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梅笛

趙梅笛

趙梅笛(Melodie Zhao)1994年出生在瑞士,13歲考入日內瓦音樂學院,14歲獲學士學位,16歲取得獨奏專業碩士學位,這也是歐洲音樂演奏專業的最高學歷;曾獲瑞士最高榮譽“文化藝術大獎”。

基本信息

人物簡歷

趙梅笛1994年出生在瑞士,13歲考入日內瓦音樂學院,14歲獲學士學位,16歲取得獨奏專業碩士學位,這也是歐洲音樂演奏專業的最高學歷;曾獲瑞士最高榮譽“文化藝術大獎”。

梅笛1994年9月出生於瑞士格魯耶爾。父親上世紀80年代從北京來到瑞士,母親是馬來西亞出生的華僑。梅笛從小就對古典音樂興趣濃厚。作為小提琴教育家的父親原本希望梅笛學小提琴,但從兩歲多開始小梅笛就本能地表現出對鋼琴的偏愛。她出生不久就回到北京,與爺爺、奶奶生活。爺爺田晶是解放軍軍樂團五隊的前隊長和北京廣播學院文編系前主任。從兩歲半開始,梅笛就在爺爺的指導下開始學習音樂。3歲開始到中央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先後從師於陳家教授、鞠瑾老師和張志偉老師。

梅笛在學習歷程中曾受到諸多中外著名鋼琴家的指教。85歲的梅爾松先生聽梅笛演奏李斯特練習曲後,激動地對梅笛說:李斯特在創作這個樂曲時,絕不會想到一個不滿12歲的孩子能夠演奏,而且演奏得如此完美!

2003年梅笛考入日內瓦音樂學院少年班,師從龜田真弓教授。2006年4月,不到12歲的小梅笛以優異成績考入日內瓦音樂學院大學預科班。在“世界上最好的教授”帕斯卡爾·德瓦永的鼓勵下,她很早就開始練習蕭邦和李斯特的練習曲。不滿18歲的梅笛去年從日內瓦音樂學院獨奏大師碩士班畢業,並獲得校方頒發的最優異成績獎、學校理事會頒發的最傑出成就獎和最佳音樂表現獎。2009年至2011年,她連續三年獲得瑞士青年獨奏家稱號。2010年,她首次創作了以濟南趵突泉為靈感的鋼琴奏鳴曲《泉》並獲得演出成功,被評為當年瑞士廣播電台最佳音樂會曲目。

成長曆程

10歲開個人專場

不久前,記者在瑞士蒙塔納舉行的一場趙梅笛專場鋼

趙梅笛 趙梅笛

琴獨奏音樂會上,切實感受了這位新星的受歡迎程度。

開場前,音樂廳售票處95瑞郎(約合600多元人民幣)的高票價似乎為這場音樂會做了一個註腳。記者入場後發現,觀眾席幾乎都坐滿了。身著湖藍色禮服的趙梅笛在一片掌聲中出現在鋼琴旁。她那張典型的中國娃娃臉上還帶著一些稚氣,但沉穩、優雅的颱風表明,她已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了。在近兩個小時的演出中,她演奏了貝多芬、李斯特、蕭邦等古典音樂大師的著名鋼琴曲,演奏風格時而磅礴大氣,時而細膩唯美。在返場加演時,梅笛為西方觀眾演奏了一首《翻身的日子》,這首喜慶歡快的中國樂曲給了觀眾一個驚喜,他們毫不吝嗇地獻上了掌聲和讚美。 2005年,年僅10歲的梅笛在日內瓦雅典娜宮舉行了首次個人獨奏音樂會。從那時起,她就引起了瑞士媒體的關注。去年,梅笛已受邀參加了十幾場音樂會和個人獨奏音樂會,受到多位專家的讚譽。

兩歲時為賭氣想學鋼琴

趙梅笛雖然出生在瑞士,但她是貨真價實的“中國製造”。她很小就被父母送到北京,與爺爺奶奶同住。她的音樂啟蒙、基本功以及演奏技巧的基礎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而她超乎尋常的音樂天分則源自其音樂世家的基因。

趙梅笛 趙梅笛

不過,梅笛與鋼琴結緣有些偶然。據她介紹,2歲多時隨奶奶到德國看望姑姑,姑姑家的小表哥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鋼琴神童,而表哥不允許她碰自己的鋼琴。小梅笛回北京後便喊著要學鋼琴,與表哥一爭高下。於是,從2歲半開始,梅笛就在爺爺的指導下開始學習音樂,3歲開始學習彈奏鋼琴。6歲,梅笛首次在北京法國學校登台演出,嶄露頭角。

9歲時,梅笛回到瑞士,當年便考取了日內瓦音樂學院少年班。3年後,她又以優異成績考取了該校的大學預科班,目前已成為一名大學生。儘管同班同學比她年長至少五六歲,但梅笛在其中仍然顯得很突出,她的樂理知識時而以滿分的成績獨占群芳,令人驚嘆。

爸爸扭秧歌教中國樂曲

因為童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北京度過的,所以梅笛對中國並不陌生,對中國音樂也相當喜愛。目前在她的各種演出中,中國曲目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黃河協奏曲》、《瀏陽河》、《白毛女變奏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虞美人》等都是她經常演奏的曲目。

而在對中國音樂的理解方面,梅笛的父親趙元先生成了女兒的良師。他給梅笛講抗日戰爭的故事,幫她理解《黃河協奏曲》的內涵,有時竟在家中扭起秧歌,讓梅笛來感受《翻身的日子》要表達的喜悅心情。而每次演奏完,這些中國曲目都會受到熱烈歡迎,有的觀眾甚至直接到後台找梅笛要譜子。梅笛說,每當這時,她心裡充滿了對中國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賑災義演

5.12 汶川大地震,奪取了數萬人的性命,並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經濟損失。中國乃至世界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震撼,人們在沉痛哀悼不幸遇難者的同時,也為中國政府和軍隊的快

趙梅笛 趙梅笛

速展開救援工作而讚嘆不已。

5月18日中國中央電視現場轉播的、由多個文化及宣傳機構主辦的《愛的奉獻》大型活動,深深感染了13歲華裔少女鋼琴家的一家。

出生在瑞士、十三歲的華裔少女鋼琴家趙梅笛,在與家人一起看完這一節目後,非常激動,並決定舉辦獨奏義演,為災區募捐。經其父母多方聯絡,義演得到了多方瑞士友人的鼎力相助並最終確定於6月22日在伯爾尼州布格多夫(Burgdorf)Franz Gertsch現代美術博物館舉行賑災義演。

Bösendorfer鋼琴瑞士總代理公司,為音樂會無賞提供兩台超級音樂會三角琴,同時免去運輸費及調琴費;Credit Suisse銀行幫助臨時舞台的搭建和拆除;世界著名現代美術Franz Gertsch博物館免去場租,並承擔全部廣告宣傳費和票務費,同時為音樂會的如期舉行而提前閉館(該館星期天開放)。音樂會的其他成本均由發起人及主辦人承擔。全部票房收入及音樂會結束後陸續收到的捐款,將通過中國駐瑞士大使館轉交中國民政部。根據趙梅笛的提議,此筆捐款,全部用於幫助在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親的孤兒。

人物軼事

生活中的鋼琴家

而走出舞台的聚光燈,梅笛在生活中又像一個普通的鄰家女孩。幫父母做家務,

趙梅笛 趙梅笛

看成龍的武打電影,與妹妹玩耍、打扮成時尚女孩參加同學生日聚會,都是她生活中的樂趣。而談到她喜歡的鋼琴時,她用法語報出一串我聽著陌生的名字。而說起中國鋼琴家,她說最喜歡李雲迪,“他彈的蕭邦作品真是棒極了”! 錄製蕭邦24首練習曲引起轟動

2008年11月14日,瑞士華裔少女趙梅笛錄製的蕭邦24首鋼琴練習曲唱片首發式在瑞士北部城市溫特圖爾舉行。年僅14歲的趙梅笛也由此成為迄今年齡最小的完整錄製這24首練習曲的鋼琴家,引起業界人士和媒體的廣泛關注。

首發式上,溫特圖爾可容納300人的老軍營音樂廳座無虛席,連過道上都站滿了觀眾。趙梅笛演奏了24首練習曲中的部分曲目,並加演了幾首膾炙人口的鋼琴曲,令全場觀眾如痴如醉,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你的演出太精彩了,我現在還沉醉在夢境之中”。一位同樣彈鋼琴的瑞士小伙子對趙梅笛說。

前來參加首發式的瑞士音樂界人士也紛紛對趙梅笛的演奏讚嘆不已。在場聽眾排起了長隊,手拿唱片等待趙梅笛簽名留念。

據了解,趙梅笛錄製蕭邦24首鋼琴練習曲的想法是受兩年多前收到的一份禮物的啟發。

2006年4月,中國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來瑞士訪問期間

趙梅笛 趙梅笛

見到了梅笛,並送給梅笛一張其女弟子於13歲時錄製的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唱片。梅笛想到了她最喜愛的作曲家蕭邦,產生了錄製蕭邦24首鋼琴練習曲的念頭。此後,她立即付諸行動,首先是加強了鍛鍊手指機能和提高技術的作品練習,技術水平有了飛躍性提高,然後在其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系統練習蕭邦練習曲,用了一年半時間,完成了所有練習,並在幾次音樂會上演奏,大受歡迎。 當記者看到這張唱片時,感受到了它的特別之處。唱片附了厚厚的文字解釋,有法語、德語、英語和中文四種語言。對24首練習曲的說明是梅笛的作品,她不僅向聽眾介紹了

每一首練習曲的音樂內涵和技術要領,同時加入了自己演奏的感受和對作品的理解。對此,梅笛表示,“我想通過這張唱片,使人們了解到,少年鋼琴家對蕭邦24首練習曲的理解和表現力。”

對於這個創舉,音樂屆前輩表現出極大的欣喜。已是日內瓦大學二年級學生的趙梅笛收到了日內瓦音樂學院室內樂教研主任巴雷的賀電,這位老師無比驕傲地說,“你創造了歷史!太精彩了!”中國著名鋼琴家、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吳迎對唱片同樣予以高度評價,他認為“趙梅笛創造了一個奇蹟!”

唱片附文中的最後一頁上用中文和英文寫著“獻給敬愛的爺爺和奶奶”。據了解,出身音樂世家的趙梅笛幼時在北京由爺爺奶奶照看。3歲時開始學習鋼琴,由爺爺和奶奶引領上音樂的道路。對於自己的中國背景,梅笛一直很看重,並引以自豪。四川發生特大地震後,梅笛主動提出為災區兒童舉行募捐專場音樂會,她的少年義舉感動了很多人。

據介紹,蕭邦24首鋼琴練習曲創作於1829年至1836年間,集中了鋼琴演奏的所有高難技巧,是鋼琴藝術的里程碑,被德國作曲家舒曼稱之為“鋼琴高難技術與美妙鏇律的完美化身”。由於技巧太難,能將這24首練習曲全部掌握的鋼琴家非常少。而趙梅笛僅用3天就完成了蕭邦24首練習曲的全部錄製。此前,從未有過如此年輕的鋼琴家能夠完成這樣的業績。

趙梅笛錄製完成蕭邦二十四首練習曲

由日內瓦音樂學院13歲華裔學生趙梅笛錄製的蕭邦24首練習曲唱片首發式舉行。  蕭邦的24首鋼琴練習曲創作於19世紀前半葉,集中了鋼琴演奏的所有高難技巧,被德國作曲家舒曼稱為“鋼琴高難技術與美妙鏇律的完美化身”。梅笛是首位在13歲之前完整地演奏全部24首鋼琴 曲的青少年鋼琴家。中國著名鋼琴家、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吳迎教授聽了樣片後讚嘆,“梅笛創造了奇蹟”。梅笛經過大量閱讀並結合自己演奏的體會撰寫、分析了每一首練習曲的音樂內涵和技術要領,並以法文、德文、英文和中文附在唱片附冊內。  近年來,梅笛在歐洲各地舉辦的所有音樂會中,都堅持加演中國曲目或將中國作品作為正式曲目之一,受到了歐洲聽眾的熱烈歡迎和好評,成為弘揚中華文化的小使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