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居民]

越南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居民]
越南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居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越南人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各族人民。越南全國有54個民族,總人口9344萬(2015年) ,其中京族占總人口86%,少數民族中岱依族、傣族、芒族、華族、儂族人口均超過50萬。

基本信息

民族

越南古代宮廷服飾 越南古代宮廷服飾

越南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共有54個民族,京族(也稱越族)為主體民族,占總人口80%以上。各民族人口的比例分別是:京族占86.2%、岱依族占1.9%、泰族占1.7%、芒族占1.5%、高棉族占1.4%、華人占1.1%、儂族占1.1%、赫蒙族占1%、其他民族占4.1%。  

京族的祖先為百越中的駱越,語言屬越芒語族,其祖居地為越南北部平原和半山區。從11世紀開始,不斷向中部和南部擴散,現已遍布全國各地,尤其是平原地區和城市。在遷居他鄉過程中,各地京族吸收當地少數民族文化,並結合原本的特有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地區文化。  

語言

越南國語字與喃字 越南國語字與喃字

越南的官方語言、通用語言及主要民族語言均為越南語。   關於越南語的譜系分類,過去曾經存在許多爭論。由於越南語與漢語和侗台語都有密切聯繫,有學者主張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所說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但經過近數十年的研究,已經可以確定越南語屬南亞語系越芒語族越語支。  

越南語與漢語系屬不同,但在其發展過程中受到漢語的極大影響,尤其是在辭彙方面,據統計,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這種借詞還具有多個層次,如唐代前後借入的“漢越語”這一層次,與漢語的切韻音就存在整齊的對應,對於中古漢語語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  

二十世紀初以前,越南社會各階層都使用漢文。一些重要的越南史籍,都是用漢文編寫的。現存最早的有喃字的碑刻是1209年刻制的。所謂“喃字”(“字喃”),就是利用現成漢字或漢字的部件組成新的本族漢字,作為借用漢語漢字的補充。有幾個短暫時期,越南以喃字為正式文字,跟漢語漢字並行,多數時期喃字用於民間,不作為正式文字。  

越南語現今使用的書寫系統稱為“國語字”,採用拉丁字母。這種拼音文字是以法國傳教士羅德(Alexandre de Rhodes, 1591-1660)設計的方案為基礎創製的。1884年,越南成為法國的“保護國”,法國開始在越南南方推行拉丁化拼音文字,後來傳播到越南全國。1945年越南獨立後,這種文字成為法定文字。  

宗教

越南僧人 越南僧人

主要宗教為佛教、天主教、和好教與高台教。   佛教和天主教分別於公元2世紀末和14世紀傳入越南。好教和高台教是在越南本土誕生的宗教,分別創立於1920年代和1930年代。  

有關數據顯示,至2011年越南人口約為9000萬。公開表明自己宗教信仰身份的人口約2000萬,其中,佛教徒約1000萬,天主教徒約700萬,其他教派信徒約300萬。但這不是一個準確的統計數字,有研究認為,越南80%以上的人口都參加各種形式的宗教活動,持有某種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信仰。由於越南佛教徒信仰的是大乘佛教,不要求教徒參加特定的宗教儀式,也沒有像天主教那樣具有嚴格等級的教會體系,因此,很難認定一個越南人是否為佛教徒。大多數研究人員相信,越南的廣義教徒占越南人口的3/4以上。  

人口

越南奧黛 越南奧黛

截至2015年,越南人口達到9344萬人   ,其中男性占49.5%,女性占50.5%;城鎮人口占32.5%,農村人口占67.5%。越南人平均預期壽命為76歲   ,其中男性為71歲,女性為81歲。   年齡中位數為30歲   ,勞動人口6700萬,占總人口的69%,其中農業從業人員占47.5%,工業和建築業從業人口占21.1%,服務業從業人員占31.4%。  

越南地域上劃分為8個大區,即:紅河平原、東北、西北、中部北區、中部南沿海地區、西原、南部東區、九龍江平原。8個大區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紅河平原,平均每平方公里1217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北地區,平均每平方公里69人;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是北寧省,平均每平方公里1227人;人口密度最小的省是萊州省,平均每平方公里僅34人。  

風土人情

飲食習慣

越南美食 越南美食

越南人的飲食較清淡,以清水煮、煎炸、燒烤為主。他們吃飯用筷子,喜吃生冷酸辣食物,食糧以大米為主,愛吃粳米,也吃雜糧。肉類有豬、牛肉和魚,尤其喜歡用鮮魚加工成“魚露”。“魚露”是京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料。蔬菜以通菜為主,也種白菜、黃瓜、南瓜等。農村的京族、傣族等民族和城鎮的部分居民有嚼檳榔果的嗜好。  

越南北方的京族有嚴格的飲食禮儀,從平時餐桌上家庭成員的座位,到宴席上菜式的擺設都很講禮儀。烹飪方法非常講究,原料和調料搭配備受重視,要遵循一定的規矩。南方人性情豪放直爽,餐桌上比較隨意。  

傳統節日

越南春節 越南春節

由於受中國文化影響,越南的傳統節日與中國相似。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盤古節和送灶王節等。春節是越南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夏曆正月初一日為春節。按照越南的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日的“送灶王節”開始,就算進入春節了,屆時,各家女主人都要趕製新衣,連日準備年貨,還要清掃房屋。除夕晚上,全家吃團圓飯,燃放鞭炮。春節主要吃用葦葉包的糯米粽子。越南人清明節主要是祭祖掃墓;端午節是夏曆五月初五,主要內容是吃粽子;中秋節是夏曆八月十五,主要內容是吃月餅。中秋節以兒童活動為主,所以中秋節又叫兒童節。  

傳統服飾

四襟衣與三婆衫 四襟衣與三婆衫

越南的國服是奧黛,又稱為越南“長衫”,分為男版和女版,女性身著奧黛更為普遍。奧黛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兩側開叉至腰部,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當地人一般在婚嫁、重大節日、外交和會客等正式場合穿著奧黛。  

除了奧黛以外。越南京族婦女的傳統服飾過去還有四襟衣和三婆衫。四襟衣在二十世紀初以前,曾廣泛流行於越南北部。四襟衣有四片衣襟,後面兩片衣襟縫在一起,前面兩片衣襟打結,並和各種顏色的綢腰帶系在一起。裡面搭配用白綢或原色絲綢縫製的肚兜。穿四襟衣通常要配鴨嘴巾,頭戴平頂斗笠。現今,越南北部仍有民歌女歌手依然這樣穿戴。三婆衫是越南南方的傳統服裝,早期的三婆衫十分寬大,開衩到腰間,兩邊前擺均有大衣兜。至上世紀70年代,城市女性對其進行了改良,使其成為一種既具有民族性又時尚的服裝。改良後的三婆衫,胸部和腰部被收緊,使之更貼緊女性的身體。衣袖和袖口也進行了各種創新,並採用西方的剪裁方法,加上蓮葉型、燕翼型、西服型等翻領。很多時候,人們乾脆去掉兩片前衣襟的口袋,以使三婆衫更加輕盈飄逸。  

婚俗

京族婚禮 京族婚禮

古代越族人從擇偶到成親要經過六個主要儀式,即:納采、問名、納吉、請期、納幣和迎親。如今這些儀式已被簡化,僅剩下提親、訂親和迎親。  

提親是男女雙方家庭互相見面,正式建立起兩家的婚姻關係。男方家到女方家,請女方家允許男女雙方在做出結婚決定前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以進一步了解對方。  

提親之後是訂親。訂親的聘禮是根據女方家提出的要求準備的,通常包括檳榔和蔞葉、酒、茶葉、冰糖蓮子、糕點等。彩禮將放在女方家的供桌上,並上香祭祀。隨後,一小部分彩禮將退還男方,作為“回禮”。其餘部分將分成許多小份。隨後將這些彩禮隨喜帖分發給親朋好友。訂親儀式上,雙方將定下迎親的吉日良辰和婚禮的各項程式。  

京族婚禮 京族婚禮

訂親之後是迎親,包括“請新娘”和“迎新娘”兩項儀式。迎親前,男方家將派人帶檳榔和酒到女方家“請新娘”。在女方家,新郎新娘要站在供桌前點香祭拜,向祖宗報告。然後,兩人端著檳榔請雙方家庭的親戚嘗嘗。回到男方家後,新郎新娘也要燒香祭拜祖先。  

入洞房前另一項備受重視的習俗是為新郎新娘鋪床。出於對新婚夫婦白頭偕老、子孫滿堂的美好願望,人們通常找媒人、婆婆或一位老太太鋪新床。這些人必須慈祥仁厚、多子多孫。  

村落民居

越南傳統村落與民居 越南傳統村落與民居

越族的傳統村落通常擁有河堤、村口牌樓、村亭、榕樹、渡口、田園、池塘。   村莊一般建在地勢較低、鄰近河溪的地方。   周圍常有竹叢環繞,村口立有牌樓,牌樓和村里其他建築都有指向藍天的翹檐。村頭或村中心有村井。村井有的是土井,有的是用蜂窩狀岩石或石頭建的,形狀各異。村裡的主幹道一般通往村亭。按民間信仰,村亭是一個很靈驗的地方,因此通常建在一個風水寶地。村亭祭祀的是城隍。他們是建村始祖或民族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村亭是一個公共活動中心,也是村里重大事件的舉辦場所,更是全村節日盛會和文化活動的舉辦地。綠色的竹叢後面是通往各個小巷、鋪斜磚的村路。村里小巷互相連通。  

大多數北部和中北部農村民居的結構都包括正房和廂房,多為三間兩廂,前面為大院,後面是園子,前堂後院還種有花卉盆栽。   越族民居通常還有堂屋,堂屋一般設有供台,供台上有神位,供台上擺有水果盤、香爐、木器、水酒、燈燭、花瓶、香碗等祭祀用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