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德

李在德

李在德,朝鮮族抗聯女戰士、原全國人大常委會管理局副局長。1917年12月29日出生,1917年12月29日,李在德出生於朝鮮平安南道介川郡沓道里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10年日本人侵占了朝鮮全境,她一家老小離開故土。1924年夏,舉家遷居黑龍江省蘿北縣梧桐河西屯。是著名抗日女烈士金成剛之女。

基本信息

主要經歷

1946年春,李在德(左)與朴英善攝於延吉 1946年春,李在德(左)與朴英善攝於延吉

李在德原籍朝鮮平安南道介川郡沓道里,1910年日本人侵占了朝鮮全境,她一家老小離開故土。1924年夏,舉家遷居蘿北縣梧桐河西屯,1928年春在受中共滿洲省委派遣的崔石泉創辦的朝鮮族模範國小讀書,參加兒童團、少先隊。1932年春節參加了湯原中心縣委組織的反日宣傳隊。

1932年秋加入共青團,曾任區團委委員兼任屯團小組長。1933年她和其他團員青年一起在裴敬天、張興德的領導下,張貼抗日標語,撒傳單,送信件和搞聯絡,堅持抗日鬥爭。1934年秋,她同裴成春等在湯旺河裡創辦後方臨時被服廠,給部隊戰士做衣服。

1936年7月,李在德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7年7月,經馮仲雲和趙尚志介紹,李在德和於保合結婚。8月隨丈夫到巴蘭河上游的東岔河張木營子抗聯三軍基地參加後勤工作。1940年,李在德在蘇聯參加軍事訓練和學習無線電收發報與無線電使用及修理。後到北野營參加訓練,繼續學無線電。1941年7、8月份,隨二路軍二支隊隊長王效明率領的小部隊回國打游擊,擔任小部隊的收發報,在寶清、富錦、依蘭一帶打擊敵人。

1942年冬天,李在德隨姜信泰政委返蘇,被編在八十八旅交通營當戰士。1945年3月,八十八旅黨委作出了恢復李在德黨籍的決定。1945年12月,回國在吉遼軍區、吉林省軍區電台工作,後任延邊朝鮮族幹校副科長和龍縣婦聯主任。著作有回憶錄《松山風雪情》。1950年1月,李在德被中組部分配到政務院(國務院)秘書廳秘書處擔任機要秘書,負責管理政務院公章和周恩來總理印章及機要檔案。1969年到“五.七”幹校勞動。1979年恢復人大黨委會圖書館主任職務。1982年6月任全國人大黨委會秘書局副局長。1982年9月離休。

家庭成員

李在德獲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50周年紀念勳章 李在德獲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50周年紀念勳章

母親金成剛烈士是被日軍活埋的中共湯原中心縣委委員;從懂事起她就受到崔庸健、馮仲雲等革命前輩的薰陶和影響,成為東北抗聯6軍最早最年輕的女戰士。

李在德2歲的時候,因爺爺被地主活活打死,父親李相熙因參加朝鮮解放“獨立團”,被日軍逮捕入獄,全家跟隨奶奶安順姬於1920年冬來到中國遼寧省丹東郊區農村,1924年又遷移到黑龍江省湯原縣梧桐河附近的福興屯落戶。當時屯裡有松江省督軍吳俊生為發財而開設的“福豐稻田公司”,以墾荒方式出租土地讓農民租種水稻。由於不斷提高地租外,還收苛捐雜稅,農民又要受到二房東(吳俊生的代理人)的盤剝,辛苦一年,農民所剩無幾,艱難度日。

1928年初春,屯子裡來了三個人,其中一位身材魁梧,嗓音宏亮,大約30來歲,能講一口流利的中國語。他,就是後來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第二號領袖人物,老革命家崔庸健。不久前,他剛剛參加過著名的廣州起義。他作為中共黨員和黃埔軍校的教官兼第五期第二區隊隊長、親率2-300多兵力激戰10多個小時。起義失敗後,為擺脫特務們的跟蹤盯梢,他衝破層層封鎖,從廣州來到東北。到東北後,他以教書為名,四處傳播革命火種,然而處處遇到障礙。他在黑龍江省通河縣的大古洞、小古洞一帶進行革命活動時險些被捕殺害。於是他又來到福興屯。

崔庸健化名金治剛來到福興屯所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組織鄉親們集資,在屯邊高地上建起了松東模範學校,從而也開創了三江地區朝鮮民族教育的先河。當時10歲的李在德有幸成為第一批入學的學生。在課堂上,她第一次聽教師講起災難深重的中國和朝鮮一樣,在帝國主義列強的壓迫下有著共同的命運。她先後加入共產主義兒童團和少年先鋒隊,還擔任過小隊長和中隊長。學校開設了語文、算術、體育、音樂等課程。音樂課學會的第一首歌是崔庸健校長編的模範學校校歌:“模範學校少年啊,要學習列寧主義,要當列寧好少年,要學列寧好思想;你也學、我也學,都學列寧好思想,你也當,我也當,都把列寧少年當……”。

到了晚上就更熱鬧了,學校成了大人們聚會的場所。李在德時常跟奶奶和媽媽到學校聆聽崔校長給大家講革命道理。在這裡她第一次聽到“共產黨”這三個字。崔校長從日寇侵略朝鮮和中國的罪行,講到列寧領導的蘇維埃十月革命。他還講了資本家和地主怎樣剝削工人和農民;講述了蔣介石叛變革命和他參加廣州起義的經過。他重點介紹了中國正在興起的土地革命運動,號召大家團結起來,共同反對帝國主義,推翻封建統治及其一切剝削制度……鄉親們聽了這些革命道理,思想覺悟大大提高,群情振奮,紛紛要求建立自己的革命組織。

繼而農民協會,婦女協會,反日大同盟,反日青年會等民眾性革命組織紛紛成立。

1928年10月,崔庸健秘密發展裴治雲、崔圭福和李在德的母親金成剛入黨。這是三江地區最早發展的第一批中共黨員。隨著入黨人數的增多,1929年春在鶴立附近的北七號屯成立了中共湯原縣委。這是三江地區創建的第一個縣委,也是全東北組建最早的縣委之一。1931年為適應抗日鬥爭的需要,經中共滿州省委批准,擴大為湯原中心縣委。李在德的母親金成剛擔任縣委委員兼婦聯主任。

1930年冬,崔庸健還在這裡舉辦過2期軍政訓練班。這些學生後來大都成為抗聯部隊的軍、師、團級領導幹部,並創建了湯原游擊隊和抗聯6軍。

1932年4月,崔庸健離開湯原縣,前往寶清、虎林、饒河等地發展黨組織和組建抗聯7軍。

李在德正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從小就參加了革命活動。她作為兒童團員站崗放哨,交通聯絡、散發傳單,張貼反日標語等,不論白天黑夜、積極配合黨的地下工作。給她印象最深的是參加黨團組織開展的以歌舞、話劇、講演等形式,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罪行的反日化裝宣傳隊。她記得1932年春節過後宣傳隊就冒著寒風上路了,一路經過鶴立鎮、蓮江口、太平川、格節河金礦、鶴崗煤礦,蘿北境內的鴨蛋河、都魯河、依蘭縣北部的山村等地,進行了40多天的宣傳演出,所到之處往往是講演者和觀眾一齊落淚,對促進民眾抗日覺醒起了巨大作用。象原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著名抗日將領王明貴等很多人都是在化裝宣傳隊的影響之下走向抗日戰場的。1932年冬,李在德由金成哲和裴敬天介紹加入共青團。隨後又當選為區里年齡最小的區委委員兼村團小組長。而此時她才15歲。

“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滿州省委派幹部到各地組建抗日武裝。如楊靖宇到南滿領導盤石游擊隊;趙尚志到張甲州創立的巴彥游擊隊;周保中到王德林領導的救國軍。1932年秋未,滿州省委派巡視員馮仲雲來到湯原中心縣委視察並負責組建抗日游擊隊。他輾轉來到鶴立鎮北新建的7號屯,被縣委安排到李在德家住。於是李在德經常與和譪可親,平易近人的馮叔叔攀談起來,聽他講中央蘇區的少先隊員機智地和敵人做鬥爭的故事等,學到許多革命道理。無疑,馮仲雲成為她革命的又一引路人。

1933年初的一天,馮仲雲和縣委的幹部們在李在德家裡開會,突然一群穿著便裝的土匪從村西闖了進來。在外面放哨的李在德急忙跑回家報了信。這時土匪已進村,挨家挨戶搜搶了,情況萬分緊急。馮仲雲立即命令疏散,並藏好檔案。這時李在德的奶奶安順姬老人急中生智,叮囑他“你千萬別開口,裝啞巴,一切由我來應付”。正說著,幾個端槍的土匪進了屋,四下亂翻。當發現李在德和她奶奶身後的馮仲雲後,撲上來就是一頓拳腳相加,然後往外拖。李在德的奶奶不顧一切衝上前用瘦弱的身子護著馮仲雲,大聲哭喊:“饒了他吧。他是我的啞巴兒子,從朝鮮來看我的。”李在德和她的母親也撲到馮仲雲的身邊拽住他。眾匪見拖不走,惱羞成怒,正準備下毒手。在這危機時刻,村裡的地下黨員和鄉親們都圍了過來,異口同聲地說:“這啞巴確實是老安太太的兒子,剛來不幾天。”土匪們覺得眾怒難犯,悻悻地走了。土匪走後,馮仲雲看著李在德奶奶身上被撕破的衣裙和打傷的臉,流下了感激的熱淚。事後不久,李在德奶奶病故了。後來馮仲雲知道後非常難過,特意到老人墳前放上一把野花,默立了許久許久。

20多年後,馮仲雲在北京工作時,見到李在德,仍懷念起她的奶奶:“若不是她老人家,我就早見馬克思去了,多好的老奶奶呀!”

李在德的母親金成剛,是位正直樸實、民眾威信很高的婦女幹部。1933年10月4日是農曆8月15日中秋節。這天晚上,金成剛和其它縣委領導裴治雲、崔圭福等在家裡開會討論再次組織游擊隊的計畫。當會議開到第二天拂曉時,突然遭到鶴立日本憲兵隊的搜捕,300多人被關押、敵人過篩子一樣審訊,企圖查出黨、團員。但民眾都一口咬定不知道。無奈的敵人把叛徒李元珍找來對質。結果,中共湯原縣委書記裴治雲、組長部長崔圭福、縣委委員兼婦女主任金成剛和共產黨員丁重九、孫哲龍、金術龍、李振術、林國鎮、共青團員石光信、孫明玉、金峰春等12人被扣押,其它人陸續放回。

隨後,敵人慘無人道的酷刑開始了。

從裴治雲、金成剛、崔圭福到柳仁化,12人輪流被壓槓子、灌辣椒水、皮鞭抽打、用竹籤扎手指……但無一人屈服,表現出革命者寧死不屈的崇高氣概!

敵人以為金成剛是女人、好對付,便恬不知恥地說:“如果交出你女兒就放你回去。”她大聲怒斥:“我女兒上山了,去打你們日本鬼子,我相信總有一天她會凱鏇的,強盜們等著吧…”氣急敗壞的敵人把她的手指頭給掐斷了,但金成剛沒有流露出半點怯懦,表現得象鋼鐵一樣堅強!

絕望的敵人凶相畢露,折磨了10多天毫無結果的情況下,挖好大坑開始活埋。從裴治雲、金成剛到每一個人,在死神面前大義凜然,毫不畏懼,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英勇就義。

當李在德老人痛苦地回憶起這一曾經轟動整個滿州省委的慘案時,眼裡仍是充滿了憤怒和仇恨!

“八一五”慘案使湯原縣黨組織受到嚴重破壞,到處都是白色恐怖!但革命者並沒有嚇倒。由於烈士們沒有提供半句口供,倖存的縣委委員夏雲傑和張仁秋挑起重建游擊隊的重任。

1934年2月13日(農曆12月30日),夏雲傑和李仁秋來到七號屯附近黨團員骨幹們隱蔽的地窖里,與20多名同志精心研究後,於當晚打進鶴崗東邊的黃花崗地主孔家大院,沒放一槍,僅用2支打不響的手槍就巧妙地繳了械,奪取長短槍16支。隨後夏雲傑率隊迅速轉移。

從此,中國工農紅軍湯原游擊隊,幾經磨難,經於組建成功了!

不久,採取同樣的辦法,又智繳蘿北縣鴨蛋河自衛團的50多支槍和彈藥。隊伍很快發展到40多人,夏雲傑任隊長、張仁秋任參謀長。

這幾次徒手奪槍的戰鬥李在德都參加了。然而當部隊向山上轉移時,夏雲傑和張仁秋看李在德才15歲,個子瘦小,怕不能適應游擊隊的戰鬥生活,就勸她留下來做地方工作。李在德一聽,急得眼淚都下來了,哭著說:“我媽媽犧牲後,我一個親人都沒有了,我一定要參加游擊隊打鬼子,為媽媽報仇!”被人們稱為“裴大姐”的裴成春也出面說話了:“她一個小姑娘,單身一個人在地方怎么辦!在隊伍里大家還可以互相照顧。”李在德也趁機又插話道:“游擊隊就是我的家,我哪兒也不去,我什麼樣的苦都能吃”。隊里的領導看她態度堅決,其他人也都為她說情,終於同意留下了。就這樣,李在德成為當時湯原游擊隊里參軍最早,年齡最小的女游擊隊員。

這支創建初期僅有20多人的湯原游擊隊,後來發展成擁有2千多人的東北抗日聯軍第6軍。而這20多人絕大多數在長期的殘酷戰鬥中先後為國捐軀,李在德是看到抗戰最後勝利的少數倖存者之一。

個人生活

正當李在德因失去初戀情人而發誓終身不嫁的時候,趙尚志司令的一句玩笑,使她與三軍宣傳科長於保合閃電式地結婚,並由周保中和李兆麟將軍主婚和證婚

如雄獅般崛起的湯原游擊隊,勢如破竹,接連打了好幾個勝仗,端掉了多個偽警察署和地主武裝,部隊迅速壯大。1936年,在趙尚志的幫助下,湯原游擊隊正式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6軍。軍長夏雲傑,政治部主任李兆麟。這時李在德已成為6軍被服廠和後方醫院的骨幹,並於1936年7月經北滿省委書記馮仲雲和被服廠廠長裴成春介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提起裴成春,李在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李在德從母親犧牲後,到部隊從沒有離開過她。裴大姐對於李在德是媽媽、姐姐,戰友為一體的。裴大姐的2個弟弟裴錫哲和裴錫久都為創建游擊隊獻出了生命。三弟裴敬天與李在德是青梅竹馬。早在1928年崔石泉(崔庸健)創辦的松東模範學校開學時,她倆是同時入學的。不過李在德上一年級,裴敬天因年齡大上了4年級。後來在學生中裴敬天又是最早入團、入黨。中等身材、天資超群、才能出眾的裴敬天,長得又帥,女孩子們私下裡都誇他是美男子。那時李在德家比較窮,裴敬天不僅幫她學習,還省下鉛筆、本子給她用,象小妹妹一樣關心愛護她。有時還幫李在德家幹些活兒,深得她媽媽和奶奶的喜歡,誇他長大一定有出息。李在德也把他當成哥哥,只要見到他心裡就特別高興!特別是看到他帶領少先隊站崗放哨,進行軍訓,活象個將軍似的。偶爾聽到別人誇他,她就從心裡崇拜他。當時李在德有一個富農出身的同學李元珍,曾向她提出交朋友的要求,被當面回絕了。他不死心又托人到她家說媒,同樣被她的母親拒絕了。後來正是由於他的出賣和告密,李在德的母親金成剛等12烈士被日軍殺害。

隨著年齡的增長,裴敬天更加關心李在德的政治進步。正是在他的幫助和介紹下,李在德不滿15歲就加入了共青團。所以李在德在母親犧牲,在部隊與裴大姐在一起時時候,更加思念起裴敬天。那時裴敬天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到外地做重要的秘密工作,她就總是為他擔心。而且當他回到游擊隊時,她就特別開心。他們之間很少說話,更難單獨在一起,但只要見到他,李在德就感到安心,愉快!屢建戰功的裴敬天,成為當時朝鮮族骨幹中提拔得最快的6軍2團政治部主任。而那時他才23歲。

1935年冬的一天,裴敬天從前方打仗回來,見到李在德便說:“女大18變,越變越好看啊!”當著眾人面,說的李在德羞得滿臉通紅,不知往哪兒藏。那時裴敬天已是團政治部主任(當時沒設政委),腰裡插著匣子槍,更加顯得英俊威武,再加上他的誇讚,李在德心裡美滋滋的。

其實!裴大姐早就看出三弟裴敬天與李在德的默默相戀。於是這次見面之後,就由她做主,兩人正式訂了婚。他倆約定,啥時候把鬼子趕走,啥時候結婚。

然而命運又一次無情地打擊了李在德。1936年4月,根據省委指示裴敬天受命率230多人的派遣隊準備南下,與南滿抗聯部隊取得聯繫,以配合紅軍北上聯合抗戰。當部隊開到依蘭縣境內的“西湖景”山區時,遇到一千多名日偽軍的包圍。在10多個小時的激戰中先後消滅120多個敵人,傷無數。最後因彈盡糧絕,戰至最後一人,裴敬天壯烈犧牲。

當裴大姐把這一不幸的訊息告訴李在德時,她頓覺五雷轟頂,一下子癱倒在裴大姐的懷裡失聲痛苦……不知過了多久,戰友們才從山坡松樹下的冰冷寒夜中找回營房。

從此,李在德無意再談婚嫁的事情,無情的打擊和殘酷的環境使她很怕再經歷同樣的痛苦。

1937年7月,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擴大會議在湯原縣以西,依蘭與伊春交界處的帽兒山6軍被服廠舉行。趙尚志、馮仲雲、張蘭生、李兆麟等軍、地領導參加了會議。吉東省委代表周保中也應邀出席會議。3軍宣傳科長於保合擔任會議記錄。這是一次重要的會議,不僅經過了政治決議,還制定了各軍行動計畫。還決定將獨立師擴編為抗聯11軍,軍長祁致中,副軍長張甲州、政治部主任金正國。

在這次會議期間,6軍被服廠的全體人員承擔了後勤服務工作。李在德也和大家一起為首長們燒水、縫洗衣服,改善一伙食,幹得勁頭十足。

休會期間,不知哪位首長開了一句玩笑:我們這么多英俊的小伙子,又有那么多漂亮的大姑娘,大家幫幫忙,讓他們有緣分的結成百年之好啊!人們一下子歡呼起來,李在德等幾個年齡稍大的女戰士羞紅了臉,急忙跑出屋子了。趙尚志當即問於保合:“小萬(那時化名萬內)你眼光高,不知相中哪位姑娘啦?”沒想到於保合回答的很爽快:“我看李在德同志挺穩重,可不知道人家願不願意。”在旁邊的馮仲雲馬上說到:“小萬有眼力,我了解李在德,苦大仇深,工作上可是6軍被服廠的主力,不知裴大姐是不是肯放。還有,和她訂婚的裴敬天去年剛犧牲,不知她現在怎么想。”於是,趙尚志就讓馮仲雲去找裴大姐,說是讓我們做婆家的媒人,裴大姐當娘家的媒人,做做李在德的工作。

當裴大姐找李在德談話時,她態度很堅決:“誰也不嫁,就跟著你。”裴大姐就耐心勸她:“現在部隊男同志多,成天打仗鑽山溝,女同志單身1人不方便,結了婚就能有個照應。你都20了,還能跟我一輩子?這次趙司令和馮仲雲親自做媒,萬內也是個好小伙子,又有文化,我看挺合適的。”隨後又安排兩人見面。通過交談雙方了解了各自的身世。當李在德訴說了自己苦難的身世後,於保合心情十分沉重,他誠懇地說:“今後我保證會永遠愛護你!咱們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吧!”充滿信任與溫暖的話語,終於使李在德冰冷的心開始融化,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也使他們很快溝通在一起了。

會議即將結束的時候,舉行了兩對兒不同民族的婚禮。除於保合(滿族)與李在德(朝鮮族)外,另一對兒是吳玉光(朝鮮族)與李桂蘭(漢族)。周保中主持結婚儀式,李兆麟、戴洪濱當證婚人。周保中把李在德和於保合的結合風趣地比喻為馬克思和燕妮的忠貞愛情。趙尚志司令勉勵他們在今後漫長的革命征途中,互相關心和愛護,揩手抗日,白頭到老。當兩位新娘頭戴野花編織的美麗花環,兩位新郎含笑發表為忠貞的愛情白頭到老的誓言時,寂靜的野營頓時沸騰了!人們用白樺汁代替美酒,山野菜代替佳肴,頻頻向新郎新娘祝賀!賀喜的賓客們又唱又跳,熱鬧的婚禮持續到深夜,深深地表達了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深情!當夜,李在德與於保合在會場外面西北的林子裡支起蚊帳、天當房,地當床,開始了將近半個世紀的革命伴侶生涯。

李在德老人深情地說:“當年參加婚禮的大部分首長和戰友,先後都為抗戰和民族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至今,我回想起在那硝煙瀰漫的戰爭歲月里,在密林深處舉行的婚禮,好像戰友們的歡聲笑語仍在耳邊迴響,一種深深的懷念之情就在心中激盪!”

1937年8月,於保合接李在德去三軍時,她才感到6軍被服廠朝夕相處的李敏、李桂蘭這些親如姐妹的戰友們是那樣的難捨難分!特別是象媽媽一樣關心照顧她的裴大姐,更是強忍著悲痛,微笑著送他們上路。啊,那笑臉的後面隱藏著多少傷心啊!揮手間,她萬萬沒想到,這競是與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裴大姐永別!

1938年11月22日,在寶清縣鍋盔山掩護西征主力部隊的20多名6軍將士,在徐光海和裴大姐的指揮下,與數百名敵軍的激戰中裴大姐壯烈犧牲!

金日成將軍送來兩條大馬哈魚

在抗戰歲月里,她生下兩兒一女,長子藏於密林中,次子因戰亂失散;1943年生下大女兒時,金日成將軍送來兩條大馬哈魚為她下奶,從此建立的戰友情誼一直持續到金日成主席逝世。

1937年12月,趙尚志司令對三軍留守處負責人於保合說:“你到3軍4師去替換師政治部主任金策,他來任中共北滿臨時省委書記兼3軍政治部主任。”司令部派20多名騎兵護送於保合與李在德從通河縣的巴蘭河出發,經依蘭到寶清縣的4師密營。見到金策主任和陸希田師長後,金策主任說:“我還不能馬上去,一是腳傷沒有痊癒,二是把工作向你交待一下。”隨後寫了一封信讓護送騎兵隊交給趙司令。

從此,於保合與陸師長率師部少年連100多騎兵轉戰於富錦、樺南、雙鴨山、依蘭一帶。李在德在被服廠做軍服、印傳單搞宣傳,幹得有聲有色。然而1938年是抗日戰爭最慘烈、最艱苦的一年。進入5月,李在德又即將臨產。而留守處的同志們大都隨部隊轉移了。組織上派李泰俊夫婦留下來照顧李在德。他們在密林深處的小山溝里找了一個隱蔽的地方安頓下來。三個人擠住在一頂小蚊帳里。不久,李在德生下一小男孩兒。李泰俊夫婦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熱心照顧。但由於環境惡劣,實在沒什麼可吃的,沒有奶水,只好眼巴巴地看著小生命掙扎,一天不如一天。等到第5天,終於斷氣了。李在德和兩位老人忍著悲痛把孩子埋藏在密林中。

後來幾經轉戰,陸希田師長在一次指揮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新任師長陳雲升又叛變投敵。無奈,於保合與李在德帶領4師32團僅剩下的37人,於1939年1月越過烏蘇里江,經蘇聯的伊曼市來到伯力。在內務部一個地下禁閉室,他們終於高興地見到想念已久的趙尚志司令。6軍軍長戴洪賓和11軍軍長祁致中也關在這裡。

趙尚志是1938年初在3軍和6軍的護送下從蘿北縣名山附近過境到蘇聯的。趙尚志對於保合說:“北滿省委決定我來蘇聯找中共中央代表,解決省委和黨中央(延安)建立聯繫,並解決政治路線分歧問題。沒想到被扣在這裡,怎么申訴和抗議都沒用。最近聽說解決了,讓我回東北繼續領導抗聯工作。”還說到時候,他跟蘇方要一部電台讓於保合一起回東北戰鬥。

1939年7月,經蘇方同意,趙尚志帶領110多人的隊伍重返東北抗日戰場。回國前一天,一位蘇聯中校專程從莫斯科趕來,宣布趙尚志為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隊伍還組建了黨支部,書記由趙尚志兼任,副書記李在德、支委戴洪濱、於保合、陳雷、劉鳳陽、韓相根等。當時李在德有些為難,怕乾不好。趙尚志就鼓勵她說:“年輕的女同志,好好鍛鍊鍛鍊,沒問題,一定能幹好。”

隊伍從蘿北附近的太平溝登岸後,首戰烏拉嘎金礦,旗開得勝,繳了敵人的全部武器和電台及麵粉等物質。隨後又陸續消滅了多處日本測量隊。

到了1939年12月,根據蘇方來電,趙尚志帶領20多名隊員再次到蘇聯。趙尚志去伯力開會,李在德和於保合學習無線電。1940年8月9日,李在得在伯力婦產醫院生下第二個兒子。趙尚志得知後給起名叫於根植。不久,一位蘇聯中尉把孩子接走,說是送到蘇聯幼稚園。當時李在德難過的哭了一夜,可憐的孩子會送到什麼地方?還能見到嗎?轉念一想,為了繼續戰鬥,不能不送走親骨肉。然而1941年夏,蘇聯遭到德軍的突然襲擊,幼稚園向大後方轉移,而此時的李在德已回到國內隨部隊活動,結果與孩子失去了聯繫。後來托蘇聯同志找了又找,但始終沒有下落。

從1941年夏到1942年冬,李在德隨二路軍(此時抗聯11個軍改編為三個路軍)二支隊隊長王效明和政委姜信泰帶領的30多人的小分隊,從饒河附近過烏蘇里江回到國內,在依蘭、寶清、富錦一帶活動、偵察敵情。期間,她親眼看到司務長王起剛、炊事員李成相,指導員李在明等戰友,在行軍路上餓倒之後再也起不來的悲壯場面。大家聽到“走不動了、不行了,但死也不叛變,要革命到底”的臨終遺言時,淚如泉湧。可活著的人們虛弱的連掩埋戰友的力氣都沒有,只好將遺體安放在樹叢里,發誓一定要為戰友報仇!

李在德不僅以超常的毅力活了下來,而且保證無線電台聯絡的暢通,受到部隊領導的表揚。

1942年冬,李在德受命到蘇聯後被編入抗聯88教導旅交通營當戰士,學習無線電、文化、軍事等知識。1943年8月,李在德生下第3個孩子,女兒於華。當時交通營的金貞淑(金日成夫人)、金伯文(李兆麟之妻),邢德范、宋玉亭、吳玉清等都是當媽媽的女戰士、儘管負擔更重、但學習和訓練無一人落後。當時一營營長金日成得知李在德生女兒後,派戰士送來兩條大馬哈魚,為她下奶。後來還來看望他的,親切交談。他聽說於保合在吉林一中讀過書,說他也在吉林念了中學,是在毓文中學,況且,李在德和金貞淑又是情同手足的好戰友,從此建立的戰友情誼,直到幾十年後,七八十歲的老人了,仍沒有忘懷。

1948年8月,朝鮮舉行開國大典。當時作為延吉朝鮮族幹部學校組織科副科長兼省婦聯委員的李在德,被當選為東北延邊朝鮮民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州)代表團成員,乘火車前往平壤參加慶祝活動。當時金日成當選為共和國首相,可仍然沒有一點架子,親切熱情地接待了抗聯戰友。金日成首相見到李在德時還特別詢問了於保合的情況,讓她轉達問候和祝福。特別是李在德見到金貞淑格外高興!她們回憶過去的戰鬥歲日,共享勝利的喜悅。金首相和金貞淑夫婦還特地在家裡宴請了抗聯老戰友。

1957年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應邀訪問中國。周恩來總理在北京飯店宴請金主席時,李在德也榮幸地應邀出席,再次見到金主席和隨團來的抗聯老戰友,大家見面格外高興!

1992年4月15日,李在德應邀赴朝參加了金日成主席的80壽辰慶祝大會。4月20日,金主席專門宴請了抗聯老戰友,共同回憶抗戰的艱難歲月,懷念犧牲的戰友,暢敘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慨時光的流逝!

李在德最後一次見到金日成主席是1993年7月。她先後瀏覽了妙香山、金剛山、長白山天池和密林深處金正日同志出生的抗聯密營。22日中午,金主席在會客廳與李在德親切握手問候,並拉著她的手走到照相的地方,直到照完相才鬆手。第二天這張照片登報後,許多人紛紛打電話詢問這個和金主席牽手照相的老太太是什麼人?一些記者也要採訪。當時李在德想:金主席越到晚年,越珍惜這種老戰友的情誼。不知他是否有某種預感……果然第二年(1994年7月8日)金主席病故。7月14日,她帶著極其悲痛的心情飛往平壤參加了隆重的葬禮,向金日成主席告別。

她想,金主席雖然去逝了,但他和中國老一輩革命家親手締造的,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將永世長存!她願有生之年為兩國人民的友誼和共同事業做最大努力!

保管周恩來總理的名章和政務院公章

建國後李在德在政務院(國務院)負責保管周恩來總理名章和政務院公章,被戲稱為“掌璽大臣”,1982年在全國人大常委辦公廳秘書局副局長崗位上離休。

1945年8月8日蘇聯正式向日軍宣戰。許多88旅的抗聯將士直接參加了蘇聯紅軍出兵東北的戰鬥。她的愛人於保合於9月8日隨周保中將軍乘飛機去長春,配合蘇軍維持秩序,組織人民武裝。她因懷孕在身,又有2個孩子,直到12月與部分帶領孩子的女戰友回國。在伯力,他與回朝鮮的金日成夫人金貞淑 、崔庸健的夫人王玉環等10多位戰友依依惜別,然後乘火車經綏芬河直達長春。周保中將軍開車到火車站接她,並告訴她部隊已撤出長春,退到岔 路河,國民黨正加緊奪取抗戰果實,鬥爭形勢非常嚴峻。

從此,李在德分配到吉遼軍區電台,參加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

根據蘇聯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打敗日軍後需將東北的大城市移交給國民黨政府。據此,毛主席指示東北局,在蘇軍撤離時,迅速攻占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爭取一二日內全部乾淨消滅頑匪。其中長春以其在東北的戰略地位尤為重要。為準確把握戰機,周保中派於保合與蘇軍聯繫,並與蘇軍電台約定好,當他們撤離時,以“66666”為信號。此後,於保合與李在德日夜監 聽,在1946年4月14日中午12時,接收到蘇方撤離時“66666”信號,立即上報參謀長。下午2點,周保中下達向長春守敵進攻的命令。長春市郊一片火海,第二天凌晨兵分三路向市 區發起總攻,於18日凌晨攻克長春。隨後國民黨集中大量兵力準備反撲,於是按中央部署,暫時放棄大城市。5月28日部隊撤出長春,東北局和 東北軍區先行撤到哈爾濱。李在德隨吉遼軍區,經吉林撤到延吉,留 在軍區電台工作。

1948年3月,她被調到地方,任吉林省婦聯委員 兼延吉朝鮮族幹部學校組織科副 科長。8月份去朝鮮參加開國大典,回來後又調到和龍縣,任縣委委員兼縣婦聯主任。1949年1月,她還被選 為吉林省婦女代表團成員,到瀋陽參加了東北婦女代表大會。

1949年3月,她隨四野家屬南下,到達湖北宜昌。她的愛人於保合擔任市電信局軍代表,她則擔任市婦聯籌委會主任。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用烈士們的鮮血染成的五星紅旗天安門廣場高高飄揚!多少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之奮鬥的理想終於實現了!在死神的面前,幾度死裡逃生的李在德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1950年1月,於保契約志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學習。由於她工作認真、兢兢業業、一絲不苟,被選為秘書處黨支部組織委員和保衛委員,1953年還參加了政務院黨代會,同事們還戲稱她是周總理的:“掌璽大臣”!

1955年1月,她被調到全國人大常委辦公廳工作。

1960年崔庸健訪華。周恩來總理宴請崔庸健時,李在德有幸出席坐陪。崔庸健是李在德上國小時的校長,又是她母親金成剛的入黨介紹人,自然有著特殊的感情!崔校長看到當年的小學生,特別高興!崔庸健培養的眾多抗日將領和骨幹當中,李在德也是唯一倖存的,看到最後勝利的學生之一。李在德在國小時不僅親耳聆聽過崔校長在課堂上講課,還隨奶奶和媽媽在夜校聽過崔校長講的革命道理。如今與老校長重逢,在老校長面前感到特別的溫暖和幸福!經過20多年的坎坷和曲折,終於迎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她與來自朝鮮的抗聯老戰友們舉杯同慶,祝兩國人民攜手共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1964年,她還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參加商討國家大事。這是她一生的榮幸。然而兩年後“文革”暴發,她也未能幸免於難。直到1979年才徹底平反,於1981年任辦公廳秘書局副局長,1982年離休。

當採訪快要結束時,老人心情沉重地告訴記者,她的愛人於保合於1985年4月9日病逝後,遵照他生前的遺願,將骨灰撒在了松花江、帽兒山、寶泉嶺等他戰鬥過的白山黑水及趙尚志犧牲地的“尚志公園”的一片松林之中。

“君乃松山客,素知凌風雪,風雪總無情,幸有耐寒節。”這是抗聯老戰士,黑龍江省原省長陳雷同志贈送給於保合、李在德夫婦的一首詩,更是李在德老人一生的真實寫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