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科

赤眼蜂科

赤眼蜂科,微小形,體長0.3—1.0mm,黑色、暗色、淡褐色或黃色。觸角短,3節、5節或8節,索節不超過2節,棒節通常為3節,少數2節或不分節。前翅寬,或狹而具長緣毛;翅脈呈弓形,痣脈彎;翅面上布有不整齊而稀疏的細毛,故又稱紋翅小蜂科。跗節3節。如松毛蟲赤眼蜂等。

基本信息

分類地位

赤眼蜂科赤眼蜂科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有顎亞門

總綱:六足總綱

綱:昆蟲綱

亞綱:有翅亞綱

目:膜翅目

科:小蜂總科的一個科。

形態特徵

赤眼蜂科赤眼蜂科

體小,長0.2~1毫米,前翅寬大,緣毛短而密,翅面上具明顯的毛列,緣脈及痣脈呈彎弓狀,後緣脈無;後翅窄呈柳葉狀。觸角短,具1環狀節及2索節,棒節不分節,跗節僅3節,與其他小蜂不同。腹寬,末端鈍圓,產卵器幾不突出,雄蜂往往無翅或同種異形,無翅型的觸角幾與雌同,而有翅型的索節只1節,棒節不分節。體色由鮮明的黃色至黑色。以其他昆蟲的卵為寄主,其中包括許多大害蟲,因此頗為國內外生物防治工作者所重視,已大量利用並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松毛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及廣赤眼蜂。

屬膜蟲綱膜翅目,微小形,體長0.3—1.0mm,黑色、暗色、淡褐色或黃色。觸角短,3節、5節或8節,索節不超過2節,棒節通常為3節,少數2節或不分節。前翅寬,或狹而具長緣毛;翅脈呈弓形,痣脈彎;翅面上布有不整齊而稀疏的細毛,故又稱紋翅小蜂科。跗節3節。
雄蜂:體長0.5-1.0毫米:體暗黃,中胸盾片及腹部黑褐色。觸角毛頗長而略尖,最長的相當於鞭節最寬處的5/2倍;前翅臀角上的緣毛長度約為翅寬的1/6。雄性外生殖器:陽基背突成三角形,有明顯的成半圓形的側葉,末端達D的1/2;腹中突的長度相當於D的1/3,略成錐形;中脊成對,其長度相當於D的長度;鉤爪末端伸達D的I/2左右。陽莖與其內突等長,兩者全長相當於陽基的長度,略短於後足脛節。

雌蜂:在15-20℃下培育出來的成蟲體暗黃色,中胸盾片褐色,腹部全部褐色;在25℃下培育出來的成蟲腹部褐色而中央出現暗黃色的窄橫帶;在30-36℃下培育出來的中胸盾片亦為暗黃色,腹部褐色而中央有較寬的暗黃色橫帶。

生活習性

赤眼蜂科赤眼蜂科

從植食性到寄生性均有,完全植食性的如無花果小蜂科,植食性種類及寄生性種類兼而有的如廣肩小蜂科長尾小蜂科以及少數金小蜂科,其他絕大多數均為寄生性,寄生的階段從寄主卵到蛹均有,寄主範圍也很廣泛,除昆蟲外,蜘蛛綱的某些種類也是小蜂的寄主,例如蛛形綱的卵是齧小蜂屬的獵物之一,而蜱則是跳小蜂科Hunterellus及Ixodiphagus兩屬的寄主。分布極為廣泛。

繁殖:在棉田已知寄生棉鈴蟲、紅鈴蟲、棉小造橋蟲、棉大卷葉螟、玉米螟、金鋼鑽、煙青蟲、小地老虎的卵。

羽化時,一般雌蜂先出卵殼,如果雄蜂先出,守候在孔口,雌蜂出來後進行交配。交配或未交配的雌蜂尋找到寄主卵時,先用口器在卵面上點一下,選好產卵點,然後將產卵器從產卵點插入卵內產卵。以白天產卵較多。

保護利用

赤眼蜂科赤眼蜂科

膜翅目(Hymenopter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小寄生蜂,尤指赤眼蜂屬(Trichogramma)而言。成蟲長不到1公釐,翅呈梨形,具單翅脈和穗狀緣毛。跗節3節,明顯。幼蟲在蛾類的卵中寄生,因此可用以進行生物防治。易於實驗室繁育的微小赤眼蜂(T. minutum)已成功地用來防治各種鱗翅目(Lepidoptera)農業害蟲。

從早春麥田開始,就不用或少用廣譜殺蟲劑。改用選擇性殺蟲劑,使初期數量較少的赤眼蜂就得到保護和利用。赤眼蜂的利用價值在於:①可以大批量人工飼養繁殖,大面積用於防治。②防蟲效果好且穩定。
玉米螟是赤眼蜂利用的主要防治對象之一,通常在百株玉米有玉米螟卵1-2塊時放第一次蜂。在黃淮海平原,第一代玉米螟第1次放蜂在5月底,第二次在6月初,間隔5天。第二代玉米螟放蜂時間在6月底或7月上旬。第三代玉米螟可以放一次或者不放蜂。一般每畝每次放蜂1萬頭便可。放蜂時,若天氣惡劣不宜繼續放蜂時,可將卵塊放在陰涼遮黑密閉的環境中,並飼以蜜糖水,待天氣好轉,再向田間釋放赤眼蜂。

赤眼蜂是把玉米螟消滅在卵初期。赤眼蜂被釋放到田間以後,在田間自然羽化出蜂,雌雄交配後雌蜂開始在田間飛翔,主動尋找寄主(新鮮的玉米螟卵),然後用產卵管刺破玉米螟的卵殼,將自己的卵產到玉米螟卵內,並吸取玉米螟卵內營養物質供其子代發育成長,被寄生的玉米螟卵不能正常發育為玉米螟幼蟲,而是發育出赤眼蜂,赤眼蜂就是這樣阻止了害蟲的發育。赤眼蜂卵在玉米螟卵內經過卵、幼蟲、預蛹、蛹及成蟲等五個階段,最後咬破玉米螟卵殼飛出,雌雄交配後,雌蜂又去尋找新的玉米螟卵,赤眼蜂就是這樣在田間循環往復、不斷繁殖後代的過程中,將大量玉米螟消滅在卵階段,從而達到控制玉米螟的目的。

經濟意義

赤眼蜂科赤眼蜂科

赤眼蜂是一類微小的卵寄生蜂,屬膜翅目紋翅卵蜂科赤眼蜂屬昆蟲。赤眼蜂具有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和對害蟲控制作用顯著等特點,已成為世界性的重要天敵昆蟲,並被廣泛用於多種農林害蟲的生物防治中,取得了顯著效果。赤眼蜂體型很小,成蜂體長為0.2-1.0mm。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赤眼蜂外型十分美麗,翅膀閃著藍紫色的螢光,體色黃或黃褐,頭黑褐色,上面有一對複眼和三隻排列成三角形的單眼,因其複眼和單眼都是紅色的,所以叫做赤眼蜂,老百姓又叫紅眼蜂。

赤眼蜂可寄生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近50個科200多屬400多個種昆蟲的卵。赤眼蜂的最長壽命可達7天,一般為3-5天,赤眼蜂的有效飛翔半徑為15-20米,多數赤眼蜂在羽化後的第一天就開始產卵,產卵期3-5天左右。赤眼蜂是目前農業生產上套用面積最大、套用範圍最廣的一種寄生性天敵昆蟲。現階段,我國北方地區工廠化繁殖赤眼蜂所採用的寄主卵多為柞蠶剖腹卵,每個柞蠶剖腹卵內大約寄生65-90頭左右的赤眼蜂,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赤眼蜂繁殖一代大約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很容易在短時間內積累大量的赤眼蜂。

小蜂多數為控制害蟲的天敵,少數則為益蟲的敵害,還有一些以植物為食加害林木、牧草及藥材種子,無花果小蜂則是這種果品的唯一傳粉昆蟲。小蜂在害蟲防治中是天敵因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蘋果綿蚜蚜小蜂,多種赤眼蜂,紅鈴蟲金小蜂荔蝽卵平腹小蜂等均已是國內行之有效的幾種天敵小蜂,另外螟卵齧小蜂為三化螟的有效天敵,Neanastatus為稻癭蚊的重要寄生蜂,AphytiS為若干種盾蚧的有效天敵。

赤眼蜂長著一雙紅色的眼睛,其特點是將卵產在其他昆蟲的卵裡面。赤眼蜂的整個生命周期(由卵到幼蟲、由幼蟲變成蛹、由蛹羽化成赤眼蜂),甚至包括交配,都是在卵殼裡完成的。一旦成熟,它們就破殼而出,繼續尋覓新的蟲卵繁衍後代,完成新的生活周期。
人類正是利用這個特點,採用人工繁殖赤眼蜂來控制農作物害蟲的數量,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