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簡介

在汀泗橋和賀勝橋的戰役中,葉挺獨立團建立了赫赫功勳,成為百戰百勝的先鋒隊,為它所在的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稱號。而第七軍也因賀勝橋戰役,贏得了“鋼七軍”的美名。
戰鬥過程

當天晚上,蔣介石返回汀泗橋,對其他方面事宜做統籌規劃。根據鹹寧會議確定的作戰計畫,第四軍以獨立團和第十二師為攻擊隊,第十師為預備隊,集中全軍炮兵,由軍參謀長鄧演達統一指揮。8月29日傍晚,攻擊隊由鹹寧向橫溝橋前進。晚7時到達官埠橋附近時,遭敵警戒部隊猛烈火力射擊,前進不易。午夜,張發奎、葉挺、繆培南等分析敵情,認為敵我距離太近,相峙過久,於戰不利,敵徹夜放槍,表明他們緊張恐慌,若集中兵力,破其一點,而後實施總攻擊。於是,30日拂曉,獨立團和十二師等向鐵路沿線左右兩側之敵進擊。經過激戰,逐個占領了黃石橋、大路寥、北路學校一帶敵軍據點,為攻擊敵第一道防線創造了條件。
8月29日下午,第七軍第二隊第八旅在袁家鋪與敵激戰時採用前後夾擊戰術,迫其退卻,八旅尾追至王本立陣地前方高地,並向敵陣進攻。第四、七兩軍攻擊部隊占領黃石橋等據點後,8月30日晨,即向吳軍第一道防線的主要陣地進攻,吳軍精銳多集結於此地。這時,敵亦以優勢兵力、密集炮火向第四、七軍陣地之結合部反撲。第四軍第十二師、葉挺獨立團、第七軍第二旅協同猛攻,直搗敵陣。四、七兩軍從左右兩側夾擊敵軍,經過白刃肉搏,殺退反撲之敵,將鐵路沿線敵軍陣地突破。吳佩孚見勢不妙,急令部將衛隊臨陣督戰。
敵集聚愈多,攻勢越猛,四、七軍陣地幾次出現險情。北伐軍臨危不懼,前仆後繼。武長鐵路工人組織的交通破壞隊,冒著敵人炮火,拆鐵軌,使敵人軍車、鐵甲車無法開動,有效地配合了北伐軍的進攻。在北伐軍的強攻下,敵陣漸亂,紛紛潰退,第一道防線被攻破。
吳軍退守第二道防線後,利用楊林以北的叢林和黃塘湖、白泥湖的湖水,傾其全部兵力死守,扼守粵漢鐵路天險賀勝橋。北伐軍攻破敵軍第一道陣地後,上午九時,各路軍隊向第二道防線之敵進攻。吳佩孚率督戰隊、大刀隊、機槍手列於賀勝橋上,嚴令官兵不準退卻,但潰兵四散,吳見狀怒不可遏,令機槍手“向退卻者掃射,積屍累累,血流成河。”敵軍遭到督戰隊的射殺,棄槍而逃,跳水逃跑者數以千計。吳羞憤至極,手刃旅團長10餘人懸其頭於電線柱上示眾,以懲戒後退之官兵。他還令陳嘉謨、劉玉春率大刀隊分八路赴前線督視各部隊作戰。潰兵後退無路,紛紛向督戰隊開火。於是,敵軍內部,互相廝殺,亂作一團。第四軍各部乘機奪取賀勝橋。吳見兵敗如山倒,倉皇驅車逃跑。車過處,敗兵攀援欲上,衛士呵禁弗能止,急揮刀砍其臂,人紛紛隨臂而墜,宛轉呼號,慘不忍聞。潰退殘兵,有的被北伐軍包圍繳械,有的被大刀砍死,許多士兵落水喪命,或被火車壓死。30日上午10時許,北伐軍第四軍占領賀勝橋。
在第四軍向賀勝橋勝利進擊的同時,8月30日晨6時,第七軍第一路按照蔣介石既定作戰方針,出征進發。配合第四軍攻擊賀勝橋敵之側背。8月31日晨,北伐軍在蔣介石的命令下,對賀勝橋潰敗之敵展開全面追擊。第四軍十二師和獨立團傷亡過重,暫留賀勝橋休整補充,第十師沿鐵路向前追擊。當晚,前鋒第十師第十九團追至武昌城外洪山,主力進抵李家橋。第七軍第一路至31日下午攻克金牛鎮;第二路沿武長路以東前進,傍晚占領岳公山、和尚橋、保福祠等地。第一軍第二師進至五里界、文家。在北伐軍追擊下,敵軍一部渡江,一部進入了武昌城內。至此,賀勝橋戰役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