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賴榮光大事年表:1910年10月出生於福建省長汀縣大同鎮師福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代在地主家當長工。後在造紙作坊當學徒。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1928年5月參加閩西農民暴動。1929年夏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團轉黨。
江西省會昌縣委政治部主任、縣委副書記。江西省瑞會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瑞金縣委書記。
參加了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
1934年1月21日出席了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工農檢察委員會委員、執行委員。並被任命為:中央巡視員、中央特派員。
1934年9月奉中央命令前往福建省長汀縣組織和指揮了著名的“河田阻擊戰”及“松毛嶺阻擊戰”(這兩次戰役迫使國民黨清剿部隊無法在10月1日前按原計畫占領中央蘇區。給中央紅軍戰略大轉移及二萬五千里長征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1934年10月奉命回到瑞金準備隨中央機關“中央縱隊”西出北上長征。後命令他留守中央蘇區。任命他為中共瑞金縣委副書記、代理書記兼瑞(金)會(昌)游擊區政治部主任(瑞會游擊區立屬中央軍區)。
1935年4月率部掩護項英、陳毅等領導同志及中央分局的轉移與國民黨清剿中央蘇區的部隊激戰數日。終因敵眾我寡和叛徒出賣在突圍中不幸被俘。1935年8月被國民黨軍事法庭以“赤匪匪首”罪名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被關押在國民黨南昌陸軍軍人監獄。1936年他與其他被俘入獄的中共黨員、紅軍戰友秘密組織成立了“監獄秘密黨支部”(該黨支部後被中共中央組織部認可為黨的秘密支部)任黨支部組織委員。
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2月在黨中央及項英、董必武、徐特立和八路軍南京辦事處、武漢辦事處、
1938年4月底到達延安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一大隊學習。抗大一大隊學員、合作社主任。抗日軍政大學校部軍需科科長、供給處處長。抗日軍政大學總校軍需部部長。
1941年8月奉調八路軍總部、太行軍區。晉冀魯豫抗大六分校政委。太行軍區六分區供給部部長。八路軍總部軍工部副部長兼第二兵工廠廠長。
解放戰爭時期
晉冀魯豫軍政大學政委。晉冀魯豫軍區供給部部長。1947年2月調任豫皖蘇軍區黨委委員、供給部部長、黨委書記。。
1948年10月任淮海戰役西線戰勤指揮部指揮。
1949年2月豫皖蘇軍區撤銷組建18軍後調任18軍供給部部長。
1948年-1950年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杭州、解放南昌。部隊進軍大西南先後參加了湘西戰役、解放貴陽、成都戰役、昌都戰役、西康戰役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
參加了和平解放西藏。任西南軍區進藏部隊保障辦主任、黨委書記。進藏部隊後勤部部長、
1961年底因福建前線緊急戰備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指揮部後勤部部長、黨委書記。1965年協助福建省四清運動。任福建省四清社教團顧問、福建省上杭縣才溪公社四清社教隊顧問。1966年“文革”開始任軍管會副主任。1966年12月被關押,進“學習班”受審查挨批鬥。1971年10月“林彪事件”發生後結束“學習班”審查出獄。
1984年中組部、總政聯合下文“關於賴榮光同志歷史問題的結論”為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與迫害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1989年2月10日去世。享年79歲
主要功績
賴榮光(原名:賴鳳養)生於福建省長汀縣大同鎮師福村,客家人。1910年10月出生於貧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5、6月間他和工友挑紙進城突遇暴動(當時閩西地區暴發了農民暴動)。他和幾個造紙作坊工人隨暴動農民參加了當時的衝擊縣府和縣軍事部門運動。在那次暴動中認識了當時閩西農民暴動的領導人郭滴人、張鼎丞等人。暴動失敗後,他又回到造紙作坊繼續做工。
1929年春夏之季。紅四軍打到閩西長汀。張鼎丞時任閩西蘇維埃政府主席,他在鄉間走訪時認出了賴榮光,經過交談張鼎丞動員他出來參加革命。同年經張鼎丞等人介紹發展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30年團轉黨。參加革命後在張鼎丞同志直接領導下他歷任中央蘇區直屬區蘇維埃政府勞動部部長和區蘇維埃政府主席、福建省兆征縣工農監察委會主席、縣政治部主任。出席了福建省蘇維埃代表大會當選為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工農監察委員會委員。後調到中央蘇區工作。任江西省會昌縣政治部主任、縣委副書記、江西省瑞會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瑞金縣委書記。參加了中央蘇區的第一次至第五次的反“圍剿”。
中央工農檢察委員會
1934年1月21日賴榮光同志出席了中華蘇維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
留守中央蘇區
1934年9月賴榮光同志奉中央命令前往福建長汀組織和指揮了著名的“河田阻擊戰”及“松毛嶺阻擊戰”(這兩次戰役迫使國民黨清剿部隊無法在10月1日前按原計畫占領中央蘇區。給中央紅軍戰略大轉移及二萬五千里長征爭取了寶貴的時間)。10月奉命回到瑞金準備隨中央機關“中央縱隊”西出北上長征。後因項英同志找他談話命他留守中央蘇區。同時任命他為中共瑞金縣委副書記、代理書記兼瑞(金)會(昌)游擊區政治部主任(瑞會游擊區立屬中央軍區)。1935年4月賴榮光同志率部為掩護項英、陳毅等領導同志及中央分局的轉移與國民黨清剿中央蘇區的部隊激戰數日。終因敵眾我寡和叛徒出賣在突圍中不幸被俘。獄中鬥爭
1935年8月被國民黨軍事法庭以“赤匪匪首”罪名判處有期徒刑二十年。被關押在國民黨南

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戰爭爆發,第二次國共合作。在黨中央及項英、董必武、徐特立和八路軍南京辦事處、武漢辦事處、八路軍長沙通信處、新四軍南昌辦事處等多方營救下於1938年2月出獄。出獄後項英同志指名要求賴榮光同志回新四軍軍部匯報獄中及35年部隊突圍後的一些情況並要求他回新四軍工作。後接中央指示要求從出獄的同志中選出幾位表現好的同志去延安向中央匯報獄中情況併到抗大學習。董必武同志及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奉中央指示指名要求賴榮光同志帶隊前往延安向中央匯報情況。
1938年4月底到達延安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一大隊學習。在抗大學習期間被受於“一等獎勵”。被總校評為“二等模範幹部”。還多次受到各種加獎。先後歷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一大隊學員、抗大一大隊合作社主任、校部軍需科科長、供給處處長、總校軍需部部長。
1941年8月離開延安奔赴抗日前線。奉調到八路軍總部、太行軍區。在太行前線他先後參加了“五一”反掃蕩、太行區白岸、漿水等多次戰役。歷任晉冀魯豫抗大六分校政委、太行六分區供給部部長、八路軍總部軍工部副部長兼第二兵工廠廠長。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戰爭開始賴榮光同志歷任:晉冀魯豫軍政大學政委。晉冀魯豫軍區供給部部長。
戰鬥在豫皖蘇
1947年2月調任豫皖蘇軍區黨委委員、供給部部長。在他的回憶錄中對調到豫皖蘇軍區這段歷史是這樣寫的“1946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批覆晉冀魯豫軍區,將冀魯豫軍區第6軍分區(水東軍分區)與華中軍區第8軍分區合併成立豫皖蘇軍區。1946年12月12日,豫皖蘇軍區正式成立。張國華任司令員,吳芝圃任政治委員,……。我是1947年2月被任命為豫皖蘇軍區供給部部長。因隨劉、鄧大軍南下8月份才到任。1947年10月,豫皖蘇軍區的司、政、供、衛等各部門負責人才全部到齊,……。1948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及軍委根據5月9日《關於改變華北、中原解放區的組織、管轄境地及人選的決定》,批准組成豫皖蘇中央分局,華東野戰軍第三副政委宋任窮為書記,吳芝圃為副書記;豫皖蘇軍區升為二級軍區,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兼司令員(未到職)、宋任窮兼政委、張國華任副司令員(後增加畢占雲)、吳芝圃任副政委、……軍區供給部部長賴榮光、……。1947年8月,我來到豫皖蘇軍區。由於當年夏季欠收,我解放區財政經濟處在困難時期。吃、穿、武器、彈藥、裝備等供應相當困難。我剛到供給部還未坐下,有同志開口就問“部長,你帶來了多少錢?今冬部隊的棉衣還沒著落,怎么辦?”供給部副部長秦卓然同志說:“同志們,部長剛到還沒坐下,你們就開始提這個問題。”我說:“不要緊有困難大家商量解決。”被服科張科長說:“困難是有的,但只要有錢,棉衣我就可以想辦法。”我問:“需要多少錢?”張說:“10萬元(法幣)。”我從軍區來時,司令員和政委曾對我再三交待,要想盡一切辦法解決部隊過冬棉衣的問題。我對張科長說:“軍區給了20萬元。5天內給你10萬元,你能很快解決問題嗎?”張說:“只要保證5天內給我10萬元,布匹我負責搞好。”我說:“可以。”後來,經過大家的努力問題果然解決了。布匹搞來後,被服廠積極組織人員趕製冬季服裝。在軍區黨委和首長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大家一番艱苦地努力,在物資極度缺乏的情況下,保證了部隊按時穿上了棉衣。……。
1947年豫皖蘇軍區正處在困難時期。由於當時供給制度不健全,部隊到處吃派飯,給老百姓開條子,造成民眾很大負擔。在這種情況下,我向軍區黨委提意,召開全區供給工作會議。總結了一年來供給工作的經驗,並制定了現行供給標準。規定每人每天小米1斤6兩(小兩),油2錢,鹽2錢,菜1斤,每月兩斤肉,……。由供給部和行署財政處組織解決……。有些同志有意見,吳芝圃副政委、王幼平主任親自做工作,對大家說明:建立供給制,是為了克服困難,減輕人民負擔,保證部隊供應。這也是紅軍、八路軍的光榮傳統。”
淮海戰役戰勤保障
1948年10月任淮海戰役西線戰勤指揮部指揮。在他的回憶錄中是這樣寫的:194
1949年2月淮海戰役結束後,豫皖蘇軍區撤銷組建18軍。賴榮光同志調任18軍供給部部長。
1948年-1950年賴榮光同志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杭州、解放南昌。部隊進軍大西南先後參加了湘西戰役、解放貴陽、成都戰役、昌都戰役、西康戰役等。
和平解放西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賴榮光同志參加了和平解放西藏。在歷史資料上是這樣記載的;“
1955年他在京開會時,羅榮桓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長)多次找他談話並邀請他到家中作客暢談他們在中央蘇區共同工作和戰鬥的歷程。這使他受益匪淺。讓他更加明確了革命工作是需要能上能下的,革命工作是沒有貴賤之分。堅決服從組織上的一切安排是革命者首先必須做到的。賴榮光同志為和平解放西藏,保衛和建設邊疆作出了重要貢獻。後因患高原疾病調回內地,任成都軍區後勤部常務副部長(主要負責保障西藏部隊後方供應)、部長。
獄中戰友重逢
1959年賴榮光同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高級班學習。在1959年國慶十周年期間他與來京參加觀
福建前線
1961年以全優成績畢業。畢業後總政幹部部準備對他的工作進行重新安排,總部首長找
1965年協助福建省四清運動。任福建省四清社教團顧問、福建省上杭縣才溪公社四清社教隊顧問(在福建省上杭縣才溪公社工作近一年)。1966年“文革”開始任軍管會副主任。1966年12月被關押,進“學習班”受審查挨批鬥。1971年10月“林彪事件”發生後結束“學習班”審查出獄。
1984年中組部、總政聯合下文“關於賴榮光同志歷史問題的結論”為其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與迫害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1989年2月10日去世。享年79歲。
去世
賴榮光同志去世後。總政對他的悼詞審定後的評價是:賴榮光同志是一位久經考驗的老紅軍,是我軍優秀的後勤領導幹部。他青少年時代就投身於革命,出生入死,忘我工作,為蘇區紅色政權的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賴榮光同志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坦坦蕩蕩做人,清清白白工作,數十年如一日,為保障革命戰爭勝利,為部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貢獻了畢生精力。賴榮光同志堅持原則、嚴以律己、不謀私利,是一位深受廣大指戰員擁戴的高級領導幹部。在“文革”十年浩劫中,賴榮光同志蒙受了不白之冤,受到殘酷的打擊和迫害。但是他堅信偉大的黨,堅信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始終保持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革命氣節。是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賴榮光同志去世後。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軍隊和地方的領導同志分別以不同方式對他的逝世表示哀悼,對其家屬表示慰問。他們是:陳雲、徐向前、楊尚昆、宋任窮、李井泉、薄一波、陸定一、李德生、劉華清、阿沛·阿旺晉美、楊成武、葉飛、洪學智、張愛萍、李達、王平、李聚奎、余秋里、耿飈、張震、楊白冰、何正文、向守志、郭林祥、江擁輝、傅奎清、卓琳、陳蘭、鄧六金、樊近真、胥光義、童小鵬、王幼平、華楠、陳明義、項南、毛致用、吳官正、廖海光、段蘇權、陰法唐、伍洪祥等
夫人
宋靜初:1914年6月一1998年4月。
祖籍:河南省開封市。
曾就讀過的學校:河南開封北倉女中、北平燕京大學預科班、延安馬列學院。
個人經歷: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參加了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初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前往延安。
工作和戰鬥過的經歷:1936年6月至1938年從事地下黨工作。抗日戰爭時期:曾在延安洛杉磯託兒所工作。離開延安後曾經在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新四軍竹溝留守處(經歷了新四軍震驚全國的兩次慘案之一“竹溝慘案”)。後隨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胡服(劉少奇)同志前往江蘇省鹽城新四軍軍部、新四軍四師、中共淮北區黨委,1942年冬季參加了33天反“掃蕩”戰鬥。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豫皖蘇區黨委、豫皖蘇軍區黨委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五兵團留守處、十八軍供給部衛生處、十八軍後勤供給學校、西藏部隊後方基地衛生處、西藏軍區駐川辦事處、成都軍區後勤部政治部、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四川省婦聯。1998年4月因病去逝,享年八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