攬儲背景
7000億存款“搬家”,銀行攬儲壓力陡增
央行近日公布:10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1769億元,同比減少1128億元,其中居民存款減少高達7003億元,創下了2009年以來的新低。那么如此大規模的居民存款減少,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高達7000億的存款又流向了那裡?
在央行公布十月居民存款大幅下降7003億元後的第四天,央行上海總部也發部了上海地區的相關數據。數據顯示,10月上海人民幣存款環比大幅減少,其中全市人民幣儲蓄存款環比減少968.9億元,同比減少599.4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10月份銀行存款環比大幅減少,以及存款大規模流出,是有它特殊性的。但是業內人士同時也表示,10月份大規模的存款流向股市,也存在著一些必然因素。首先,十月份,上證指數漲幅超過15%,為今年以來漲幅最大的月份。這也帶動了居民儲蓄存款向股市轉移的熱情。另外,CPI指數節節攀升已經大大超過存款利率,投向股市規避資金貶值,也是很多人現在的理財觀念。對於存款大規模流出銀行,業內人士表示了深深的憂慮。
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邱志承說:“因為這個存款其實讓儲戶來存錢其實不會為儲戶創造多少價值,所以對於那些吸存能力比較弱的中小銀行,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吸存壓力。”
行業內幕
50萬起存,存得越多“返點”越高
臨近月末,銀行攬儲有些瘋狂。“100萬存一天,現返3000元,相當於日利率3%。”“50萬存一年,收益在標準存款利率基礎上翻倍,等於多拿2.5個百分點。”近日很多儲民不斷收到這樣的簡訊或者提醒。
股市調整,杭州陳女士決定暫時退出,前幾天從保證金賬戶里轉出了50萬元錢,想做穩鍵點的投資。無奈,固定類理財收益太低,陳女士有些不甘。
朋友介紹:“你不如存到小銀行里去,收益保證令你滿意。我前陣子就存過,一年期收益4.75%,現在可能更高了。”朋友給了陳女士一個電話號碼,讓她自己與某投資公司中介人聯繫。
“50萬起存,一年期收益在現有銀行2.5%年利率基礎上,另外再給你2.5個百分點,當場給。不過,你得保證存款必須得存上一年。”陳女士與這位中介人接上了頭,對方給出了這樣的收益。
“2.5個百分點太少了,能否多給點?”
“金額大一點我可以再增加點,如果是100萬,就給你2.7個百分點。”對方很乾脆。
陳女士表示,眼下手頭可用資金就這些。“具體怎樣操作呢?”陳女士有些不放心。
“你把錢準備好,我們約個時間,在鳳起路的某銀行門口接頭。”
接上了頭,對方授意陳女士操作。“你進去後,直接到網點把錢存一下,然後跟櫃面說,這筆錢要記在某信貸員名下,算他任務就行了。存完錢之後,你拿存單或小票去複印一份,然後在空白處寫上承諾一年內不提前支取的字樣,並簽上你的姓名和日期,把這個複印件交給我就行了。”
按照對方的授意,陳女士很快辦好手續,隨後,把複印件交給這位中介人。
中介人倒也爽快,立馬拿出另加的2.5個百分點,即12500元現金,“按照要求,我們要打到你卡里的,你最好把銀行卡報給我。”
陳女士把銀行卡賬號告訴了這位中介人,中介人走進銀行,把錢打入賬戶。幾分鐘後,陳女士收到簡訊:“你尾號4×××卡10:08分轉入人民幣12500元。”
交易成功後,陳女士忍不住問,“你就幫這家銀行拉存款啊?
“好幾家呢。”中介人一口氣報了幾家銀行的名字,“不過,目前還是這家銀行返利高點。”中介人說,“你有親戚朋友要存款,介紹過來好了,很安全的。”
月末,存款從大銀行到小銀行“一日游”
“這還不算最高的,一些銀行為了衝量,在每月的31日這一天,給出千分之三的日利息,也就是說,你有100萬現金,只要存一天,銀行就給你3000元返回,有的是給現金,有的是給超市卡。”昨天,當記者說起陳女士例子時,某國有銀行貴賓理財室負責人坦言。
這位負責人透露,月末“買存款”,在銀行已是公開的秘密,一些小銀行給出的高收益,使得每當月末銀行存款開始搬家,“大多是從我們大銀行流到小銀行,我們的一些大客戶此時都會到小銀行去做存款一日游。”
周先生是某銀行的客戶,他有一筆百萬餘錢一直打新,上半年,一家股份制銀行來動員他存款,給出了“月末存一天,返利3000元“的許諾,周先生很乾脆地答應了,“一天時間,有這么高收益,我當然樂意啦。打新的收益哪有這么高?”
“由客戶經理直接把現金給客戶,這種存款返現水平只針對個人客戶100萬元以上的資金。”大客戶高收益,小客戶小收益,有的銀行在客戶存款3萬元、5萬元後,送米送油。上述國有銀行相關人士稱,吸收存款是銀行的重頭。大中小銀行之間會有一種博弈。一時半會,這種現象難以緩解。
銀監會明令禁止高息攬存
“今年以來央行連續五次上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近期更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加大回收市場流動性的力度,導致大部分銀行資金吃緊。此外,今年以來打新股收益不斷走高,最近發新股的節奏也沒有放緩,臨近年度末依然有新股發行,也分流了不少資金。”杭州一家國有商業銀行個人銀行部的相關負責人說,今年以來銀行資金面特別緊張,一些銀行出現了無款可貸的情況,是銀行不惜代價攬儲的主要原因。
各銀行的“攬儲大戰”前不久被監管部門查過一次,目前多家銀行轉入“地下”,通過中介悄然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