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文木賦
劉勝優於文辭,在文學創作方面的成就,現傳世有《聞樂對》和《文木賦》。據《西京雜記》(卷下)記載,景帝子魯恭王余得材質緻密的文木,用之作成器具,並十分喜愛...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作者簡介 -
駢賦文
駢賦,又稱“俳賦”。“駢”即對偶的意思,其特點是通篇基本對仗,兩句成聯,但句式靈活,多用虛詞,行文流暢,詞氣通順,音韻自然和諧,駢賦的體制特點是,通篇對...
駢賦文 相關連結 -
賦體文
賦體文,是一種以對偶、用典、聲律、辭藻、意境、言志、抒情、形式等為特范的語言文學現象、抒情方式。新體賦文,未受西洋文化影響,倒是承襲了國粹。
概述 相關條目 -
桐城賦派
桐城賦派,是中國桐城賦派簡稱。是繼桐城畫派、桐城文派、桐城詩派、桐城學派、桐城戲派之後,桐城文化最偉大的創造。潘承祥先生,是開山鼻祖。桐城賦派,是以科技...
概要 相關條目 -
《恨賦》
《恨賦》,南朝梁文學家江淹作。《恨賦》是六朝抒情駢賦中的名篇。全賦排章選句、哀恨綿綿,刻畫了從得志皇帝到失意士人的諸多哀傷怨恨,概括了人世間各種人生幽怨...
作品原文 作品翻譯 內容結構 藝術成就 集評選錄 -
詩體賦
詩體賦,賦體的一種。與文體賦、騷體賦,並為賦之三體,有學者認為,詩體賦,由《詩經》演變而來,,《左傳·隱公元年》所載“大隧”為較早的篇目,...
-
桐城賦鼎
桐城賦鼎,指當代辭賦領域最有成就的辭賦流派桐城賦派所創造的國學模式,其主要代表性人物潘承祥先生。
簡介 相關 潘承祥思想 -
賦體
賦體,辭賦學名詞。賦體是指辭賦的體制或體裁,對於辭賦的創作有其相應的創作規範。辭賦體裁不同,風格也會有相應的變化。根據辭賦的創作方法和表現手法不同,辭賦...
基本信息 賦體歷史 各朝賦體 相關評論 -
文鹿賦
《文鹿賦》是西漢文學家公孫詭所作的一篇短賦,當作於梁王菟園落成期間,旨在頌揚梁孝王劉武的功德。
原文: 譯文: 作者簡介: 相關背景: -
《兩都賦》
《兩都賦》是漢代文學家、史學家班固創作的大賦,分《西都賦》、《東都賦》兩篇。據其自序,自東漢建都洛陽後,“西土耆老”希仍以長安為首都,因作此賦以駁之。《...
正文內容 時代背景 藝術特色 後世影響 相關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