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演員
趙文啟出生在北京天橋遊樂場附近一個很貧困的家庭,從小沒上過學。當年,天橋遊樂場是北京藝人的聚集地,曲藝雜耍天天上演,相聲是主要的曲種之一,年幼的趙文啟幾乎天天泡在那裡看演出,耳濡目染了相聲前輩的精彩表演。由於家庭貧困,趙文啟被家裡送到一家飯館當學徒,他很快就得到了飯館老闆的欣賞,破例直接安排他在餐廳里乾跑堂的夥計。儘管他沒有文化,但他模仿相聲口語迎賓送客很受顧客的讚賞,特別是在給顧客用餐後結算賬目,須用的唱收唱付基本功中,完全引用了相聲藝術中的貫口功夫,聲情並茂一氣呵成,讓顧客滿意而來,歡笑而歸。因此,飯館老闆也破例讓他提前出徒。1943年,趙文啟被濟南大觀園某飯館的老闆看中,邀請他來擔當二櫃。此時相聲大師孫少林先生創辦的晨光茶社開業,趙文啟如魚得水,一有閒空就在晨光茶社專心致志聽相聲。巧緣的機遇讓他認識了孫少林先生,於是他誠心誠意提出拜孫先生門下,正式坐科學徒的意願。在晨光茶社相聲老爺子高桂清先生的撮合下,趙文啟終於如願以償,從此開始了相聲藝術生涯。
20世紀80年代孫少林去世後,趙文啟專心給孫先生的兒子、年輕的師弟孫小林捧哏,目的是讓師弟繼承師父的遺志,繼續把晨光茶社的相聲藝術代代相傳。他始終沒有忘記師父的教誨和恩德,趙文啟先生不幸2005年去世,趙文啟在臨終前,仍然不忘在晨光茶社的從藝歲月。
拜師
當年相聲界的收徒是很講究行規的,確立師徒關係一定要有稱收徒儀式。但是,按照行規,酒席錢以及師父與引師、保師、代師的費用,和為“擺知”發生的全部開支都應徒弟支付。可當時的趙文啟即使有點收入,還不足養家,根本就沒有能力承擔。可孫少林認為,規矩是人定的,既然拜我為師,相聲界又很講究師徒如父子傳統,徒弟就是自己的孩子,這個行規是可以打破的。為此,全部費用均有孫少林承擔了下來,孫先生的義舉,至今在相聲界仍然是一段佳話。藝術特點
在20世紀50、60年代,技藝成熟的趙文啟在晨光茶社演出的段子很多,基本功又相當地好,場場演出都受到觀眾的歡迎。再加上晨光茶社又是一個能成就人的地方,趙文啟也毫不遜色地成為一名觀眾喜愛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主要作品
當年,喜愛相聲的觀眾都常常拿趙文啟表演的《買賣論》中抖的包袱“一寸三”來諷刺欺詐,還有的觀眾學著他那一氣呵成的貫口功夫來顯示自己的口才。1962年12月,中國曲協山東分會、濟南市曲協在濟南聯合主辦相聲大會。在此盛會上,由趙文啟給師父孫少林捧哏,表演了孫少林的代表作《怯剃頭》,取得了最轟動的演出效果。
現存錄音有《一寸三》《寫賬》《學評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