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特邀顧問
趙廷傑,男,漢族,1947年10月生,山西臨汾人。中共黨員,1969 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歷任固原縣彭堡公社黨委書記;自治區人民政府農辦幹事;自治區黨委農工部副處長、處長、副部長;自治區黨委政研室副主任、主任;銀南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書記;吳忠市工委書記;吳忠市委書記;2002年5月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自治區政府黨組成員;2008年3月任寧夏回族自治區特邀顧問。
晉劇武場演奏家
趙廷傑(1886—1972年),別號潤生,晉劇武場演奏家,又以演奏馬鑼出名,有著“金棒錘”的美稱,在晉劇界享有盛名。
趙廷傑原籍文水縣堡子村,後遷居到文水縣城內,又寄居在文水縣馬村。他幼時家境貧寒,15歲時到祁縣東家崖村麵粉坊幫叔叔做工。一天恰逢楊忠寶在祁縣唱戲,武場缺一位師傅不能開戲,其叔便主動找到戲班班主,想讓他頂替,他首次登場,便博得一片喝彩聲。於是,在其叔及麵粉廠掌柜的幫助下,拜大有、二有師傅學藝。自此,趙廷傑與這兩位晉中一帶很有名氣的晉劇武場演奏藝人朝夕相處,技藝日益長進。後又得到祁縣高錫禹、吳得力等名師的指點,更加熟練地掌握了馬鑼演奏時的音色、催動法、剎放音以及與演員表現動作的默契配合等技藝。
趙廷傑19歲時,就同許多晉劇名老藝人一起轟動了省城及晉中一帶。他先在太谷“乾梨園”,後又到祁縣“永梨園”、徐溝“自成園”、榆次“雙聚梨園”等上路戲班打馬鑼,那時他的名字也同名藝人一樣被登上戲報。
抗日戰爭期間,年過五旬的趙廷傑來到張寶魁(藝名“筱吉仙”)劇團,他與晉劇著名演員“獅子黑”、“蓋天紅”、丁果仙、“奴子生”、“一聲雷”等同台演出多年,深受劇團演員的敬重。1945年解放戰爭前夕,趙廷傑回到文水。1952年到文水晉劇團工作。1957年以後,他先後在晉中晉劇團、陽曲縣晉劇團任武場教師,直到1960年離團。在以後的十多年中,趙廷傑在平遙、太原、文水、祁縣等地廣為傳藝,精心培育戲曲人才,他的成名徒弟有白晉山、陳晉之、張九中、馬垣等。此外,他還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與徒弟賈秉正合作,整理出版了《晉劇打擊樂》一書。1972年,趙廷傑因病去世,享年86歲。他為晉劇打擊樂的發展做了畢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