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書法

趙勇書法創作的成功,離不開他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 創新是書法創作的落腳點,也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一個書法家沒有經歷這三種境界,其書法作品是談不上創新的,最多也是矯揉、生澀之作。

書法,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同音樂、舞蹈、繪畫一樣,是通過一定的物化形態來表達人的思想情感的。縱觀趙勇的書法作品,其書筆實墨沉,渾厚雄奇,風格獨特、清新,軍人所特有的錚錚鐵骨、鏗鏘之氣和陽剛之美,可觸可感。

趙勇現為空軍司令部政治理論輔導員兼政研室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書畫研究院研究員。其質樸忠厚、直爽豪邁的性格,不僅體現在其書法作品之中,也體現在其人格精神中。

他的老師李鐸在《趙勇書作藝術》的序中評價道:“作品凝重老練,朴茂沉雄,用筆拙中見雅,暢達清新。”簡言之,“入古出新”乃趙勇學書成功的真諦所在。

在“入古出新”的探索之途上,趙勇經歷了內化運動、潛心學養、勇於創新三個階段。

內化運動,是書法創作中一種比較重要的心理活動,它因人氣質、性格、修養、情感的不同,而演化為多種類型。“顏筋”、“柳骨”就是不同內化運動的結果。趙勇的內化過程比較漫長,近40年,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內化傳統。他早期以繼承傳統、打牢基礎為主。楷書主要研習了《顏勤禮》、《九成宮醴泉銘》,隸書以《曹全》、《張遷》為主,行書以《蘭亭序》、《祭侄稿》為範本,草書則潛心研究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孫過庭的《書譜》等。從1992年編印的《趙勇書法作品選》看,其創作在形似的基礎上已有較大突破,頗有幾分神似。其臨寫的顏真卿《自書告身帖》足可亂真,初看以為原稿影印之作。二是內化生活。生活是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趙勇書法創作的成功,離不開他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他善於把所觀察到的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內化為筆底雄風。三是內化情感。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稿》等書法頂尖之作,無不是情感的真實再現。觀趙勇的書作,其點畫間照樣充盈著其喜、其悲、其樂、其怨,讓人心動之、情湃之。

學問修養的高低,決定藝術家的創作層次。書法亦然。趙勇始終堅信:惟學,才能不斷進取,知己所不知,補己所不足。他在刻苦鑽研古代名家名碑名帖、虛心向當代書法大師請教的同時,始終堅持文、史、哲和諸子百家的學習。他畢業於中文專業,對古代漢語、古典文學曾下過很多功夫,經常自撰些詩詞、楹聯參加書展。他在完成機關大量公文寫作的同時,撰寫發表近百篇政論、書畫評論文章。他還潛心學習音樂、舞蹈、繪畫等方面的知識,並將其轉化到書法創作中,使其作具有音樂的旋律感、舞蹈的節奏感、畫面的立體感,既有藝術家的灑脫俊逸,又有政治家的嚴謹和理性,讓人賞之而受鼓舞,學之而修身養性。

創新是書法創作的落腳點,也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趙勇書法的創新建立在回歸傳統、繼承傳統和豐厚學養的基礎上。這種創新來自於藝術創作的“三種境界”,即無我之境、有我之境、忘我之境。他從“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 無我之境”,到“借古人規矩,開自己之生面”、主客體相交融的“有我之境” ,進而到“我順筆性,筆順我勢”的“忘我之境”。一個書法家沒有經歷這三種境界,其書法作品是談不上創新的,最多也是矯揉、生澀之作。趙勇通過數十年對古人名帖的潛心研習,已漸悟書法之真諦,漸解書法創作之奧妙,其作品似百家之意卻又獨具一格,有自然天趣之妙,出神入化,隨心所欲,均“出於己意,不事摹仿”。 (瞿世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