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與量的戰爭:透視中國品質的真相與未來

“美國品質”的1.0時代 “中國品質”的3.0時代 “中國品質”的藥方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平裝: 30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06038544, 9787506038546
條形碼: 9787506038546
尺寸: 23.6 x 17.2 x 2.6 cm
重量: 481 g

作者簡介

楊鋼,博士,美國克勞士比中國學院創始院長、中國零缺陷管理首席專家、北京大學質量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國質量學院副院長、“零缺陷之父”菲利浦?克勞士比大師的唯一中國弟子,享有“中國零缺陷之父”美譽。中國十大質量人物、影響中國教育培訓界十大領軍人物。
主要著作包括:《零缺陷大道》、《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零缺無陷》、《零缺陷漫畫》、《質量無神》、《質量無惑》、《質量無敵》等;主編並翻譯出版了《克勞士比經典譯叢》和《質量管理經典譯叢》等大型系列叢書;同時出版發行了《零缺陷管理之道》、《質量不花錢》、《零缺陷管理:現代質量經營新思維》、《對話質量管理》、《質量經營》等音像製品。
現場服務過的主要客戶包括:解放軍總裝備部、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空工業集團、兵器工業、中石油、中石化、遼河油田、中國電信、海爾集團、聯想集團、北大方正、清華紫光、同方威視、美的、格力、上汽集團、上海大眾、東風集團、長安集團、神龍汽車、嘉陵集團、許繼集團、南車四方、株洲機車、萬科集團、博時基金、英格索蘭、COSCO、阿爾卡特、諾基亞、西門子、松下、三洋、羽西科蒂、約翰迪爾、新華肯孚、華潤輕紡、大亞灣核電、TCL、康佳、用友、東軟飛利浦醫療、華為、羅氏(中國)、拜耳、安利(中國)等。

內容簡介

質與量的戰爭:透視"中國品質"的真相與未來》不僅重點解決了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質量管理問題”,也為“中國製造”如何領跑世界提供了系統、詳實、有效的解決方案。可以說,《質與量的戰爭》代表了中國質量界的最高研究成果,是中國企業提高質量競爭力,打造“中國品質”的必讀教材!
全球統計表明:“質量代價”高達企業稅前利潤的3~5倍。“製造能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絕不是某些經濟學家們所謂的“簡單裝配”。今天的中國,只有堅守“中國製造”的興國之策。並不失時機地完成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蛻變,方可承擔起中華民族崛起之使命,而蛻變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從“製造數量”向“製造質量”的跨越,也就是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品質”的跨越。
《質與量的戰每》一書,從“三鹿事件”寫到“豐田危機”,從“企業家的個人價值觀”寫到“席捲全世界的金融危機”再到“中國質量人才培養的現狀”.通過透視現象背後的本質與真相,幫助我們系統分析了制約“中國品質”的種種主客觀原因。同時,《質與量的戰爭:透視"中國品質"的真相與未來》也通過解剖中國企業中普遍存在的“質量迷思”,使我們認識到“質量”不僅是一種做人做事的價值觀與思維方法,更是一條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擴大利潤的必由之路。

媒體評論

楊鋼《質與量的戰爭》表明:克勞士比的“零缺陷”已在古老而又年輕的中國生根、開花、結果。“零缺陷”。理論與中國品質實戰的整合,成就了楊鋼,成就了中國。只有學貫中西古今的思想家,才能引領風搔
——蔣教平 解放軍總裝備部某部副部長
創造“中國品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命題,但又十分緊迫地擺到了現實面前。在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的今天,如何從觀念和行動上堅守質量底線,盡力消除還存在的質與量的巨大落差,順應“質量世紀”潮流。還質量以真實面目。本書以獨特的視角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很值得一讀。
——承文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副總經理
做了二十多年的企業管理和質量管理工作,我從不懷疑朱蘭大師“質量世紀”的著名論斷,但行進的腳步卻不自覺地印在十字路口。楊鋼博士的新著《質與量的戰爭》,用絲絲入扣的筆觸對“中國品質”的真相和未來進行了深刻地透視。
——馬智宏博士 中國遠洋船務集團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
楊鋼博士的著作使我們深刻洞析了數量思維的代價與質量成本的真諦,他的理論宛如中國企業質量革命的天火,必將引燃塑造誠信企業文化、創建中國品質未來的轟轟烈烈的中國質量革命!
——蔣錫培 江蘇遠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作為“中國零缺陷第一人”,楊鋼先生不僅用他獨具的洞察力對中國企業進行了“庖丁解牛”式的質量解密,更用他深厚的中西文化涵養,飽含“古道熱腸”的文字,滋潤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田。
——王文京 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目錄

推薦序一1
推薦序二3
自序1
引子
第一部分 夢想與現實:“中國品質”的現狀與省思
第一章 一個需要重新定義的世界
面對危機的思考
大師也沉默
我們沒有質量基因嗎?
如果孔子來經營“三鹿”
今天我們還能吃什麼?
是誰害死了“三鹿”?
“中國製造”到底怎么了?
“零缺陷缺失症”
政府監管的“迷失時期”
“中國質量”的先天缺失
商人為什麼要學哲學?
第二章 如何擺脫中國製造的窘境?
“中國製造”的蛻變
奧運與“中國品質”的盛宴
變革——“中國製造”的質量主張
面向春光,結束質量的“冷戰思維”
扛起“品質”的大旗
零缺無陷
我思故我蠃:超越夢想,一起飛
第二部分真實的謊言:“質”與“量”的博弈
第三章 中國企業的質量現實
“不就是一道劃痕嘛!”
一道劃痕的故事
不同公司對故事的不同反應
經理主管應該在胸前戴一個什麼牌子?
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質量問題
“質量永遠第一”
說、做與“關鍵時刻”
走出質量的迷圈
新工廠與舊習慣
尋找企業的“長生不死藥”
質量與“零缺陷”管理的力量
中國企業的“長生不死藥”
第四章 戰爭的本質
數學物理學與心理學的分野
0和1並非數字遊戲
大師的焦慮
世上本無路
你在用什麼思維思考質量?
一支筆的現場試驗
“快樂返工”
豐田的發現與答案:我們真的沒有質量基因嗎?
“是”與“非”的抉擇
說“No”的三種後果
質量人的感同身受
第三部分品質的迷思:“都是月亮惹的禍”
第五章 為什麼大家“熟視無睹”?
走出迷途
為什麼大家“熟視無睹”?
質量管理的思維定勢
質量管理的挑戰
“化友為敵”
究竟是誰的錯?
怎么成了“三等公民”?
究竟是敵是友?
豈能本末倒置?
“化簡為繁”
“易經”在血液里流淌
技術與藝術
為什麼QCC變成了“去吃吃”?
“以控為管”
“真實的謊言”:管理是什麼?
“管理”與“服務”
罰與獎的奧秘:“管理”和“控制”
“以剛克柔”
“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
“陰陽五行”圖與“PDCA循環”:管理的定勢與定則
第六章 原來是月亮惹的禍
大師的憂慮
“管理資本的力量”
不能“借屍還魂”
暮然回首
成本與代價的思考
老國企:倒過來讀書
品質與品牌
教室里的風暴:質量文化的變革
“高培樓101號”:管理者的承諾
盧薩卡的中日形象
成為“福布斯”的明星
當質量遇到成本:為什麼高管總是“葉公好龍”?
對待質量成本的態度
“質量成本”為什麼很難成功?
質量管理的“兩張皮”:“都是月亮惹的禍”
“質量意識”的背後
抓質量與“搞運動”
質量意識如何養成:寶馬螺絲釘的故事
形成“人人會算PONC值”的氛圍
第四部分新的贏家畫像:“中國品質3.0”解決方案
第七章 揭示“品質”的真相
任督沖脈與人中:企業的生命系統
發現了“產品價值”的奧秘
質量管理的“堰塞湖現象”
“紅綠燈”與“夢遊”:揭示質量的本質
“夢遊”中的航天質量
給頭腦做“5S”
“紅綠燈現象”的背後
讓每一個人都找到自己的“方向盤”
開車上路:責任到位
確定角色:為什麼不能關機一個月去度假?
“一把火”與“三個代表”:成為“有用的和可信賴的”組織
打造你自己的“鐵營盤”
耶魯大學引發的思考:發現“永續成功”的秘密
附表:組織健康狀態的評估表
龍飛鳳舞:從源頭抓起
“承諾”的力量
畫出一條“品質競爭力曲線”
與美國小伙談“品”論“質”
汽車大戰中的“珍珠港”
“蚊蠅策略”:品質決定價值
放棄“阿慶嫂的心態”
第八章 質量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品質時代”的進程
“美國品質”的1.0時代
“日美品質”的2.0時代
“中國品質”的3.0時代
“中國品質”的藥方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品質”
中國質量人才培養的窘狀
“中國品質”的質量人才培養策略
“中國品質3.0”實踐者的畫像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四方機車廠:從“破落地主”到行業標桿
一個銀行家的覺醒
如何成為真正的質量人?
一份“推行零缺陷管理的建議”
SAIC的零缺陷之路
結語 未來之戰:上演歷史最動人的一幕
豐田的“質”與“量”之戰
成與敗的抉擇
歡迎進入“中國品質3.0時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