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長城

貨幣長城

《貨幣長城》,作者江曉美,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於2009年4月1日出版。書中講述“錢”的世界是如何構成的,如何運作的,如何被“有效管理”的。還會再列舉一系金融戰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貨幣長城貨幣長城

貨幣的花朵也許開得無比燦爛和美麗,但不要忘記根莖下面也許只是一堆肥料而已。

金融安全問題從來就在不被大多數人理解和被少數人有計畫地誤導和隱藏。這有點像和迷霧中的吃人的鬼怪打交道。因此,大多數人的“金融安全”不過是“羔羊的安全”和“螞蟻的安全”而已。大量的、複雜的統計方法和高等數學的西方經濟書籍,就如同故意寫得讓患者看不懂的拉丁語診療書一樣,讓本來只用一句話就能解釋金融危機的實質,卻會演變成一場只有少數人有資格參加的“辯論”,或更是少數人能夠“成功”並影響實際社會運作的“學術活動”。

沒有老百姓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實質;沒有老百姓理解金融市場一個百分點的意義;沒有老百姓理解金融監管的嚴肅性對自己有何實在的作用;沒有老百姓理解資金流動周期如何製造出金錢;更沒有老百姓理解“美元”竟然還沒出生就先有了相應的債務……

書中將儘量用生活語言來描述一些人們在正統金融書籍裡面永遠也看不到,在金融專家嘴裡永遠也聽不到的“舉足輕重”的事實。描述一個建立在“不穩定的金融貿易”基石上的西方社會“繁榮和發展”的內幕和真相。

書中講述現代世界的真實面貌——這個“錢”的世界是如何構成的,如何運作的,如何被“有效管理”的。還會再列舉一系列各位尊敬的讀者知道或不知道的金融戰例,比如:產值達到美國55%的蘇聯如何在一夜間失去了一切。甚至一度產值還沒有開發中國家——中國的一個廣東省的產值高,也沒有美國一家連鎖百貨公司的產值高……

目錄

第一章 一片春愁待酒澆——人民幣匯率走向

第1節 兩個聲音的秘密

貨幣長城貨幣長城

第2節 目前世界流通美元總量的數字

第3節 人民幣、中國股市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共存與蘇聯金融戰役

第4節 人民幣小步升值的預想

第5節 人民幣大幅升值對美元體系的影響

第二章 此恨綿綿無絕期——日元的金融悲情

第1節 精心包裝的依附型金融體制——日元體制

第2節 美國金融廚師的特色菜——“溫水煮牛蛙”(上)

第3節 美國金融廚師的特色菜——“溫水煮牛蛙”(中)

第4節 美國金融廚師的特色菜——“溫水煮牛蛙”(下)

第5節 日元悲歌的結束樂章——最後一擊

第三章 芳草萋萋鸚鵡洲——理想的金融戰場

第1節 布雷頓森林體系與“中南美洲”的金融危機的本質

第2節 甜蜜的金融糖衣炮彈

第3節 阿根廷的債務問題

第4節 墨西哥金融戰役的秘密

第5節 波蘭金融戰役的秘密(此為專門全球性類比案例,波蘭在歐洲)

第四章 桃花潭水深千尺——寶島的金融狀況

第1節 中國台灣地區的歷史簡介和“日據時期”的金融侵略

第2節 中國台灣(地區)的“股市風暴”

第3節 暴漲的股價和“最後一根稻草”

第4節 風雨中的一根殘燭——2007年(中國)台灣地區的經濟

第5節 虛幻的支柱——(中國)台灣地區的“美元存款”和“銷售收入”

第五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亞洲的金融危機

第1節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起因

第2節 韓國簽署勝利之後的“城下之盟”

第3節 印度尼西亞金融戰役

第4節 港元的較量(1997年)

第5節 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思考

第六章 風吹草低見牛羊——非洲的金融乳酪

第1節 殘酷的金融壓榨——“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第2節 奈及利亞——世界第十大產油國的“美元債務”

第3節 剛果(布)的債務危局

第4節 王冠寶石上的“灰塵”——津巴布韋金融危機(上)

第5節 王冠寶石上的“灰塵”——辛巴威金融危機(下)

第七章力盡筋疲誰復傷——詭異的金融戰役

第1節 英國金融戰役

第2節 義大利金融戰役

第3節 美國和加拿大在金融戰場上的“百年戰爭”

第4節 金融戰叢林沒有樂土——澳大利亞金融戰役

貨幣長城貨幣長城

第5節 歐元金融戰役——制高點的爭奪

第八章 年年戰骨多秋草——陰險的金融欺詐

第1節 金融投資騙局之王——龐氏騙局(PonziGame)

第2節法國密西西比泡沫騙局——私有銀行倒閉

第3節 癲狂的鬱金香泡沫——打擊荷蘭的金融戰役

第4節 詭異神秘的瘋癲病——南海股市泡沫

第5節 一箭多雕——1910年橡膠泡沫騙局

第九章 已是黃昏獨自愁——迷途的美國頭羊

第1節 美國的金融系統

第2節 美元體制的困境

第3節 美國的金融危機——虛擬經濟

第4節 虛擬經濟的幻影——花點經濟(上)

第5節 虛擬經濟的幻影——花點經濟(下)

第十章 梅花歡喜漫天雪——中國的貨幣長城

第1節金融戰役學

第2節 虛擬經濟與發展實體經濟的關係

第3節 構築中國的貨幣長城(上)

第4節 構築中國的貨幣長城(下)

第5節 建立中國貨幣長城的十大要點

附錄一:普通民眾個人的金融貨幣長城——“合法欺詐”的防範

附錄二:名詞解釋

編後

書摘

第一章 一片春愁待酒澆——人民幣匯率走向

第3節 人民幣、中國股市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共存與蘇聯金融戰役

一、人民幣和中國股市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永恆共生

(一)中國目前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大發展時期,人民幣和中國資本市場都有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但進入動盪不安、風起雲湧的國際金融資本市場,生活在咯咯作響的美元大廈的體制內,不免也會存在相應的挑戰。

(二)世界各國普遍不了解金融戰役的存在,頂多認為存在一些“牟利為目的的市場炒作”。此前根本就不存在“金融戰役學”這樣一個名詞和學科。

(三)從世界範圍來說,各國目前唯一事實存在的能夠讓金融偷襲部隊怯場的是各國政府的行政金融干預能力和隨時關閉金融、股票、期貨市場的選擇權。

(四)被稱為“IMF四劑毒藥”金融戰手段,已經重複過無數次,甚至有的說法連一個字都沒有變,例如日本在1972年2月開始了“穩健的日元匯率調整”,其直接後果可參看《金融戰敗》([日]吉川元忠.孫曉燕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二、蘇聯金融戰役簡述

(一)天才的計畫

下面將簡要從金融戰役學的角度談談美國是如何用高超的金融手段打垮了GDP曾經一度達到美國55%的蘇聯。任何有關蘇聯滅亡于軍備競賽的言論都是一個巨大謊言的組成部分。這裡從純粹的金融角度回顧一下:美國如何一分錢不花,合理合法地把整個蘇聯實體經濟的精華弄到手,並且使俄羅斯經濟倒退一百年的真實歷史。

不論從任何角度來看,這一切都是一個偉大的、精妙到極點的金融戰役的典範。它應該成為金融戰役的偉大典範和不朽的戰例,而不是只被少數人知曉。這些金融戰役的指揮者的智慧和天才的頭腦、手腕令人有一種仰觀泰山的感覺。只有這時,一個人才會知道自己的智慧是如此的淺薄和微不足道。

(二)具體執行

1.第一個戰役階段:蘇聯金融戰役的戰略條件準備階段(1978年8月至1985年5月11日)

首先,里根總統在20世紀80年代大肆發行美元的同時又提高利率,實際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美元利率就曾經達到每年20%水平了,那是針對蘇聯金融戰役的序曲——“沃爾克衝擊”。針對蘇聯的金融戰役的序幕在那時已經拉開了……沃爾克衝擊雖然沒有直接讓蘇聯垮台,但卻著實讓蘇聯陷入了出口無利可圖、美元債務成本驟增、援助盟國負擔超出承受能力、國民經濟陷入停滯的困難局面,為後續的金融戰打擊奠定的堅實的基礎。

里根總統巧妙地用相信美元堅挺假象的人們辛苦生產的實體商品充斥了美國的市場和美國家庭的餐桌,又通過各種媒體和信息渠道把這種毫無虛假的空前繁榮的信息傳到蘇聯。這時整個蘇聯從上到下瞬時被這種透支了明天的空前的繁榮所震撼,又“恰巧”正處於沃爾克衝擊帶來的世界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停滯和困難中,人們逐漸喪失了信心和辨別道路的能力。當時有一個笑話很說明問題:一個蘇聯老大媽問蘇聯領導人:“咱們什麼時能夠趕上美國呀?”蘇聯領導人很有信心地微笑著回答:“消滅了美國不就趕上了?”

由於這種信心的喪失是從真實的美國市場和金融力量中體會而來的,是源自對蘇聯當時身陷沃爾克衝擊導致的嚴重的世界性金融危機的困難經濟、生活現狀中親身體驗,所以是理智的和經得起反思的,這就決定了蘇聯金融戰役的大背景。

2.第二個戰役階段:蘇聯金融戰役的全面開戰和兩個戰場的形成(1985年5月11日至1990年10月)

美國用“事實”讓蘇聯領導人相信了自由市場、金融開放、取消政府監管才是美國繁榮的基石。這時蘇聯領導人逐步放鬆黨的領導,解散了華約,最後甚至公開宣布了蘇聯的解體。金鍋破了還是金,超級大國蘇聯如何突然變成了一個經濟領域的二流國家?整個超級大國積累和發展了七十幾年的實體經濟和廣袤土地所蘊含的資源礦產土地等無以計數的財富都到哪裡去了呢?難道突然就消失了嗎?

單純以金融戰役而言,對蘇聯決定性的戰役來自“五百天改革計畫”,其輔助戰役是有計畫的黑市打壓盧布(舊盧布)。五百天計畫把蘇聯實體經疥轉換為相應的有價債券分發給人們[把不能流通的資產轉變為可流通的資產,以便金融戰役的進行,這就是虛擬經濟學的體現],從而一舉進入“美國式”的市場經濟階段。

它的特點是:“公平”、“公正”、“合法”,所以人們毫無疑問地歡欣鼓舞地接受了那些有價債券,數目是每人10000~20000盧布不等。這對於每位蘇聯公民來說無疑是一筆意外財富:自己依然在工廠工作,又憑空成了企業的股東,成了企業的主人,不是挺好嗎?

3.第三個戰役階段:蘇聯金融戰役的決戰階段(1990年10月至1992年3月,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第三戰役階段以後的描述中,依然採用蘇聯金融戰役說法)

在正常的金融監管被看做是“集權復辟”,有關機構不敢也不去進行的情況下,蘇聯金融戰役的指揮者通過獨資和合資,在蘇聯境內設立了大量的皮包銀行。然後通過各種灰色手段,以相對高一點的利息吸收盧布儲蓄和向蘇聯國有銀行取得盧布貸款,然後在新興的債券市場上收買債券。

由於那些債券是“沒有什麼分紅能力的國有企業”的債券,與其留著無用,不如在證券交易市場拋出換到現錢,這是個可以想像的“好買賣”。不久債券就被各種隱秘的渠道作了二次分配,蘇聯的企業,也可以說整個蘇聯建設了幾十年的實體經濟和廣袤土地蘊含的礦山資源土地,已經完全被蘇聯人民自己完全自願、公平、興高采烈地賣掉了。

4.第四個戰役階段:蘇聯金融戰役的重要的收尾戰役開始了——一箭三雕(1992年3月至1998年1月1日)

歷史上有名的人物汪精衛曾經毫無廉恥地“自詡”過:“汪精衛是一個賣國賊,他蔣介石是送國賊……”這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他認為:“賣國如果賣個好價錢,比打了敗仗白送給人要好得多”,這當然是彌天大謊,但在小邏輯上還有那么一點“歪理”,也算是小聰明人走上邪路的“典範”了。再看俄羅斯(此時,因為蘇聯已經解體,故此後稱作俄羅斯)的持有私有化債券的人們,把債券全部出售後的情況。

如果此時金融監管部門堅決收緊銀根,毫不猶豫地堅決取消盧布美元自由匯兌,嚴厲打擊黑市美元交易,堅決杜絕非法金融機構的資金匯入匯出,嚴格審查破產,那么此時俄羅斯的情況就是至少把國家財富、資源土地等統統賣了個好價格。那些收買債券的人不論是誰,都將面臨一個頭疼的大包袱——難以還清的、用來購買私有化債券的盧布債務,俄羅斯也不能說全輸了。

但情況恰恰相反,俄羅斯的有關方面接受了美國金融專家的建議:“恰到好處”地放開了盧布和美元的自由匯兌來“對抗”炒匯黑市泛濫的“合理”建議。葉爾欽曾經頗為後悔地回憶說:在國家匯率是1盧布比1.5美元的時候,他頗有先見之明的想用36(盧布)比1(美元)來換取黑市美元作為戰略儲備,卻沒有在會議上通過。的確從這個被美國金融專家引導的思路和後來的事實來看,這個決定是英明的和有遠見的。

但問題在於:為什麼不採取、或至少是類似上面所說的那些能夠避免舊盧布垮台的金融策略呢?因為進駐克里姆林宮的美國金融專家和“獨立”的媒體對那種“行政金融監管手段”肆意嘲弄,俄羅斯上上下下也都認為這是一種“集權式的復辟”,任何有效的合理的金融監管都被那個時代的俄羅斯主流觀點看成是走向美國式空前繁榮的絆腳石,必須搬開。這些人大多數是愛國者,這才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這時,由於放開了盧布和美元的自由兌換,也沒有任何強有力的監管手段,任由盧布“按照金融市場的那隻看不見的手來調控”,其結果是這場金融戰役最精彩的部分很快到來了——盧布從1盧布兌換1.5美元,迅速崩盤突破了100(盧布)比1(美元),這時帶來了三個有趣的戰役結果:

(1)俄羅斯公民在債券市場上拿到的那些盧布的價值貶值到1/100,最多也就剩下幾百美元的價值了。

(2)俄羅斯的金融體制全盤崩潰,社會市場價格體系崩潰,所有人的終生積蓄貶值到1/100,極大地打擊了俄羅斯的國民經濟。

(3)這時,那些用“高息”攬得盧布儲蓄和“高息”從俄羅斯國有銀行借來的盧布的債務歸還問題,變得微不足道了。也許有人認為這些金融戰役的發起者就要大笑著慶祝勝利了?那可就太小看偉大的金融戰役指揮者的天才、膽識和氣魄了。

因為這時,整個贖買債券的利息和本金都極其巨大,雖然貶值為幾百分之一,但考慮到當時利率很不正常,有高息攬儲和“灰色成本”的問題,所以原來將近50000億~200000億美元的盧布債券盤子依然要付出上千億美元的代價賬單才行,所以下一個金融戰步驟開始了。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