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赦逃亡募人詔
朕祗膺靈命,君臨區宇,承凋弊之餘,拯橫流之難。雖復蠲除徭賦,督課耕農,安集黎元,與之休息,然而鯨鯢未翦,四海多虞,師旅洊興,事不獲已。及其士卒浮惰,苟求逸樂,憚於征役,離其營伍,因此逃竄,潛匿崎嶇,盜竊為資,規免朝夕。良繇勸勵不明,部署失所,弛慢之責,在於朕躬。琴瑟不調,已雲變革,多墜刑網,情兼軫悼,宜從寬宥,許以自新。其義士募人有背軍逃亡者,自武德二年十月二十日已前,罪無輕重,皆赦除之。饑寒困弊,不能自存者,所在官司,隨事賑給。士非素厲,難以應敵,設法垂憲,期於不犯。自今已後,有背軍鎮征役者,隨即科處,必無容貸。宜明宣告,鹹使知聞。
作者簡介
李淵(566年-635年),字叔德,隴西成紀人,祖籍邢州堯山,唐朝開國皇帝。出身於北周的貴族家庭,七歲襲封唐國公。義寧二年(618年)農曆五月,李淵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禪讓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並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統一全國。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兒子李世民。貞觀九年(635年),李淵病逝。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上元元年(674年)農曆八月,改上尊號為神堯皇帝。天寶十三載(754年)農曆二月,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