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府寺

費府原名費湖,離濠州二十餘里。

簡介

1、費府溯源
木有本,水有源,我的老家在費縣,韃子進中原,施暴政、戰事不斷,災荒連年。至年又是一場大旱田地開裂,草木難生,莊稼點火既燃,先祖們為生存下來向南逃荒,一路挖野菜、吃樹皮、草根,河裡捉魚撈釘螺河蚌等物度命。在那時向別人討要也是不可能的,因別人家都和先祖一樣的苦,袋裡無糧、身無分文,這樣一路走著、住著一邊撿能夠食用的東西充飢度日、經數年的流動生活到五河西南部荒蕪人煙地方,先祖發現這裡有湖、有小河、又有高崗地,最後先祖們選一塊又高又平坦的地方安置下來。
2、費府周邊環境
費府原名費湖,離濠州二十餘里。先祖對天文地理略知一二,認為這個地方是個寶地就定居下來,坐北面南而居,右側有蜿蜒小河、彎彎曲曲形似長龍。上游銜接淝河下游入淮河,住所恰恰在小河蜿蜒腹部,形成“長龍抱子”式。前左方有土山,名喚“吉隆山”山前一片蕩漾三沖湖水深丈許,清澈如鏡。水生物豐富,乃是旱澇保收的風水好地。高崗種莊稼種菜,河湖可捉魚撈蝦,生活可以自足,先祖們選擇永久定居下來,後村名“費湖”。
3、費聚出生地及少年簡歷
一年春,先祖費德興夫婦,早起勞作,先祖母進廚做飯,打開鍋蓋發現鍋內盤著一條火紅大蛇,嚇的往後屋跑邊喊,先祖費德興趕到廚房只見一條大紅蛇向東南方似飛似游而去。翌年春(1318年)先祖母得一公子,“面似滿月手大腳寬” 乳名聚寶(十八歲名喚費聚、後配字子英)。自幼好動,三歲能舉塊城磚,五六歲舞槍弄棒久練自熟自成一體,十七八歲時人高大魁梧,虎背熊腰力大無比,懷抱個石磙,屁股夾一石磙能走數步,兩手抓兩人能舉半空抓百斤物能扔數丈。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馬上馬下武藝超群,二十歲成家取“翁氏”為妻。為給家掙些銀兩養家餬口經常到濠州城打拳賣藝。
4、明太祖結拜費聚為兄
由於元朝暴君暴政,民不聊生,農民起義軍四起反對暴虐,1352年郭子興統帥農民起義軍駐紮濠州城明太祖已在郭子興下聽差,一日明太祖於街市巡視,巧遇先祖費聚賣藝,見相貌英俊身材魁梧、力大無比武藝高強,頓生愛慕之心,主動接納先祖費聚為兄。費聚跟隨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宋濂有贊費聚詩一首:“帝乘六龍起江淮東濠泗之間為漢沛豐維時費侯�吼虎雄壯馬長矛為帝股肱”。戰江夏,平四涼、收蠻夷戰功顯赫,封先祖費聚為三軍總兵官帥、平涼侯,“費湖”皇封“費府”修建府邸,建修東園林、西園林占地百畝,家奴院工數百人熱鬧無比,並於“吉隆山”建廟宇名“泰山寺”。在村莊右側小河修建大橋名喚“王倒橋”是連線濠州南北“官馬大道”整日車水馬龍,繁華異常。大橋南大彎,能停泊三條桿圍大船三四隻,船可直進淮河,半天即可抵達濠州城,四五天可達南京交通十分便利,這個時期費府把農副產品送往城市交換食鹽布匹,日用品運送回來,費府“歌平盛世”達到發展的“鼎盛時期”。
5、費聚遇難與平反
1390年,先祖費聚被奸臣所害,與李善長案牽連遇難於南京,年72歲。費聚遇難費府犯抄,費府四處八方逃難,費氏人放棄家園,人散房毀園林倒塌,至今還可在府邸原址撿拾到盤、碗、盅等生活物品殘物。五年後(1395年)查無此事,明太祖朱元璋親自為費聚平反昭雪,並賜“龍牌”一塊上書:“明敕 費氏聚公忠烈千秋 明皇王昭賜”此龍牌在鞏義縣費溝村供放。因吸取教訓“伴君如伴虎”費府無人敢去世襲賜位。費聚棺槨是生前結拜兄弟送回費府安葬。
十四世孫費士勝攜兒女們於清朝1710年返回費府,繁衍至今。
二十二世孫費振興聽祖傳說撰寫。二十二孫費嵐清編輯整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