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趙庸(1907~1937)原名趙祥光。出生於莊河青堆子(今莊河市境內)。
生平
幼時在青堆子讀完國小,1924年考入莊河中學附設五年制國民師範(簡稱國師)一級學習。1929年進私立奉天(今沈陽)馮庸大學工科。馮庸大學是半軍事性質學校,有2架飛機,100餘支步槍,2門小炮等軍械。工科學生常接觸飛機,學習機械原理,趙庸尤其喜歡鑽研。
1929年,為了中東鐵路問題,中蘇邊境一度緊張,馮庸帶領學生舉行抗議活動,並組織師生開赴前線,在滿洲里一帶構築工事。後來通過外交途徑緩和了形勢,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張學良電促“馮大”師生返校上課。當時的學生大隊長陳智以及趙庸、康德一等首先帶頭簽名請求留在邊防軍梁中甲旅繼續備戰。後馮庸校長下令:“一律返校,誰也不準留在軍隊!”大家才返回奉天。
1931年2月17日,趙庸考入杭州中央航校,畢業後被編入國民政府軍空軍第8大隊第30隊任轟炸員。他駕駛技術高超,又善於駕駛大型或新式飛機,在當時空軍中有較高聲譽。他擅長數學,曾著《導數論》一書,在畢業當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1937年“七·七”事變後,趙庸滿懷愛國激情投入抗日戰爭。他駕駛寇蒂斯·霍克型戰鬥轟炸機,參加了名震一時的“8·14”空戰。之後,又多次參加對日本運輸艦隊及上海一帶侵華日軍的空襲行動。後來南京告急,航空委員會西遷,趙庸所在中隊調江西。
1937年冬,趙庸駕駛馬丁·139WC型轟炸機奉命飛往日本長崎、福岡、佐賀、久留米等地散發反戰傳單,勝利完成了遠征日本的任務而轟動國內外。一次在執行任務返航至南昌機場附近時,機內油料耗盡,他竭力保留這架轟炸機,決定不跳傘,採取滑翔方法著陸。著陸時由於大霧瀰漫,可見度極差,飛機觸山墜毀,趙庸犧牲,時年30歲。抗日戰爭勝利後,1947年國民黨南京航空委員會曾來函通知莊河縣政府:“趙庸烈士為抗日空軍烈士”,發給遺屬撫恤金。趙庸的名字鐫刻在1985年南京修復的空軍抗日烈士紀念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