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生涯
1894年4月26日,魯道夫·赫斯出生於埃及亞歷山大里亞的德國商人家庭。15歲以前是在埃及度過的,15歲以後回萊茵蘭上學。 赫斯先後在亞歷山大里亞的德國教會學校、德國的巴德戈迪斯堡教育學院、瑞士的納沙泰爾商業學校和德國的慕尼黑在學學習。青年時代的赫斯對於繼承乃父衣缽經商致富並無興趣,對於物理和數學倒是情有所鍾。赫斯與慕尼黑大學教授、地緣政治學創始人卡爾·豪斯霍弗爾關係頗為密切,豪斯霍弗爾的地緣政治學理論給赫斯的世界觀影響極大。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赫斯加入希特勒所在的團隊,先後在西線和東線參戰,兩次身負重傷,獲得二級鐵十字勳章,晉升為預備役中尉,最後轉入德國空軍服役。
追隨希特勒
赫斯於1920年7月1日參加納粹黨,成為該黨的第16名黨員。大約在1921年5月納粹黨的某次晚會上,赫斯第一次聽到希特勒的演講,對其演講才能極為欽佩。想必是有感而發,赫斯在其題為《領導德國恢復舊日光榮地位的人應當是怎樣的人》的文章中有如是說:"在一切權威蕩然無存的時候,只有一個來自人民的人才能確立權威,獨裁者在廣大民眾中紮根越深,他就越能了解在心理上應該怎樣對待他們,工人們也就越不會不信任他,他在最活躍的人民階層中也就越會得到更多的支持。他本人與民眾並無共同之處。象一切偉大人物一樣,他有偉大的人格,必要時他不會因害怕流血而退縮。重大問題總是由血和鐵來決定的。"這樣的文章自然能博得希特勒的歡喜。
1923年11月,赫斯追隨希特勒在慕尼黑的貝格勃勞凱勒啤酒店舉行暴動。暴動失敗後,赫斯脫逃至奧地利,稍後回到德國,被判在蘭德斯堡監獄(希特勒正在其中服刑)服刑8個月。正是在該監獄,赫斯激起希特勒對地緣政治學的興趣,筆錄了希特勒的名作《我的奮鬥》。
納粹黨於1925年重組之後,赫斯成為希特勒的私人秘書。這是赫斯青雲直上的起點。
1932年12月,赫斯被希特勒任命為納粹黨中央政治委員主席。同年,赫斯成為德國國會的納粹黨議員,晉升為黨衛軍上將。
繼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納粹黨登上國家權力舞台之後,1933年4月21日,赫斯被任命為納粹黨副元首。同年6月29日,赫斯還被任命為德國不管部長統管除外交政策和武裝部隊以外的一切事務。赫斯對希特勒無條件地忠誠,他說過:"簡單地說,希特勒就是純粹理智的化身。"人們通過新聞片看到當他在民眾大會上介紹希特勒時他的眼神和聲音所反映出來的虔誠的熱情。
1934年,赫斯在民眾大會上說道:"我們驕傲地看到有一個人從未受過任何的批評,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感到並且知道希特勒總是正確的,他仍將總是正確的。"紐倫堡審判期間,赫斯仍未放棄對希特勒的忠誠:"我得承認自己在我的國家的千年歷史所產生的最偉大的兒子的領導下生活和工作過多年。"
1935年9月24日,赫斯提到參與任命所有納粹高級官員的授權。1936年,赫斯在德國柏林的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結識了英國的漢密爾頓公爵,此人便是日後赫斯駕機飛往英國後求見的第一位要員。1938年2月4日,在希特勒改組軍事與政治機構之際,赫斯被任命為德國秘密內閣會議成員。
1939年8月30日,赫斯成為德國國防委員會委員。就在此時,赫斯被希特勒任命為繼戈林之後的元首繼承人。
二戰生涯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0年,納粹德國征服西歐大陸各國,對英國實施大規模的空戰。
1941年5月10日下午,赫斯與妻子伊爾莎 ·赫斯匆忙告別,在副官、傳令官、保全官和司機的陪伴下驅車來到德國奧格斯堡機場。赫斯換上德國空軍尉官制服,留給副官一封如果赫斯離開4個小時之後仍未返回就得儘快轉交希特勒的信件,然後單獨駕駛業已準備就緒的Me110戰鬥機飛往英國蘇格蘭,其時為中歐時間17點45分。當晚23點09分,飛臨蘇格蘭的赫斯傘降在漢密爾頓公爵住宅區所在的格拉斯哥附近。令人吃驚的是,聽到這架陌生飛機的噪音,正在野外散步的當地著名工程師沃爾特·拉姆齊對兒子說:"那可能是魯道夫·赫斯。"拉姆齊剛說完這句話就以警告的口吻中斷這次談話:"忘記我剛才所說的話,不要對任何人談及此事。"拉姆齊本人直到去世也沒有再提及此事。飛機墜毀的巨大響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農場總管戴維·麥克萊恩找到帶有輕傷的赫斯並將其帶往農場。赫斯在路上用英語對麥克萊恩說:"我是德國人。我的名字是艾爾弗雷德·霍恩上尉。我是來此執行特殊使命的。我想向漢密爾頓公爵提供重要情況。"赫斯先後被帶到吉福諾克國民自衛隊總部和格拉斯哥,一再申明要見漢密爾頓公爵。5月11日,赫斯終於和業已擔任皇家空軍某殲擊航空兵群司令的漢密爾頓公爵上校相見,公開表明自己就是魯道夫·赫斯。赫斯說明自己在執行人道使命,元首並不想征服英國而是要實現停戰;元首認為德國將迅速贏得戰爭,而赫斯想停止這種不必要的流血,建議德英雙方共同討論可行的和平方案,同時轉達希特勒的和平條件;要求英國國王保證赫斯的行動安全和自由意願。5月13日至15日,英國前駐德國大使館一等秘書伊馮 ·柯克派屈克爵士奉政府之命數次與赫斯接觸。6月9日,英國大法官西蒙勳爵亦曾奉邱吉爾之命與赫斯談判。9月9日,英國飛機生產大臣比弗布魯克勳爵在前往莫斯科進行武器裝備供應談判之前與赫斯交談。除此之外,被轉移到倫敦塔的赫斯實際上處於軟禁狀態,因而深感失望。
赫斯飛英之謎的主要問題包括:赫斯飛英的動機何在?赫斯飛英是自作主張,還是奉令行事?赫斯飛英純粹是德國的一廂情願,還是英國和德國事先有過某種默契?赫斯飛英之謎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不關產著作大量出版發行,但對於上述問題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赫斯的兒子沃爾夫·赫斯認為,1940年夏季行將結束之際,赫斯就在豪斯霍弗父子(他們與漢密爾頓公爵關係密切)的協助下開始擬訂德國與英國停止戰爭,一旦德國與蘇聯之間爆發戰爭,德國最終將被迫實施兩線作戰。赫斯原計在中立國與英國的漢密爾頓公爵就和平協定舉行談判,後因未能得到漢密爾頓公爵的滿意答覆而於1940年12月決定親自飛往英國會見漢密爾頓公爵。赫斯為此行作過精心策劃。已被希特勒禁止飛行的赫斯密請梅塞施密特飛機製造公司總裁、著名的飛機設計師威利·梅塞施密特為其提供Me110戰鬥機並安裝遠程飛行訓練裝置,還曾集中精力學習駕駛技術和空中導航,布置收集有關的氣象資料,標有飛行路線圖,此外還備有一份和平計畫。赫斯給希特勒的信件以"我的元首:當你收到此信的時候我將身處英國"開頭,結尾則表示"我的元首,如果我的計畫失敗(我得承認成功的機會極少),如果命運決定與我作對,那么此行也不會給你或德國帶來不幸的後果。你可以選擇任何時機與我斷絕關係-就說我瘋了。"赫斯的和平計畫的主要內容有:德國和英國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就全球政策達成妥協,所謂維持現狀即德國不得為爭取生存空間而與俄國發生戰爭;德國放棄對殖民地的要求並承認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英國則承認中歐為德國的利益範圍;德國和英國之間的實力關係將得到維持,即英國不得從美國得到增援;德國將在法國陸軍和海軍全面解除武裝之後離開維希法國,德國專員將留駐法屬北非,從實現和平之日起德國部隊仍將留駐利比亞5年;德國將在波蘭、丹麥、荷蘭、比利時和塞爾維亞建立衛星國,但在實現和平2年後將從挪威、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希臘(克里特除外)撤出,且德國將在東面、北面、西面和南面(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顯然仍將留在第三帝國之內)的問題圓滿解決後放棄在東地中海和中東對英國地位的壓力;德國將承認阿比西尼亞和紅海為英國的勢力範圍;赫斯承認自己裝成"精神不健全"是得到希特勒同意的。
美國作家威廉·夏伊勒則認為,赫斯的動機是清楚的,他真誠希望同英國媾和。此外,"戰爭使他個人黯然失色。戰爭期間,作為希特勒的副手管理納粹黨是一種很無聊的且不再是非常重要的職務。德國的重要工作是處理戰爭和外交事務……這些事情使戈林、里賓特洛甫、希姆萊、戈培爾和將軍們處於重要地位。赫斯感到既失望,又嫉妒。為了恢復他以前在他們愛戴的元首身邊的地位和他在國內的地位,單槍匹馬地安排德國和英國之間的和平,這樣一種大膽而顯赫的政治成就,豈不是最好的辦法嗎?"
根據《魯道夫·赫斯事件》的編著者里斯的說法,赫斯對於德國空軍1940年大舉空襲倫敦極為反感,因此想到飛往英國,以便與他認為存在於英國的人數眾多的反戰派講和。正因為如此,當聽到豪斯霍弗爾表示有同感時,赫斯便受到感動。豪斯霍弗爾提及漢密爾頓公爵是通情達理的人,必定厭惡這種極為愚蠢的屠殺。豪斯認為這些話語出自這樣的人之口,必定是上天授意,讓他飛往英國作為和平使者,會見漢密爾頓公爵,然後由他引見喬治國王,而英國現政府將被推翻,由希望和平的政黨取而代之。赫斯堅持說不與現在執政的"集團"打交道。因為這個集團將極力阻撓他。或許是為了淡化赫斯飛英事件的影響,英國首相邱吉爾在其回憶中援引時斯的說法,得出這樣的結論:赫斯事件乃是醫學事件而不是犯罪事件,應該如此看待。
蘇聯方面長期認為赫斯飛英後曾經有過某種深入的談判或策劃,由德國和英國聯合起來進攻蘇聯,但該項計畫最終流產了。蘇聯方面公布的克格勃絕密檔案表明赫斯飛英是英國方面誘騙的結果。英國情報部門假意答應談判一項和平解決方案,以把赫斯騙到英國。而在希特勒於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前夕,赫斯想念能夠說服英國與德國簽訂和平條約。這些絕密檔案包括充當蘇聯間諜的英國人金·菲爾比的2份絕密報告。菲爾比通過他的朋友、英國外交官湯姆·杜普雷獲得情報後於1941年5月22日向在倫敦的蘇聯情報人員報告:赫斯在飛來英國之前給漢密爾頓公爵寫過信,但這封信被英國情報部門所截獲;赫斯認為英國國記憶體在強大的反邱吉爾派,他們想利用他飛來英國同德國人媾和。因此,英國情報部門在赫斯於1941年5月11日在蘇格蘭降落以前,早就知道赫斯要來英國。
再說1941年5月10日深夜,希特勒將赫斯副官送達的信件閱讀完畢,竟不露聲色地問道"現在赫斯在哪裡?"並暗中通知戈林和里賓特洛甫(請注意未通知戈培爾和希姆萊的作者),因為赫斯約定如果使命進展順利,就向蘇黎世的姑媽拍發電報。5月11日,希特勒終日沒有收到赫斯的隻言片語,對赫斯使命能否成功的懷疑有所增加。當天下午,在戈林和里賓特洛甫來到上薩爾茨堡的伯格霍夫別墅之後,赫斯的副官方遭逮捕。5月12日,希特勒對赫斯或許可能成功的希望化為泡影,遂安排新聞處長迪特里希發布公報,命令博爾曼行使赫斯的職權,向小豪斯霍弗詢問赫斯飛英的細節。5月12日夜晚,德國廣播電台播發公報,稱赫斯業已違背命令駕機起飛,到今仍未回返;赫斯"留下的信件以其混亂狀態而不幸地表現出精神錯亂的跡象,這使人感到黨員赫斯恐怕是妄想症的犧牲品",因此赫斯或許已在某地墜毀。公報並未透露赫斯業已飛往英國媾和。5月13日,在英國政府宣稱赫斯在蘇格蘭降落並受有輕傷之後,希特勒向集中在上薩爾茨堡的納粹黨高級官員指出"在指揮官們隨時可能奉命開始最為困難的軍事行動(指入侵蘇聯的作者)的時刻,赫斯離開了我。當我的高級政治領導人根據他自己的計畫離開戰場的時候,我怎么能指望我的將軍們服從這項命令?",因此黨應當將赫斯的名字從記憶中勾銷。鑒於德國人民對赫斯事件的解釋存在"可怕"的情緒,希特勒和戈培爾決定在5月13日晚發布第二份公報。公報聲稱"赫斯似乎處於幻覺之中,這種幻覺使之感到通過在過去認識的英國人之中採取個人行動,他能夠促成英國和德國之間的諒解","國家社會主義黨對這個理想主義者淪為這種災難性幻覺的犧牲品深表遺憾。然而,這絲毫也不會影響強加給德國的這場戰爭的繼續"。沃爾夫·赫斯認為希特勒和戈培爾似乎不想將後門堵死,故而實際上承認赫斯"對於元首的大量和平方案的了解比任何人都多"。既然赫斯已經"叛逃",那么赫斯家族也就在劫難逃了。其實不然。1941年10月2日,赫斯的父親病逝,希特勒即給赫斯的母親發去私人唁電,博爾曼據此得出希特勒並未與赫斯家族繼絕關係的結論,亦隨後發出唁電。綜上所述,可以認為赫斯飛英並非自作主張,而是奉令行事;"精神錯亂"、"發瘋"、"幻覺"都是納粹為擺脫赫斯使命的失敗所帶來的困窘而尋找的託辭。不過,赫斯使命只有希特勒、戈林、里賓特洛甫等極少數納粹要員知情。至於具體的飛英日期,則是赫斯自行決定的。
沃爾夫·赫斯通過對大量事實的分析研究,認定赫斯飛英是英國情治單位設定的圈套。其中最重要的事實是,赫斯飛抵蘇格蘭之時,漢密爾頓公爵正在蘇格半西海岸的特恩豪斯空軍基地值班,通過雷達掌握有關情報,而在此之前漢密爾頓公爵曾親自駕機升空觀察。
監獄生涯
1945年10月8日,赫斯與其他戰犯一起被五花大綁,押到紐倫堡進行審判。1946年10月1日,赫斯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終身監禁。1947年7月,赫斯被轉移到西柏林的施潘道盟國軍事監獄,編為第7號囚犯。隨著1966年10月施佩爾等人的釋放,作為施潘道監獄僅存囚犯的赫斯成為"世界上最孤獨的人"。施潘道監獄由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各指派1名監獄長共同管理,各組織30名衛兵輪流看守。有關的經費全部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承擔。
從1960年10月到1984年,納稅人為此共付出2650餘萬德國馬克。赫斯的監獄生活是有規律的:早晨7點醒來,起床,洗漱,早餐,閱讀;散步,晚餐;大約在晚上22點,眼鏡被摘掉,同時熄燈。根據通信與探視條例,赫斯獲準閱讀指定的3份德文報紙,每月可由家人提供4本書籍作為讀物,1978年起室內備有1台電視機。不過,赫斯對外部世界的了解仍然是有限的。因為赫斯不得收聽新聞廣播或收看有關當代歷史的節目,有關第三帝國、紐倫堡和施潘道的報刊與文章事先被刪剪。赫斯獲準每個星期與家人來往信件各一。篇幅均不得超過1300字,且來往信件均需經過監獄長檢查;每個月接受家人1名探視一次(12月份有兩次),時間不得超過1個小時,且每次探視必須提前2個星期向獄方提出申請,由監獄長審核批准或予以拒絕。沃爾夫·赫斯一家長期為爭取釋放赫斯而努力,赫斯則聲稱自己不會請求寬恕,因為“對我來說我的名譽比自由更為重要”。
遇害身亡
為了讓赫斯能夠在獄中“安享晚年”,各國政府還特別為他在施潘道軍事監獄的花園裡蓋了一間小的避暑別墅。屋子裡的陳設很簡單:幾把椅子,一張桌子,一張用來睡覺的木質長凳還有一盞可供赫斯讀報紙的油燈。
每天都有專門的醫生和護士來給他做身體檢查。由於那時的赫斯已經是高齡了,醫生們還為他制定了一個代碼為“自相矛盾”的應急方案。也就是在赫斯病危或遇到不測之時,就會啟動這套方案,對他進行特別護理。
赫斯所在的施潘道監獄由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美、蘇、英、法四國士兵輪流看守。1987年8月是美國士兵的執勤月,這裡所有的一切都平靜如往昔。8月17日這一天,赫斯吃飯午飯之後,要求看守他的獄卒讓他到別墅外面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但沒過一會兒便獨自進了他的小屋。然而大概在下午3點的時候,監獄警報突然拉響,“自相矛盾”應急方案也真的派上了用場。
在1997年底之時,施潘道監獄的前獄長尤金 ·伯德同俄羅斯新聞報記者和當年執行“自相矛盾”應急方案主要的護士阿卜杜拉赫進行了一次會面。
阿卜杜拉赫回憶說:“那天,我接到了提前安置好的應急電話,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赫斯出事了。然後,我急忙奔向了施潘道監獄,那時的施潘道監獄門口已亂作一團。開始的時候,儘管看守的士兵都認識我,也知道我是經過授權可以自由進入那裡,但他們卻不讓我進去。經過一番爭執,他們終於把我放進去了,那時的我已經來不及同他們生氣,飛一般的向赫斯的別墅跑去。當我推開門時,發現看守赫斯的士兵約旦在赫斯身上按來按去,動作非常的奇怪,明顯那不是在為赫斯做心臟按摩。於是,我急忙把約旦推開,但那時的赫斯已經停止了呼吸,只見一根繩子像一條蛇一樣緊緊地纏繞在他的脖子上面。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只要病人有一線生機,我都不會放棄。所以,我把繩子從赫斯脖子上解開之後,一邊按照‘自相矛盾’應急方案對他進行搶救,一邊喊身旁的約旦來幫我。但是他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只是向我喊道:‘沒有用了,這個老鬼已經完了’。結果,‘自相矛盾’應急方案以失敗而告終。沒過一會兒,赫斯的屍體便被人抬到了英國軍事醫院。”
1987年8月17日晚間,一份官方聲明震驚了整個世界:魯道夫·沃爾特·理察·赫斯用一根電纜線在獄中自縊身死,終年93歲。 訊息傳出之後,赫斯的兒子立即打來電話詢問內情。施潘道監獄的前獄長尤金-伯德便把他請到了施潘道監獄的辦公室,告訴他到底這裡發生了什麼事。調查人員稱,當赫斯散完步之後,便獨自進了他的小別墅。進屋之前,他告訴士兵約旦不要跟著進來,他要小睡一會兒。守衛他的約旦在外面呆了大概有半個小時,突然覺得事情不妙,於是急忙推開房門。沒想到映入他眼帘的竟然是這番景象:只見一根電纜繩掛在一個窗子上,赫斯把頭伸到裡面上吊自殺了。
死亡真相
官方宣稱:1987年8月17日,赫斯在於柏林施潘道軍事監獄內的小別墅上吊自殺身亡,享年93歲。不過當時赫斯的脖子上有繩索多次纏繞過的跡象,勒痕呈平行狀,因此有不少人認為赫斯的死並不單純。
赫斯死後,他的家人便要求律師讓施潘道監獄將所有赫斯的私人物品交出來,其中包括赫斯的筆記本。然而,施潘道監獄和赫斯呆過的小別墅早已被夷為平地,赫斯所有的私人物品也跟著消失的無影無蹤。據當時掌權的部門稱,他們是為了防止納粹勢力餘孽藉機興風作浪才把它們拆除的,赫斯的家人可以帶走赫斯的屍體。
在對赫斯進行公開驗屍時,英國法醫詹姆士·卡梅隆證實了赫斯用電纜上吊自殺的說法。阿卜杜拉赫說:“這是絕對是一個謊言,因為我看見電纜繩當時仍然連在插座上面,赫斯脖子上的那根繩子絕對是別人從外面帶來的。”而赫斯的家人怎么也不能接受這個現實。當赫斯的兒子強烈要求要對赫斯進行第二次驗屍的時候,於是赫斯的屍體被運到了慕尼黑。慕尼黑法醫學院在1987年8月21日對赫斯進行了第二次驗屍。專家發現:死者脖子上有繩索多次纏繞過的跡象,勒痕呈平行狀,沒有任何自殺痕跡,實屬謀殺。而赫斯的兒子沃爾夫-赫斯也說:“我對第二次的驗屍結果深信不疑。因為這年,父親可能被特赦出獄。在1987年春天的時候,父親曾告訴我:“蘇聯人準備放我出去,但英國人卻準備殺死我。”的確,多年來,國際社會一直呼籲四國政府以人道主義精神將赫斯釋放,但都遭到了蘇聯的反對。但是,1985年蘇聯新領導人戈巴契夫上台之後,莫斯科放出訊息稱他們可能會將赫斯釋放。接著在1987年4月,德國的各大報紙紛紛報導稱,戈巴契夫已經正式承認,赫斯即將迎來自由的人生。
在赫斯死亡之謎的調查上絕對有很多的顧忌。赫斯,作為一個納粹的創始人,在德國右翼分子當中的影響力非比尋常。1946年9月下旬,法庭繼續對赫斯進行審訊。當赫斯否認自己有罪時,一位美國律師站起來,展示了一張納粹組織的系統表,這張表表明:希特勒的指定接班人首先是赫斯,然後才是戈林。
報導稱,即使赫斯當時真的萬念俱灰,根本不可能將自己吊死。因為當時的他已患有軟骨病,根本就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甚至連扣衣扣、繫鞋帶都要別人幫忙。所以,這樣的人怎樣怎么可能拉斷一根粗長的電纜,再把它打結,把它套到自己的脖子裡去呢?慕尼黑法醫學院的病理學教授沃爾夫岡·史潘曾說:“如果死者是上吊死亡的,那么繩子在拉緊之後,脖子上的勒痕的方向一定是朝上的,但我們發現死者脖子上的勒痕卻呈平行狀。我敢打賭,死者決不是因自殺而死亡。”
赫斯被關押了長達42年之久(1945年5月—1987年8月17日),他是關押時間最長,也是級別最高的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納粹戰犯。
飛英之謎
赫斯單獨駕機飛英之謎的真相究竟如何,人們很可能要到英國檔案公布於世之後才能知曉。然而,英國封存的審訊赫斯的有關檔案,至今未對外開放。
相關書籍
有關赫斯的主要英文出版物有:里斯編《魯道夫·赫斯事件》,詹姆斯·利瑟著《魯道夫·赫斯:未被邀請的使者》,約瑟夫·赫頓著《赫斯其人及其使命》,道格拉斯 ·漢密爾頓著《使命的動機:赫斯飛英的內幕故事》,尤金·伯德著《世界上最孤獨的人》和沃爾夫·赫斯著《我的父親魯道夫·赫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