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風俗
自漢魏以來,重陽(九月初九)有登山、佩茱萸、飲菊花酒之俗。晉代詩人陶淵明尤愛菊花。至唐宋時,重陽賞菊成為風俗。宋代,菊之名種培植繁多,盛況逾越前代,成為當時城市居民的一大活動。明、清繼之,有堆菊花山等項目,實際即是菊花品種展覽,其名目多至千種。北京、蘇州等地皆達到相當大的規模。
由來
陶淵明一生酷愛菊花,以菊為伴號稱菊友,被人們奉為“九月花神”。他種菊既食用又觀賞。每逢中秋日,當菊花盛開的時候,附近的鄉親、遠處的朋友,常到他家做客賞菊。此時,他就攤煎餅、燒菊茶款待親朋,大家走時採菊相送,“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東方朋”。來賞菊的人們川流不息,常使他不能按時去田園耕作。
有一天,他灌園澆菊時,自言自語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日來。”菊花有情,不負陶公心,到九月九日那天,菊花果真爭妍鬥奇地一齊盛開了。
客人們也都在那天來了,望著五彩繽紛、芳香四溢的滿園菊花,吟詩作賦,令人心醉。此後,親朋好友相約,年年重陽一日來賞菊。於是,重陽賞菊的習慣便由此形成,流傳至今。
出處
三國魏曹丕《與鍾繇書》:“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獨秀,今奉一束。”唐李群玉《九日》詩:“江漢路長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懷開。”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重陽》:“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若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曰金鈴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宋吳自牧《夢梁錄.九月》:“年例:禁中與貴家皆此日賞菊,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賞。其菊有七八十種,且作重九久。”
宋周密《武林舊事.重九》:“禁中例於八日作重九排當,於慶瑞殿分列萬菊,燦然眩眼,且點菊燈,略如元夕。”
清顧祿《清嘉錄.菊花山》:“畦菊乍放,虎阜花農已千盎百盂擔入城市。居人買為瓶洗供賞者,或五器、七器為一抬......或於廣庭大廈,堆疊千百盆為玩者,縐紙為山,號為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清潘榮陛《帝京夢時紀勝.賞菊》:“秋日家家勝栽黃菊,采自豐臺,品類極多。椎黃金帶、白玉團、舊玉團、舊朝衣、老僧衲為最雅。酒爐茶設,亦多栽黃菊,於街巷貼市招曰:某館肆新堆菊花山可觀。”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九花山子》:“九花者,菊花也。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百盆,架庋廣廈中,前軒後輊,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
詩句
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黃巢《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鄭谷《菊》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范曾大《重陽後菊花三首》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劉克莊《菊》
羞與春花艷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風。不須牽引淵明此,隨分籬邊要幾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