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南多·佩索阿詩選

1914年8月3日,對佩索阿來說是神性降臨的一天,他一氣呵成,寫出了大型組詩《牧人》(共49首)中的大部分。 1933年,他出版了生前唯一的一本葡萄牙文詩集《使命》,但沒有引起多少關注。 從1908年起,佩索阿就一直獨自生活,有關他的愛情生活,人們知道得非常少。

內容介紹

本詩集收入了佩索阿的重要詩作如《牧羊人》、《菸草店》等。內容多是對愛情、神靈和信仰的思考。

作者介紹

費爾南多·佩索阿簡介:
費爾南多·佩索阿於1888年生於葡萄牙里斯本,父親在他不滿六歲時病逝,母親再嫁葡萄牙駐南非德班領事,佩索阿隨母親來到南非,在那兒讀國小中學和商業學校。在開普敦大學就讀時,他的英語散文獲得了維多利亞女王獎。1905年他回到里斯本,次年考取里斯本大學文學院,攻讀哲學、拉丁語和外交課程。他常去國立圖書館閱讀古希臘和德國哲學家的著作,並且繼續用英文閱讀和寫作。
1912至1914年間,以佩索阿為首的葡萄牙的文學青年在英法新文藝思潮的影響下發起了一場文藝復興運動,並創辦了幾個雖然短命卻影響深遠的文學刊物——《流放》、《葡萄牙未來主義》和《奧爾菲烏》。
1914年8月3日,對佩索阿來說是神性降臨的一天,他一氣呵成,寫出了大型組詩《牧人》(共49首)中的大部分。
佩索阿的命運和梵谷很相近,都是生前寂寞,死後轟動。這個在為公司翻譯外國信函的間歇里寫作的詩人完成了卷軼浩繁的作品,生前卻從來沒有受到過出版商的青睞。他的大部分詩作發表在文學雜誌上。1918年他出版了英文詩集《35首十四行詩》,隨後又出版了兩卷英文詩歌。1933年,他出版了生前唯一的一本葡萄牙文詩集《使命》,但沒有引起多少關注。
佩索阿同時還用三個筆名寫作:阿爾貝托?卡埃羅、阿爾瓦羅·德·坎波斯和里卡多·雷耶斯。這三個虛擬人物各司其職。卡埃羅是一位自幼失去雙親的牧人,僅受過國小教育,和一位姑奶奶住在鄉間,26歲便死於肺病,著名的組詩《牧人》就托在他的名下;坎波斯是一位工程師,對科技充滿興趣,詩作常採用近乎散文的自由體,有時一句長達數十音節,思想極其激烈;雷耶斯的詩歌顯示出賀拉斯式的恬靜和與之相應的享樂主義精神,內容多是對愛情、神靈和信仰的思考。再加上一個本我的佩索阿,佩索阿用這種方式很好地將一個詩人的內心衝突和自相矛盾平衡在一個自創的文字的宇宙結構里。
從1908年起,佩索阿就一直獨自生活,有關他的愛情生活,人們知道得非常少。這個終生未娶的天才一直愛著一個名叫奧菲莉婭?凱洛茲的打字小姐。他們之間的戀情主要通過書信來傳遞,讓人想起卡夫卡和他的情侶密倫娜。佩索阿和奧菲莉婭的書信直到1978年才出版。
1935年11月29日,佩索阿因肝病嚴重惡化被送進醫院,當天他在一張小紙片上寫下了最後一句話:“我不知道明天將會帶來什麼。”第二天他逝世了。
從1943年開始,他的朋友路易斯·德·蒙塔爾沃開始整理他的遺稿,而出版佩索阿全集的工作一直延續到20世紀末。截止到一九八六年,已經出版的佩索阿全集包括11卷詩集、9卷散文、3卷書簡。此外還有一些作品尚在進一步的發掘和整理中。
佩索阿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地讀者的崇拜。他的祖國將他和十六世界的大詩人卡蒙斯並稱為葡萄牙文學史上的兩座豐碑。葡萄牙的文學史家更認為應該給予佩索阿“與但丁、莎士比亞、歌德和喬伊斯同樣的地位”。1985年10月15日,為紀念詩人逝世50周年,葡萄牙舉行盛大的遷葬儀式,將佩索阿的遺骨移至里斯本熱羅尼莫大教堂的聖殿,供人瞻仰。這裡也安放著卡蒙斯的石冢。
這裡的一組詩歌譯自收入“企鵝現代歐洲詩人叢書”的《費爾南多詩選》,英譯者為喬那森·格里芬。
轉子楊子的網頁:http://www.xj.cninfo.net/culture/writer/yangzi/zuopin/zpindex1.ht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