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柳店子視續範亭

赴柳店子視續範亭

《赴柳店子視續範亭》是詩人徐特立先生在1941年,赴延安柳店子探望著名愛國將領續範亭時寫下的詩作。該詩表達了詩人對續範亭的愛國主義精神的讚揚;同時慰勉老友為國家和民族作出更多的貢獻。

作品原文

赴柳店子視續範亭
【其一】
百年多難國②,於今難更深。
誰與共袍澤③,碩果憶同盟④。
臥榻聞鼙鼓⑤,昂頭聽捷音⑥。
鹹榆憑驛使⑦,寄語告知心。
【其二】
布爾塞同盟⑧,先後相繼承。
真正中山徒⑨,落落數晨星⑩。
爾我雖年邁⑪,薑桂老愈辛⑫。
仰天射十日⑬,踏海斗長鯨⑭。

注釋譯文

①柳店子:此地在延安。續範亭在此處養病。
②百年多國難:自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百年來的歷史,是被帝國主義侵略和欺辱的歷史,在帝國主義列強的逼迫下訂立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故言“百年多國難”。
③共袍澤:袍,長衣;澤,汗衫。《詩·秦風·無衣》:“豈日無衣,與子(你)同袍。”“豈日無衣,與予同澤。”即戰士共同穿用衣衫。此處是共同戰鬥的意思。
④碩果憶同盟:碩果,大的果實。《易·剝卦》:“上九,碩果不食。”同盟,即孫中山領導組織的同盟會。這句是說,詩人回憶辛亥革命時期同盟會的老同志中,唯有續範亭一人與他們共同戰鬥了。
⑤臥榻聞鼙鼓:臥榻,床。《裎史·徐鉉入聘》:“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耶。”鼙鼓,古代的軍用小鼓。此句講,近在臥榻旁,就聽到了戰鼓之聲。
⑥捷音:捷報,好的訊息。
⑦鹹榆憑驛使:鹹榆,陝西的鹹陽榆林,此處指從鹹陽到榆林的道路。驛(妒)使,古時傳送文書信件的人,此處指通信員。
⑧布爾塞同盟:布爾塞,布爾什維克的縮譯,即共產黨。同盟,即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的資產階級革命。
⑨中山徒:指信仰並執行孫中山新三民主義的信徒。
⑩落落數晨星:落落,稀疏貌。陸機嘆逝賦》:“親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晨星,清晨的星。數晨星,清晨的星所存無幾。《韻府群玉》引劉禹錫在《送張盥赴舉序》中講年輕時的同年友“今來落落如晨星之相望”。
⑪爾:你。
⑫薑桂老愈辛:薑桂,生薑和肉桂,其味愈老愈辣。辛,辛辣。《宋史·晏敦復傳》:“況吾薑桂之性,到老愈辣。”此處用來比喻老革命戰士愈老愈堅定、堅強。
⑬射十日:《淮南子·本經訓》里的神話,講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將莊稼都燒死了,於是后羿為民除害“上射十日”。
⑭踏海斗長鯨:長鯨,海中的大鯨魚。陸游《長歌行》:“醉入東海騎長鯨。”此句承接上句,表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決心和信念。

創作背景

1941年,徐特立去延安柳店子,探望正在那裡養病的老友續範亭。續範亭是1910年加入同盟會的老同盟會員,參加過辛亥革命和反袁(世凱)倒閻(錫山)以及反北洋軍閥的戰爭,支持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1935年,續範亭親赴南京呼籲抗日,對蔣政府醌顏賣國行徑非常氣憤,在中山陵剖腹自殺遇救。後因操勞過度,1941年夏來延安休養。徐特立高度讚賞這位老友的愛國主義精神,並引為知己。為了慰勉老友為國家和民族作出更多的貢獻,徐特立特地寫下這二首詩贈給續範亭。

作品鑑賞

這二首詩從中國近百年來的屈辱史寫起,反映了詩人對國家多災多難、人民苦不聊生的無限感慨。詩人生於清末,耳聞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敗,處於戊戌變法失敗、義和團被鎮壓、八國聯軍攻陷北京等諸多歷史事件相繼發生的那個年代,詩人的感受頗多,祖國遭蹂躪,人民受塗炭的社會現實,使詩人感到切膚之痛,那欲哭無淚、欲言無辭的悲憤心情只用了“百年多難國”這5個字便盡括其中。接著,詩人又用“於今難更深”點明了日軍鐵蹄踐踏中華的事實,更使人體會詩人悲憤難平的心境。詩人回憶起在那風雨如晦的日子裡,與老友續範亭共赴國難,患難與共,互相鼓舞,相互藉慰,為挽救民族於危亡,共同戰鬥的情景,正是在血與火的革命洗禮中,大浪淘沙,作為共產黨員的徐特立與老同盟會員續範亭已百鍊成鋼,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堅力量,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一個是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徹底解放而奮鬥的共產主義戰士,一個是“落落數晨星”的“真正中山徒”,在這革命的聖地延安相見了,兩位老朋友欣喜和興奮的心情自不待言,想起多難的祖國,回味如火的戰鬥歲月,詩人的胸中不禁熱血沸騰,自感任重而道遠,慨然以“薑桂老愈辛”作為比況,決心要“仰天射十日,踏海斗長鯨”,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實現崇高的革命理想而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詩中以“袍澤”喻詩人與老友濡沫與共的深厚戰鬥情誼;以“漁陽鼙鼓動地來”的“鼙鼓”之聲喻日軍鐵蹄入侵;以“仰天射十日,踏海斗長鯨”表示戰勝日軍的決心和信念等等,用典蘊藉深厚,充分表達出深刻的主題意旨,使人在領略典故內涵的同時,受到鼓舞和教育,產生一種蓬勃向上的力量。這就是本詩用典上的突出藝術魅力所在。

作者簡介

徐特立(1877—1968),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華,字師陶。

徐特立像徐特立像
湖南長沙人。讀過六年私塾。在長沙縣五美鄉教過十年蒙館。1905年入長沙城寧鄉速成中學,畢業後在長沙周南女校任教。後興辦私學。1910年往日本考察教育。支持武昌起義,被選為湖南臨時議會副議長。1913年任長沙師範學校校長。1919年到法國勤工儉學。1924年回國後創辦長沙女子師範學校和湖南孤兒院。“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南昌起義,任革命委員會委員、第二十軍第三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8年到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後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長,創辦了列寧國小、列寧師範等。參加了長征。在延安曾任邊區政府教育廳廳長。抗日戰爭爆發後,以八路軍高級參謀長的名義任八路軍駐湘辦事處主任,後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1940年創辦延安自然科學研究院並任院長。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共第七、八屆中央委員等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