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28.44平方公里,海拔1,660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620.2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蔬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455.80畝,人均耕地1.06畝,林地33,889.50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0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55.80畝(其中:田1,128畝,地1,327.80畝),人均耕地1.0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33,889.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9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7畝,主要種植板栗、楊梅、莆萄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80畝,其中養殖面積3畝;其他面積5,834.7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話,有路燈。全村有607戶通自來水。有607戶通電,占總戶數的100%,有370戶通有線電視,占總戶數的61%,擁有電視機農戶587戶占農戶總數的96.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8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73戶(分別占總數的68%和48%)。該村到鄉集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1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1輛,拖拉機6輛,機車5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211.87畝,有效灌溉率為4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11.8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2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5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70戶;建有小水窖3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14戶。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7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9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3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92萬元,占總收入的63%;畜牧業收入347萬元,占總收入的3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97頭,肉牛123頭,肉羊605頭);林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3%;第二、三產業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2%;工資性收入132萬元,占總收入的12%。農民人均純收入321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1人(占勞動力的7%),在省內務工125人,省外務工6人。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607戶,共鄉村人口2386人,其中男性1187人,女性1199人。其中農業人口2326人,勞動力1873人。該村以漢族、回族為主(是漢、回兩族混居地),其中漢族2175人回族180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9人(人員名單附後),占人口總數的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8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6%;享受低保110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公里。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180平方米,擁有教師17人,在校學生215人,距離中學1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22人,其中小學生215人,中學生107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7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23.5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沒有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年末集體固定資產30.50萬元,年末集體沒有收益,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公開、政務公開。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民收入總體水平較底,農戶增收致富渠道不多,持續增收難度較大。
2.農業基礎薄弱,自然條件差,山高坡大,農業綜合生產力低下,道路及水利設施滯後,水資源的不足,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
3.農村農業發展資金不足,特別是集體經濟的嚴重不足(幾乎為零),公共服務相對滯後,山區民眾吃水難,行路難,看病難,上學難的問題還比較突出。
4.困難民眾及救助群體依然很大。
5.農產品加工業不足,規模較小,能力弱,農業機械化水平低。
6.農民受教育程度低,抵禦各種風險能力弱。
該村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調整產業結構,發揮傳統種植、養殖優勢,積極引進二、三產業,拓展農戶增收致富渠道。
2.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解決制約農業發展的水、路。
3.積極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加大公共事業的投入和服務。
4.培育新農民、扶持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