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一]

超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超詣》,晚唐時期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一。

基本信息

原文

匪神之靈,匪幾之微。

如將白雲,清風與歸。

遠引若至,臨之已非。

少有道契,終與俗違。

亂山喬木,碧苔芳暉。

誦之思之,其聲愈希。

注釋

匪神之靈,匪機之微:匪,非。神,心神。靈,靈敏。機,天機。微,微妙。

遠引若至,臨之已非:引,招引。

兩句大意是:遠遠招引,好似相近。臨近一看卻又不是。這是形容超詣的意境可望而不可即。

少有道契,終與俗違:少,少年。契,一本作“氣”。俗,世俗。違,不合,背離。

誦之思之,其聲愈希:《莊子·物外篇》:“言者所以在意,得其而忘言。”其聲愈稀,漸漸聽不到聲音。

譯文

不是心神靈敏,不是天機微妙,

好像與白雲作伴,乘清風歸向太空。

遠遠招引好似達到這個境界,可是它又在虛無縹緲之中。

少年時就妙合道心,長期修真而離俗超塵。

看亂山中喬木聳天,踏著陽光映照的滿地蒼苔,

一面吟誦一面凝思,漸漸消失了失音。

簡析

“超詣”的藝術風格,表現為作品中具有超脫世俗,崇尚自然的隱逸情趣。作者在這首詩里描繪了所謂“超脫”的意境。

前一半寫的是神仙的虛無縹緲的境界:伴白雲,乘清風,遨遊太空,歸向仙境。但是,這種羽化登仙的境界不是人為的努力所能達到的,“匪神之靈,匪機之微”,因此,這種境界“遠引若至,臨之已非”,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司空圖在這裡宣揚的是道家的所謂“至人”、“道真同體”的玄學思想。

後一半寫的是隱逸山林的超詣境界。詩中的隱士從幼小起即慕道修真,以後終於超脫塵俗而遁跡山林,“亂山高木,碧苔芳暉”,他忘情於大自然的古樸肅穆的境界,浸沉於吟誦凝神之中,達到了《莊子·外物篇》所說的“得意而忘言”的忘我之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