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貪圖染指。《華嚴經·十地品》:“性不邪婬,菩[1]薩於自妻知足,不求他妻;於他妻妾,他所護女,親族媒定,及為法所護,尚不生於貪染之心。
貪圖染指。《華嚴經·十地品》:“性不邪婬,菩[1]薩於自妻知足,不求他妻;於他妻妾,他所護女,親族媒定,及為法所護,尚不生於貪染之心。
密教金剛薩埵之內證法。金剛薩埵離世間雜染之欲樂,而樂於貪染色、香等之實相,故稱大樂大貪染。即理趣經所說十七清淨法門。
大樂大貪染 相關條目解釋:心無貪慾,為三善根之一。 彼之對治,說為無貪。 於有有具無著為性,對治貪著作善為業。
指善、惡、無記等一切有漏法。‘清淨’的對稱。音譯僧吉隸爍。《成唯識論》卷三(大正31·14b)︰‘雜染法者謂苦集諦,即所能趣生及業惑;清淨法者謂滅道諦,...
概述 ◎附︰印順《辨法法性論講記》(摘錄)【解釋】:貪愛,就是造成不斷輪迴,為喜樂、欲求所束縛,以及任何情況都不忘尋求快樂的欲望,也就是欲愛、有愛及無有愛。(貪愛也被佛教徒稱為苦集聖諦)。【出處...
概況 其他解釋簡介 《所染》是我國古籍《 墨子》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墨子...墨子言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必而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舜染於許由...
貪瞋痴,是佛教語言,貪慾、瞋恚與愚痴三種煩惱。此三者毒害人最劇,故稱三毒。 南朝 齊 蕭子良 《淨住子·發願莊嚴門》:“原眾惡所起,皆緣意地貪瞋痴也。”
佛家煩惱 貪、嗔、痴意義貪,佛教術語,是一種染著的心理。
貪、嗔、痴為三毒,又稱三垢、三火。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1)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
貪 嗔 痴 百科名片 經書相關記載六染心,佛教術語只是,謂心體本淨。離諸妄染。以依不覺。忽起無明。由無明薰習力故。遂有六種染心之相。
六染心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