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蘭[原中共汝陽縣委常委、洛陽地委委員]

趙春蘭[原中共汝陽縣委常委、洛陽地委委員]

中共黨員,省農業勞動模範。幼年家貧,一生務農。1948年擔任村民兵中隊長,積極參加剿匪反霸。1953年任登山農業合作社社長。人民公社化後,任登山大隊黨支部書記。由於在改山造田中成績卓著,兼任十八盤公社黨委委員、副書記,中共汝陽縣委常委、洛陽地委委員。

登山地處山區,坡嶺連綿,溝壑縱橫,土地面積窄狹,村民生活困難。1960年他帶領全村幹部民眾開始改山治土,築嶙造地,把陡峭山坡砌成層層梯田。經八年艱苦奮戰,投工84萬個,完成74萬土石方,把掛在陡坡上的1500餘塊支離破碎的小片薄地改造成環山帶狀的水平梯田550畝,占全村總耕地面積的96%。為了進一步解決乾旱問題,他又帶領村幹部赴雲南學習噴灌技術。回來後發動民眾集資20餘萬元,興建提灌站11座、壓力蓄水池57個,開挖並硬化山坡渠道7500餘米,安裝埋設自壓噴灌管道6500米,把層層梯田變為旱澇保收的高產田,使糧食畝產由5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以上。他還發動民眾封山育林,栽種泡桐8萬棵,果樹5萬棵,增加了民眾收入。

趙春蘭率領登山村幹部民眾在治山中創造的“雙曲拱石嶙梯田”的經驗和自壓軟管噴灌技術,在1978年被河南省電影製片廠拍攝成新聞紀錄片,不僅在省城展出,還通過影視在全國推廣。中共汝陽縣委、縣人民政府號召全縣人民學習登山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洛陽市人民政府亦組織各縣農業幹部到登山參觀學習。

趙春蘭由於長期治山,積勞成疾,在生命垂危之際,仍惦念著登山民眾和農業收成情況,並語重心長地對前去探病的領導說:“我死後一定要埋在家鄉的土地上,看著登山人過上好日子。”1981年2月28日病逝,終年56歲。1991年10月15日,中共汝陽縣委、縣人民政府在登山村為趙春蘭刻石立碑,表彰功績,以示紀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