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
出自姜姓,是為避帝王名諱所改的姓氏。春秋時,齊桓公(姜姓)有個孫子叫公孫慶克,她的兒子慶封以父名命氏,稱為慶氏。慶封在齊靈公時任大夫,在莊公時與崔杼曾為上卿,執掌國政。後兩人再升為左右相國。因崔杼家內發生內亂,慶封以弒君罪滅掉崔氏,獨霸朝政。於是慶封把政事交給兒子慶舍處理,自己只管吃喝玩樂,引起了朝上朝下對慶氏的不滿,後慶封的親信盧蒲癸和王何,趁慶封外出之機,殺死了慶舍,慶封見勢不妙,便逃到了吳國。吳王噶朱方封給慶封,慶氏宗族聞訊趕來相聚,從此,慶氏比在齊國時還要富裕。至西漢末,子孫徙會稽山陰,東漢時傳至慶儀為汝陰令,其曾孫慶純官拜侍中,為避漢安帝的父親劉慶的名諱,"慶"字改為同義的"賀"字。慶純改為賀純。史稱賀姓正宗。是為江蘇賀氏。
出自他族改姓。據《魏書。官氏志》等所載,南北朝時後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漢化,將鮮卑族複姓賀蘭氏、賀拔氏、賀狄氏、賀賴氏、賀敦氏皆改為漢字單姓賀氏。是為河南賀氏。
遷徙分布
中國賀氏播遷各地,主要是在漢代之後,分布地區廣泛,郡族門望較多。
據《元和姓篡》記載,慶質的孫子叫賀齊,為三國時吳國大將軍,齊的孫子賀邵任中書令,邵的兒子賀修在西晉任太子太傅,修的12世孫賀德仁為唐太子中書舍人,德仁的侄孫賀默為彭州刺史,德仁的侄曾孫就是唐玄宗時秘書監賀知章。又拒《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南北朝時,後燕有清河太守賀耕,南涼(都樂都,今屬青海)有將軍賀連,宋朝時有忻州定襄(今屬山西)賀氏,易州(今屬河北)賀氏、開封陳留(今屬河南)賀氏、蔡州(今河南汝南)賀氏、洛州(今河南洛陽)賀氏、濟南(今屬山東)賀氏、會稽(今浙江紹興)賀氏、齊州臨邑(今屬山東)賀氏,密州(今山東諸城)賀氏等。其中,會稽賀氏和河南(今洛陽市)賀氏族大人眾,所以賀氏以會稽、河南為郡號;洛陽的賀氏以鮮卑族居多。除了上述賀氏之外,宋代以後各朝代賀姓人散居各地者仍多,不勝枚舉。
堂號
"四明堂":唐朝時光祿大夫賀知章,詩作得最好,書法也漂亮。醉後作詩填詞寫字,毫不費力就成了捲軸。他自號"四明狂客"。
歷史名人
賀知章:越州永興人(今浙江蕭山),唐代著名詩人。證聖進士,後還鄉為道士。好飲酒,於與李白、張旭等關係密切,時稱"醉中八仙"。能詩,又工書法,尤善草隸,其詩今存20首,其《回鄉偶書》傳誦頗廣。他高壽85歲,為賀氏名人中得壽星。
賀 循:會稽山陰人(今浙江紹興)。晉代時官至光祿大夫,他與顧榮同為支持司馬睿得江南士族領袖。善屬文,博覽群籍,尤精《禮》傳。朝廷疑滯皆咨之,輒依經禮而對,為當世儒宗。
賀狄乾:代人(今河北北郭一帶),鮮卑人,魏道武帝將領,因功賜爵襄武侯。他還曾在長安習讀史書,通《論語》、《尚書》諸經,尤儒將風度。
賀 懋:臨清人(今屬山東),官至貴州道監察御史,寬舒公明,清慎仁愛,民稱為"賀清天"。
賀 岳:海鹽人(今屬浙江),著名醫學家,著有《明醫會要》、《醫經大旨》、《藥性準繩》等。
賀長齡:湖南善化人(今長沙),道光時歷任江蘇、福建、直隸等省布政使、貴州巡撫、雲貴總督等職,主張查禁私種罌粟和吸食鴉片,重視經世致用之學,惠政頗多。
賀 龍:紅軍創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