -
十四經穴
中醫基礎理論名詞。指十二正經加任脈,督脈經穴總合,又稱“經穴”,與“經外奇穴”相對而言。《黃帝內經》分經論穴,記載穴名150個,總穴數為295個;《針灸...
解讀 中醫套用 -
足穴圖
常言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鶴髮童顏,步履輕健”。足部與全身臟腑經絡關係密切,承擔身體全部重量,故有人稱足是人類的“第二心臟”。有人觀察到足與整體的...
簡介 常用手法 五反射區 禁做患者 按摩益智 -
三才穴
三才穴,組合穴名。出自《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由督脈的百會、任脈的璇璣與足少陰經的湧泉等三穴組成。主治頭痛,頭暈,昏厥,癲狂,驚風,咽喉痛,休克,高血壓...
定位 解剖 主治 操作 功效 -
灸勞穴
灸勞穴又稱久勞穴,灸癆穴,屬背部奇穴,位於第三胸椎棘突之高點處。主治肺結核、咳嗽、咳吐膿血、虛勞盜汗、面黃肌瘦、神疲乏力、神經衰弱。
別名 位置 解剖 功能作用 主治疾病 -
經穴按摩
七、上肢部按摩法 十、腰部按摩法 十二、下肢部按摩法
-
膏穴療法
《膏穴療法》一書講的是中國傳統中醫學穴位主要治療方法,以中醫經絡學說理論為依據,使用靈活方便,因此有廣泛的適應症,膏穴療法是中醫史上為數不多的無斷代治療...
書籍信息 內容簡介 -
砭灸九穴法
九穴法:依據不同病症,選取九個砭灸點,以砭灸貼敷於體表,並施以相應補瀉手法的一種治療方法。 該療法通過砭灸貼敷於體表,深層次刺激經絡穴位,以及套用一定的...
簡介 詞語解釋 砭灸九穴法的理論基礎 四大功效 適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