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賀榮光剛進廠時,和工人們一起睡幾十人一層的通鋪,玉米餅子和白菜湯也吃得很香。他在電工車間當技術員,上班提前到,下班從未準點走過。看見什麼學什麼,不懂就問,不明白就拆,拆了裝,裝了拆,很快就成為全廠船電“大壘”。賀榮光從一個技術員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渤船重工的領導崗位。在他任副廠長時,軍品開工不足,他大膽提出,企業要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就必須實現由單一軍品生產到軍民品生產結合。由單一造船到與非船相結合和由單純生產型到生產經營型的“三個轉變”的意見。賀榮光領導研製的35000噸淺吃水經濟船型、寶鋼4000立方米高爐單元系列替代進口產品、國內最大的250噸轉爐大型鋼結構件、80萬噸/年熱壁精製反應器、30萬乾瓦水電發電機組轉輪一一獲得成功。人物特寫
1965年夏天,賀榮光以優異成績從大連海運學院畢業時,選擇了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原渤海造船廠)。好心的系主任提醒他:那個荒島上的軍工廠正處於創業初期,條件很苦。但賀榮光堅定地說:“創業者最光榮!”。賀榮光從一個技術員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渤船重工的領導崗位。在他任副廠長時,軍品開工不足,他大膽提出,企業要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就必須實現由單一軍品生產到軍民品生產結合。由單一造船到與非船相結合和由單純生產型到生產經營型的“三個轉變”的意見。賀榮光心裡明白,作出選擇就沒有了退路,關鍵時刻要率先垂範、衝鋒陷陣。這期間,賀榮光領導研製的35000噸淺吃水經濟船型、寶鋼4000立方米高爐單元系列替代進口產品、國內最大的250噸轉爐大型鋼結構件、80萬噸/年熱壁精製反應器、30萬乾瓦水電發電機組轉輪獲得成功。20世紀90年代初,軍工產品斷線,開工嚴重不足,經濟效益一路下滑,企業陷入困境之中。在此危難之時,賀榮光成為企業的第十任廠長。上任不久,他就親自帶著20多名精兵強將到國內各大航運公司跑造船訂單。但他們滿懷信心而去,卻兩手空空而歸。夜深入靜,賀榮光靜靜地思索,細細地品味著“創新”二字。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上的根本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也是渤船重工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國內造船市場沒戲了,賀榮光把目光瞄向了大洋彼岸。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的幫助下,賀榮光接觸了一位香港船東。賀榮光以他的誠懇和謙虛打動了這位船東,但當談到實質性問題簽訂造船訂單時,這位香港船東毫不客氣地問:“渤船重工都給哪個國家造過船?等你們造出第一條出口船再考慮吧。”這番話深深刺激了賀榮光的自尊,但他不肯服輸。後來的幾次談判失敗也沒有動搖他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