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新郎·國脈微如縷

賀新郎·國脈微如縷

《賀新郎·國脈微如縷》是南宋詞人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詞。上片以韓世忠為例,提出在大敵當前時,應放寬尺度,重用人才;下片撫今追昔,指出國勢垂危的情況下,不應幻想依靠天險,而應依靠能拯世扶傾的英雄。全詞感情豐沛流暢,詞句凝練有力,用典精妙自然,意氣風發、朗朗上口。

作品原文

賀新郎

實之三和有憂邊之語,走筆答之。

國脈微如縷 。問長纓何時入手 ,縛將戎主 ?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 ?試看取當年韓五 。豈有谷城公付授 ,也不乾曾遇驪山母 。談笑起,兩河路 。

少時棋柝曾聯句 。嘆而今登樓攬鏡 ,事機頻誤。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沖梯屢舞 。君莫道投鞭虛語,自古一賢能制難 ,有金湯便可無張許 ?快投筆 ,莫題柱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賀新郎:詞牌名。 又名《金縷歌》《金縷曲》《金縷詞》《乳燕飛》《賀新涼)等。雙調一百十六字,上下闋各十句,六仄韻。余為變格。

2.三和:用原韻第三次作詞唱和。憂邊之語:憂慮邊境被敵人(指蒙古軍)侵犯的話。

3.國脈:國家的命脈。

4.長纓:長帶子。

5.戎主:敵人的首領。

6.尺度:標準。

7.韓五: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排行第五,人稱韓五。

8.谷城公:亦稱黃石公。傳說漢代張良曾於谷城山下遇仙人傳授兵書。

9.驪山母:一作黎山老母,道教傳說中的女仙。傳說唐朝李筌曾在驪山下遇一老母為他講解《陰符》秘文。

10.兩河路:指宋代行政區劃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即今河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區。

11.聯句:兩人或多人各作一句或兩句,組合成一首詩,謂聯句。

12.登樓攬鏡:上樓照鏡,慨嘆功業未建,人已衰老。

13.沖梯:衝車和雲梯,古代攻城的工具。

14.制難:挽回危難的局勢。

15.金湯:“金城湯池”的省語,比喻堅固的防禦工事。張許:張巡和許遠,唐代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的名將。

16.投筆:投筆從戎,用漢代班超投筆從戎,立功邊疆的典故。

17.題柱:漢代司馬相如過成都升仙橋,曾在橋柱上題字說: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此橋。

白話譯文

用原韻第三次作詞唱和王實之,有憂慮邊境被敵人侵犯的話,回筆疾書回答這件事。

國家的命脈,已微細得像一根絲縷。請問,捆人的長繩何時才能到我手裡,把敵人的首領捆起來。人間並不是沒有英雄好漢,只是朝廷上沒有放寬用人的標準。你看當年的韓世忠吧,他並沒有經過谷城公那樣的名師傳授指點,也不曾遇到過如像驪山聖母那樣的神仙傳授法術,可他一樣能在談笑之中指揮大軍,在河北東西兩路大敗金兵。

我年輕的時候,也曾在軍營中一邊下棋一邊聯句。可現在人老了,登樓眺望中原,攬鏡自照,已力不從心,多次誤了從軍的機會。聽說蒙古軍不斷南侵,形勢危急,邊境上敵軍圍攻城池的衝車雲梯,在不斷地飛舞。你不要認為,蒙古軍說投鞭能過長江是吹牛。自古以來,用一個賢能的人,就能解除國家的危難。即使有堅固險要如鐵鑄成的城,四周圍著灌滿沸水的護城河,要是沒有像張巡、許遠這樣忠心耿耿的英勇將領固守,那也沒有用處。趕快像漢代的班超那樣,投筆從戎吧!在現在這個時代,不要再想用文辭來博得高官厚祿了。

創作背景

蒙古軍自從於1235年開始南侵後,以後幾年每年都要派軍南下擄掠。南宋軍民對蒙古軍的入侵,進行了堅決的抵抗,戰爭互有勝負。由於此時蒙古軍發動戰爭的目的只是擄掠奴隸和搶劫財物,並沒有滅亡南宋的計畫,加上窩闊台汗於1241年病死,宋元之間除小接觸外,沒有大的戰爭,出現了一-段較平靜的時期。

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蒙古軍攻四川,破大安軍。淳祐四年五月,蒙古軍又圍攻壽春府(今安徽壽縣),由吳文德率水陸軍增援解圍。詞人劉克莊不斷聽到這邊境告警的訊息,感到國勢危殆,他希望當權者廣招人才和英雄豪傑,共赴國難挽救危亡,寫下了《賀新郎·國脈微如縷》。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和朋友王實之六首唱和詞中的第四首。同作者其它豪放詞作一樣,字裡行間洋溢著濟世救國的激情和宏偉志向。

“國脈微如縷”,一個“縷”字,讓人想起飄忽不定、一觸即斷的遊絲,想起“千鈞一髮”的危急。一個極形象的比喻,說明國家的命脈,實在已經衰微不堪。於是發一聲問:不知何時才能請得長纓,將敵方首領擒縛!當時,蒙古貴族屢屢攻宋,南宋王朝危在旦夕,但統治者卻不思進取,嫉賢妒能。頭三句的劈空而下,將形勢的緊迫,統治者的麻木不仁,請纓報國之志士的熱忱,盡情表達出來,紙上錚錚有聲。

接著,作者抒發任人唯賢的議論。以“未必”二字起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間自有降龍伏虎的好漢,只是無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如不信,試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韓世忠吧。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輕時有“潑韓五”的渾號,出身行伍,既沒有名師傳授,也未遇神仙指點,但是卻能在談笑之間大戰兩河,成為抗金名將。有了這些名將賢相,“國脈微如縷”的慘狀也就有扭轉的可能了。

以下又連用西漢張良遇谷城公(即黃石公)傳授《太公兵法》和唐將李筌得驪山老母講解《陰符經》而俱立大功的兩個典故,來說明即使沒有承授與憑藉,照樣也可以保家衛國建立功勳。作者頻頻使用“問”、“未必”、“試看取”、“豈……也……”等詞,既增加了感染力,而且一氣呵成,邏輯嚴密,虎虎有生氣。這種宏論高議,以詩的語言和情感發出,更具一種動人的力量。劉詞議論化、散文化和好用典故的特點,於此可見一斑。

下片,作者進而聯繫到自己的遭遇。“棋柝聯句”,表達作者報國從軍的夙願。但這一宏願都成了過去的夢了。登樓遠望,攬鏡自照,傷感一事無成,痛心國勢日非,愁腸百轉、感慨萬千。一聲長嘆,將那長期以來懷才不遇、屢屢喪失殺敵報國之機的心情,盡數迸發了出來。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下邊兩句,將當時邊境上疾風撲面、黑雲壓城的情景生動地描繪了出來。北風,暗指北來的蒙古兵,它既點出了入犯的方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帶來的殺伐之氣。敵方進攻用的沖梯,屢次狂舞於邊城,蒙古軍隊攻勢的兇猛和情勢的危急,由此可見。金湯,指堅固的防禦工事,張許指張巡、許遠,安史之亂時,他們堅守睢陽,堅貞不屈。大敵當前,假如沒有像張巡、許遠這樣的良將,即使有堅固的城池,也不能久守。“漢拜郅都,匈奴避境;趙命李牧,林胡遠竄。則朔方之它危,邊域之勝負,地方千里,制在一賢。”(《舊唐書·突厥傳》載盧俌上唐中宗疏中語)這裡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賢的重要性。

作者以反問句式寫出上面兩句,有理有據,足以服人。接著,作者大聲疾呼:好漢們,不需再計較個人得失,不需發無聊之呻吟,趕快投筆從戎,共赴國難吧!這是對愛國志士的期望,也是和王實之共勉。這兩句,句短氣促,噴涌而出,極富鼓舞力量。

此詞慷慨陳詞,議論風發,筆力雄壯,又極盡抑揚頓挫之致;運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貼切,蘊義豐富。這是宋末詞壇上議論化、散文化與形象性、情韻美相結合的代表作。

名家點評

原復旦大學教授顧易生:本詞慷慨陳詞,是時事策,是人才論,是志願書,議論風發,線索連貫,筆力雄壯,又極抑揚頓挫之致;用了大量典故,而又自然貼切,蘊義豐富。詞中多設問,反問之句,既發人警省,作者憂時喪亂、請纓報國的心志也躍然紙上。(《生當作人傑 (古詩分類鑑賞系列·壯志篇)》)

作者簡介

劉克莊(1187—1269年) ,本名灼,字潛夫,號後村,莆田(今屬福建)人,南宋詞人。劉克莊早年師從真德秀,又與翁卷、趙師秀等人友善,受其影響,其詩詞形成了瑰麗精琢的風格。後期眼見南宋國勢飄搖,再加上宦海沉浮,因此寫了很多感慨時事的作品,風格豪放悲壯,成為辛派詞人中的領袖人物。不過劉克莊的很多詞略顯粗疏,不如辛詞那樣機警深沉。著有《後村先生大全集》,其中詞作五卷,被輯為《後村長短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