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檔案
軍銜:黨衛隊副總指揮兼武裝黨衛軍上將
生日:1897年3月8日
出生地:格蘭德謝姆(Gandersheim)
死亡:1966年12月27日
死亡地:漢諾瓦(Hannover)的Stemmen
納粹黨黨籍編號:537337
黨衛隊證號:39854
簡歷
赫爾貝特·奧托·吉勒於1897年3月8日出生於德國的格蘭德謝姆(Grandersheim)。少年時代他在家鄉的一所市民學校(Bürgerschule)就讀,之後又進入不倫瑞克的一所體育學校學習。從1909年4月開始,吉勒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在萊因州的本斯堡(Bensberg)的軍官學校(Kadettenschule)就讀直到1914年4月。1914年8月10日,他進入大光野(Gross Lichterfelde)的中央軍官學校,在巴登第2陸軍炮兵團第30連擔任候補軍士直到12月28日。1915年1月27日,他轉入第75炮兵團第55連,軍銜晉升中尉。1919年1月25日,他重新在巴登第2陸軍炮兵團第30連服役,直到3月31日退役。
退役後,吉勒開始學習商業和法律。1922年他參加了“鋼盔黨”(Stahlhelm),這是一個於1918年成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士兵組織,與反民主的右翼黨派聯合反對共和制。從1923年到1928年間,他先後在伊門多夫(Immendorf)﹑厄比斯費爾德(Oebisfelde)等地擔任檢查員,1929年又轉到Büssing-NAG Vereinigte Nutzkraftwagen AG公司工作,直到1931年轉而投奔正蓬勃發展的納粹黨。
1931年1月25日,吉勒加入了納粹黨(編號:537337)。第二年的9月30日,他加入了黨衛隊,被分配到黨衛隊第49旗隊第1大隊第5中隊(5./I./49. SS Standarte)服役,軍銜為一級小隊長,直到1933年1月27日。隨後他轉到第49旗隊下的摩托化中隊(Motorstaffel),軍銜晉升為三級突擊中隊長。從1933年4月20日開始,他在第49旗隊4區隊擔任本部指揮官(Stabsführer/Abschnitt IV),直到1934年4月9日。
1934年5月29日,他加入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SS-Verfugungstruppe),在黨衛隊第1旗隊第3大隊的第11中隊服役,此後在6月7日到10月14日期間他被調到第2旗隊第1大隊任職。第二年的1月3日,吉勒完成了終身大事,與Sophie Charlotte Mennecke結婚,婚後生有一個女兒。三個月後,他被晉升為黨衛隊二級突擊中隊長,擔任一個機槍排排長。同年11月9日,他成為黨衛隊第1旗隊第3大隊第12中隊的中隊長,軍銜晉升為一級突擊中隊長。到1936年10月1日,他又升任黨衛隊第1旗隊第4大隊第19機槍連連長(19. (MG)/IV./SS Standarte 1)。1937年4月20日,吉勒調到“日耳曼”旗隊第2大隊擔任副官,軍銜升為二級突擊大隊長。從1939年4月13日到5月16日,他一直在特博格(Jüterbog)的炮兵學校里學習。之後他被編入Munsterlager部隊訓練場的黨衛隊炮兵團團部任副官,並在幾個月後參加了入侵波蘭戰役。
1939年10月19日波蘭戰役結束後,吉勒被任命為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炮兵團第1營(I. (s.)/SS Art Rgt/SS VT)指揮官,軍銜晉升為一級突擊大隊長。第二年,他又被調到了慕尼黑的東部的Heuberg訓練地。在那裡“維京”師正在組建中,吉勒的到來正好可以彌補其軍官的不足。這一年他還參加了入侵法國的戰役。1940年11月15日,武裝黨衛軍“維京”師一成立,吉勒即被任命為該師第5炮兵團團長,此時該師的第一任師長是菲利克斯·施坦因納(Felix Steiner)。在第二年,吉勒又連續在1月被晉升為黨衛隊旗隊長,10月份被晉升為區隊長。
1942年6月20日,吉勒被任命為黨衛軍“維斯特蘭”步兵團(SS IR Westland)團長,兼任黨衛軍司令部炮兵司令(Arko/SS Generalkommando)。在這一年的夏天,吉勒指揮的“維斯特蘭”團充當攻擊矛頭,突擊到羅斯托夫以南的庫班地區,並在位於克拉波特金(Krapotkin)的鐵路樞紐進行了一場激戰,最終他們擊潰了4000餘蘇軍精銳部隊。這場戰鬥成為德軍攻占庫班的勝利關鍵。吉勒因此於1942年10月8日獲得了騎士鐵十字勳章,並同時被晉升為黨衛隊區隊長,擔任第5“維京”炮兵團團長。同年8月,包括吉勒的第5炮兵團在內的“維京”師參加了抵抗蘇軍從第圖阿普謝(Tuapse)向黑海東岸發起的瘋狂進攻,粉碎了敵人企圖突入邁克普(Maykop)油田的計畫。11月9日,他被晉升為黨衛隊旅隊長兼武裝黨衛軍少將。
1943年5月1日,吉勒被任命為武裝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擲彈兵師(5. SS Panzer grenadier Division Wiking)師長。此時的第一任師長菲利克斯·施坦因納升任黨衛軍第3裝甲軍軍長,吉勒接替他成為了該師第二任師長。這一任命在當時引起了爭議,因為大家都懷疑吉勒不具備擔任該職位的經驗。但是很快士兵們就認識到他們的新任師長不但是個嚴厲的講求紀律性的指揮官,也是一個對部下如慈父般和藹可親的人。這樣一個手持粗糙的手杖,威嚴而又慈祥的吉勒就樹立了他在全師官兵中的形象。一個叫皮特·諾伊曼的三級突擊中隊長這樣描述吉勒:“他和我們一起坐在髒亂的環境中用午餐,那是我第一次和他如此近距離地接觸。他用友好和簡潔的語氣和我談話。雖然大家都說他是一個非常嚴厲的人,但是他對我卻並非總是如此……他的身材高大,禿頂,面色紅潤,鼻子高聳。他的那一副寬邊的眼鏡更是增加了他的超凡魅力。”
1943年11月1日,吉勒因指揮“維京”師在頓涅茨和第聶伯河地區和哈爾科夫西南方的出色防禦被授予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幾天后,他又被晉升為黨衛隊地區總隊長兼武裝黨衛軍中將。很快,吉勒又顯現出了出色的組織能力。在他的調教下,“維京”師擁有了鋼鐵般的毅力,這一效果在1944年1月到2月的科爾遜突圍戰役以及強渡Gniloi Tikitsch的冰河中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在這場艱苦的戰役中,包括“維京”師在內的大量德軍師團被包圍在“切爾卡瑟口袋(Cherkassy Pockets)”,他們是包圍圈裡唯一的裝甲部隊。吉勒本可以乘坐飛機飛離險境,但他選擇留下拯救自己的部隊。他指揮該師擔當起了突圍時的進攻矛頭。結果他們在兩天時間裡成功撤離,將該師2000餘名傷員帶回到了德軍戰線,唯一遺憾地是他們損失了大部分車輛裝備。最終蘇軍殲滅第4裝甲軍的企圖失敗了。2月28日,吉勒的橡葉騎士鐵十字勳章上被加授了雙劍飾。
1944年7月20日,吉勒成為黨衛軍第4裝甲軍(General IV. SS Pz Korps)軍長,從此擔任這一職務直到戰爭結束。這一年的11月9日,他得到了最後一次晉升:黨衛隊副總指揮兼武裝黨衛軍上將。1944年秋,吉勒指揮黨衛軍第4裝甲軍(包括“維京”師與和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與國防軍第19裝甲師一起奮力阻止了蘇軍渡過維斯瓦河攻下華沙以直取柏林的企圖,把戰線穩定在維斯瓦河一帶,暫時挽救了第三帝國的生命。
在1944年聖誕節前夜,吉勒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率領第4裝甲軍撤離岌岌可危的華沙前線,長途行軍500英里到達匈牙利的巴拉頓(Balaton)湖。1945年初,“維京”師和“骷髏”師在步兵支援下火速開往布達佩斯的機場,以拯救在那裡的45000名德軍。但是第4軍中途突然接到命令,要求他們前往巴拉頓湖以北去合圍10個蘇軍師,吉勒的部隊被迫撤退。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個命令是災難性的,蘇軍得到了喘息的時機,並補充了兵力。最終德軍的反攻失敗了,而這時誰也不會懷疑第三帝國的末日到來了。德國戰敗投降後,吉勒率部在奧地利的拉德施塔特(Radstadt)向美國軍隊投降,同時被逮捕。經過審訊,他被錯誤地鑑定為納粹政治組織成員,而未被當作普通的軍人來對待。為此他被關入監獄裡服刑,直到1948年5月21日才被釋放。
在戰後的歲月里,吉勒一直經營著一家書店。1951年11月,他與豪塞爾等前黨衛軍骨幹一起創辦了黨衛軍老兵互助會(Hilfsgemeinschaft auf Gegenseitigkeit der Soldaten der ehemaligen Waffen-SS-簡稱 HIAG),並同時創辦了老兵雜誌《“維京”號召》(Wiking Ruf)進行宣傳。他們除了成功說服西德政府向前黨衛軍官兵補發從1945年起的軍人養老金之外還利用自己雄厚的財力作為基金,努力尋找戰爭中失蹤的黨衛軍官兵,並援助他們的家屬。1966年12月26日,昔日“維京”師的指揮官赫爾貝特·奧托·吉勒因心臟病突發於Stemmen去世。大約有800名過去“維京”師的老戰友參加了他的葬禮。赫爾貝特·奧托·吉勒被公認為是武裝黨衛軍最優秀的高級指揮官之一。炮兵指揮官出身的他從外表上看像一位溫文爾雅的學者,但是他在戰鬥中的表現卻與之外表截然不同。在1944年12月31日由陸軍大將瓦爾特·維斯(Walther Weiss)和洛薩爾·倫杜利奇(Lother Rendulic)簽署的一份報告中,曾經描述他為一名極富攻擊性的指揮官,意志堅定並且具有非凡的智慧。他始終能在極度險境中表露著樂觀的面容,以此鼓舞著部下的鬥志。他始終能率領部隊在困境中解脫,並由此被部下親切地尊稱為“老爹”(Papa)。他的卓越才能也可以由他所獲得鑽石橡樹葉佩劍騎士十字勳章看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武裝黨衛軍里有幸獲此殊榮的僅有兩人:赫爾貝特·奧托·吉勒 和 “塞普”·迪特里希。
職務
1932年9月30日--1933年1月27日 在黨衛隊第49旗隊第1大隊第5中隊服役
1933年1月27日--4月20日 在黨衛隊第49旗隊摩托化中隊服役
1933年4月20日--1934年4月9日 第49旗隊第4區隊本部指揮官
1934年5月29日--6月7日 黨衛隊第1旗隊第3大隊第11中隊服役
1934年6月7日--10月14日 黨衛隊第2旗隊第1大隊服役
1935年11月9日--1936年10月1日 黨衛隊第1旗隊第3大隊第12中隊中隊長
1936年10月1日--1937年4月20日 黨衛隊第1旗隊第4大隊第19機槍連連長
1937年4月20日--1939年5月1日 “日耳曼”旗隊第2大隊副官
1939年10月19日--1940年11月15日 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炮兵團第1營指揮官
1940年11月15日--1943年5月1日 武裝黨衛軍“維京”師第5炮兵團團長
1942年6月20日—7月31日 黨衛軍“維斯特蘭”步兵團團長兼黨衛軍司令部炮兵司令
1943年5月1日--1944年8月6日 武裝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擲彈兵師師長
1944年7月20日--1945年5月8日 黨衛軍第4裝甲軍軍長
晉升
黨衛隊一級小隊長:1932年9月25日
黨衛隊三級突擊中隊長:1933年4月20日
黨衛隊二級突擊中隊長:1935年4月20日
黨衛隊一級突擊中隊長:1935年11月9日
黨衛隊二級突擊大隊長:1937年4月20日
黨衛隊一級突擊大隊長:1939年10月19日
黨衛隊旗隊長:1941年1月30日
黨衛隊區隊長:1941年10月1日
黨衛隊旅隊長兼武裝黨衛軍少將:1942年11月9日
黨衛隊地區總隊長兼武裝黨衛軍中將:1943年11月9日
黨衛隊副總指揮兼武裝黨衛軍上將:1944年11月9日
獲得榮譽
二級鐵十字勳章(第一次世界大戰獲得)
一級鐵十字勳章(第一次世界大戰獲得)
二級配劍布倫瑞克皇冠配獅飾服役十字勳章(Braunschweigische Hausorden Heinrich des Löwen Verdienstkreuz 2. kl mit Schwertern)
一級配劍布倫瑞克皇冠配獅飾服役十字勳章(Braunschweigische Hausorden Heinrich des Löwen Verdienstkreuz 1. kl mit Schwertern)
三級奧地利軍事功勳十字獎章(Ostereichische MVK 3. kl mit KD)
1914-1918配劍戰爭榮譽十字勳章
銀質衝鋒隊體育運動獎章
德奧合併紀念章
吞併蘇台德紀念章
1914年二級鐵十字勳章加1939年勛飾(1939年10月26日)
1914年一級鐵十字勳章加1939年勛飾(1939年11月21日)
普通突擊章(1941年5月)
德意志金質十字勳章(1942年2月28日)
東線作戰紀念章(1942年9月15日)
騎士鐵十字勳章(1942年10月8日)
芬蘭配劍橡樹葉一級解放十字勳章(Finnische Orden des Freiheitskreuz 1. kl mit Schwertern)(1943年3月6日)
橡樹葉騎士鐵十字勳章(1943年11月1日,第315位獲得者)
配劍橡樹葉騎士鐵十字勳章(1944年2月20日,第47位獲得者)
鑽石橡樹葉佩劍騎士十字勳章(1944年4月20日,第12位獲得者)
納粹黨銅質榮譽服役獎章
黨衛隊8年榮譽服役獎章
國防軍公報嘉獎(Nennung im Werhmachtbericht)(1944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