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資訊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書 名:財政基礎理論研究
作 者:鄒傳教著
書 號:ISBN 7-81075-538-2/F·052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03)第122052號
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號)
發行者: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發行
開 本:850mm*1168mm 1/32
字 數:140千字
頁 數:170
版 次:2003年12月 第1版
定 價:12.80元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財政理論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財政改革實踐的發展演變而不斷創新的。《財政基礎理論研究》一書,主要是研究財政科學最基本的原理、概念和範疇,帶有專題研究性質,目的在於揭示財政收支、財政現象的規律性,並在此基礎上構造“理論財政學”的基本框架。
1978年12月18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的經濟改革開放時期是我國財政經濟理論研究百家爭鳴,大膽探索,不斷創新的“黃金時代”。這一繁榮局面,不僅表現在財政科學研究內容的不斷深化和研究方法的創新上,而且還表現為財政科學的套用研究得到了普遍重視。當代財政理論所要研究的課題和內容是相當豐富的,古今中外的財政理論與實踐問題都可以成為研究的選題。經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30多年的探索,我國財政科學研究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多元結構體系,包括財政基礎理論研究、財政歷史研究、財政發展研究和財政套用研究等多方面及其分支學科 。
《財政基礎理論研究》(鄒傳教著)是作者多年來對財政基礎理論有關專題所作的探索和研究成果,本書2003年12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發行。該著作理論創新主要表現在:
1.提出了馬克思的整體分配觀,認為“誰占有生產資料,誰就占有產品”的原理是馬克思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總產品分配理論的核心內容;
2.提出了“國稅”是一種特殊的財政分配(動態)過程,屬於分配範疇的觀點,認為國稅與稅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3.提出了財政收入“超速”增長的必然性,認為財政收入比社會總產值和國民收入更快增長是一種客觀規律;
4.提出了財政本身是一種巨觀經濟管理活動,認為財政對國民經濟進行巨觀調控是財政客觀固有的功能;
5.提出了現實中財政收支永遠是恆等的論點,認為“財政結餘”和“財政赤字”只有在編制財政計畫(預算)時才存在,現實中財政收支不相等是不可能的;
6.提出了國家預算不是財政分配範疇而屬於財政管理範疇的論點,認為國家預算不是財政分配體系的主導環節;
7.提出了民族自治地方財政具有民族性、自治性和地方性三大基本屬性,認為財政體制改革必須充分體現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的本質屬性;
8.提出了通貨膨脹雖然是一種貨幣現象,但本質上是一個財政問題的論點,認為綜合治理通貨膨脹必須從理財思想、增收節支措施、改善財政分配機制、深化政治經濟改革、巨觀經濟政策協調等多方面同步進行 。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關於馬克思財政學說與我國財政分配理論
一、財政學範疇在馬克思經濟學體系中的地位
二、馬克思關於社會產品分配理論的核心原理
第二章 關於“國稅”範疇及其與財政分配的關係
一、關於“國稅”的概念和“國稅”主體問題
二、國稅的基本特徵及稅收的基本特徵
三、國稅、稅收與財政分配的關係
第三章 關於財政收入“超速”增長規律的理論依據
一、財政收入“超速”增長規律的理論分析
二、財政收入增長與資金有機構成變化的關係
第四章 關於財政對國民經濟的巨觀調控問題
一、國家財政本身是一種巨觀經濟管理活動
二、財政巨觀自發調控與財政巨觀能動調控
三、對國民經濟運行進行財政調控的原理
四、我國財政巨觀調控不力的原因及政策環境分析
第五章 關於我國社會主義財政收支平衡的觀念問題
一、現實中財政年度收支永遠是恆等的
二、真正的財政結餘是可以而且必須動用的
三、國家舉債的實質也是財政赤字
第六章 關於“國家預算”範疇的屬性與財政體系問題
一、國家預算屬於財政管理範疇,不是分配範疇
二、科學複合的社會主義財政體系理論分析
第七章 關於我國民族自治地方財政體制改革問題
一、我國民族自治地方財政的基本屬性
二、我國民族自治地方財政體制的現狀和問題
三、改革民族自治地方財政體制的指導思想
四、改革民族自治地方財政體制的具體構想
第八章 關於經濟改革中的通貨膨脹與財政政策
一、通貨膨脹的根源、危害及消除通貨膨脹的必要性
二、通貨膨脹的財政原因及治理通貨膨脹的財政政策
三、國家投資體制及其改革模式
附 錄 鄒傳教科研代表作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