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信息管理

財務信息管理是國家綜合經濟管理部門和金融企業經營者為提高決策水平和管理效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手段,對金融企業財務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預測和監督的活動。

原則

財務信息管理的原則為了提高財務信息質量,建立和完善科學、高效的財務信息管理機制,應遵循以下原則。

1.合法合規性原則

財務信息管理應當符合《會計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等法律法規以及國家統一制定的企業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

2.真實、及時性原則

財務信息必須具備兩大特點:一是真實可靠;二是及時準確。企業財務信息是決策的依據,因此,企業財務信息必須真實、準確、完整,並按規定及時向主管財政機關及有關各方提供財務信息資料,不得藉口拖延。

3.適用性原則

財務信息管理應根據財務信息的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對影響財務信息真實性和可能誤導財務信息使用者的重要財務信息,應當充分、準確地披露。同時,財務信息管理必須具有方便、快捷、簡單、適用等特點,並能滿足有關各方的需要,提高財務信息利用效果。

4.安全有效性原則

企業對外提供財務信息,信息使用者使用財務信息,都應當依法採取切實有效的管理措施,確保財務信息安全,不得非法利用和傳播企業財務信息。

內容

新財務通則吸收和引進了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念,結合我國實際,明確了企業信息管理的內容。財務信息管理的內容包括五部分:信息化財務管理、企業資源計畫、財務預警機制、財務評價和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

(一)信息化財務管理

1.信息化財務管理概念

信息化財務管理也稱為網路財務管理,是企業以現代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為手段,以財務管理模型為基本方法,以會計信息系統和其他企業管理系統提供的數據為主要依據,對企業財務信息進行實時處理、預測、分析和判斷的活動。其實質是全面實現財務、業務流程數位化和網路化,通過各種信息系統網路加工生成新的財務信息資源,對企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一體化的管理和集成運作,以提高企業整體決策能力和競爭能力。

2.財務業務一體化信息處理系統

財務業務一體化信息處理系統也稱為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是現代企業普遍採用的一種企業信息化財務管理工具。這一軟體可以跨部門使用,實現隨銷存業務與財務的一體化管理,使企業各種經濟活動信息充分共享,消除信息“孤島”現象。財務業務一體化信息處理系統集成了固定資產管理、採購管理、銷售管理、存貨管理等財務管理功能,並包含了對成本控制和人力資源管理的部分內容。因此,系統對企業加強採購環節的資金控制、減少庫存,加強對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減少壞賬損失,強化預算控制以及加強企業資產管理等,都可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企業資源計畫系統

1.企業資源計畫系統的概念

企業資源計畫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簡稱ERP)是現代企業普遍採用的一種企業信息化管理工具,採用該種方法可以實現跨地區、跨部門甚至跨公司整合信息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是以業務流程為主線,對企業人、財、物等資源進行全面的整合,該系統主要有財務管理、物流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三大功能,在企業資源最最佳化配置的前提下,整合企業內部主要乃至所有的經營活動,包括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生產計畫管理、物料管理、銷售與分銷等主要功能模組,以達到效率化經營的目標,實質上是高度集成和標準化的企業管理系統。

2.企業資源計畫系統與財務管理的關係

財務信息系統一直是企業實施ERP時關注的重點,財務管理是ERP的核心模組和重要職能。目前,在ERP系統中,吸收了國際先進企業的財務管理實踐,財務系統不僅在各模組充分集成,而且與供應鏈和生產製造等系統也達到了無縫集成,改善了財務管理流程。財務管理模組完成了從事後財務信息的反映,到財務信息處理,再到多層次、全球化財務管理支持的轉變。強調了面向業務流程的財務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支持基於網路的財務信息處理和企業的全球化經營,全面地提供財務管理信息,為戰略決策和業務操作等各層次的管理服務。

(三)財務預警及預警機制

1.財務預警的含義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下,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容易發生財務危機,即因無力支付到期債務或費用,導致經營出現困難甚至破產的情況。財務預警就是利用多種財務指標來測度企業財務狀況偏離企業正常經營軌道的程度,當偏離較大時,發出財務警戒信號的過程。

2.財務預警機制

財務預警機制是企業選擇重點監測財務指標,確定財務危機警戒標準,監測和發現財務危機是否出現,以便於警示有關管理人員,有關管理人員分析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企業財務運行的潛在問題,並提出防範措施的一種制度安排。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要有危機意識,須要建立財務預警機制,及時採取措施化解財務危機。

(四)財務評價

1.財務評價的概念

根據企業財務通則的規定主管財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企業財務評價體系,要求主管財政機關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財務評價體系,以客觀公正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和社會貢獻。現代企業財務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不等於企業利潤最大化。財務評價是主管財政機關運用一定的方法,對企業財務管理的過程和成果進行定量和定性兩方面的評估,用以分析和判斷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

2.財務評價的意義

(1)為巨觀經濟決策提供依據建立企業財務評價體系不僅是企業微觀管理的需要,也是財政巨觀管理的需要。對於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而言,政府及有關部門正確的經濟決策,建立在把握巨觀經濟運行情況的基礎之上。微觀經濟運行正是巨觀經濟運行的基礎,對於企業財務的評價與分析,真實地反映了微觀經濟的運行狀況,從而為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科學的經濟決策提供保證。

(2)使投資者對企業的經營有較全面的了解企業投資者根據財務評價的結果能較全面和系統地了解企業經營情況,同時根據財政部門的財務評價結果,建立對經營者的激勵與約束。主管財政部門的財務評價結果還為企業潛在的投資者提供了進行合理投資的依據,有利於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3)為債權人的貸款決策提供全面的信息債權人最關心的問題是企業按時還本付息的能力,企業的財務信息恰恰反映了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經營情況,通過主管財政部門對企業財務的評價結果,債權人可以清晰地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還本付息的能力和企業的信用水平,為債權人貸款的決策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有利於債權人降低信用風險,避免造成較大的損失。

(五)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

1.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的概念

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是指主管財務機關運用一定的評估標準和方法,對企業內部財務控制進行考核分析,並對其有效性作出評判。針對我國企業內部財務控制不健全的實際情況,主管財政機關要對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制度的合法性、健全性和實效性進行評估,並對社會公布,以引導和督促企業建立健全內部財務控制制度。

2.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評估的必要性

(1)有利於企業建立健全內部財務制度內部財務控制制度是企業自主開展財務活動的保障,建立有效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石。實施企業內部財務控制有效性評估,有利於企業內部建立健全財務控制制度,保證財務制度的實施與控制。

(2)保證主管財政部門履行對企業的管理職能建立良好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企業內部控制是基礎,但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管理、監督和控制也決不可少,對於企業來講,政府的監督尤為重要。從一定意義上說,企業內部控制是國家巨觀控制的組成部分。政府要以法律為手段,加強巨觀控制,打擊和遏制經濟犯罪,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企業內部就是通過治本式的監督檢查,確保國有資產的完整和增值,進而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3)預防和控制違法違紀行為內部財務控制通過系統化和規範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有效的內部審計工作可以充分發揮強有力的監督功能,檢查公司的管理控制效果,驗證企業經營層和財務負責人是否有效履行受託經濟責任的職能,評價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評價內部控制系統設計及運行是否良好,幫助組織實現目的。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大大增強公司的約束力,尤其在舞弊的預防檢查與報告方面,會比社會審計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發現舞弊跡象,保證公司整體利益的實現。

3.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評估的原則

(1)目的性原則

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企業的目標得以實現。財務控制作為一種財務管理職能,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性,為企業的總目標服務,制定並嚴格執行科學合理的業務流程和規章制度。科學的業務流程,要求每項業務都要經過既定的步驟,每個步驟都需要辦理一定的手續,以確保這些經營活動達到預期目的。

(2)客觀性原則

規章制度是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規範,既是企業開展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依據和標準,又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因此,企業都應依據自身的業務特點、機構與崗位的設定等方面的情況,科學設計並嚴格遵守各項業務流程,以防止業務活動出現錯弊、確保其高效完成,從而使各個崗位上的員工都明確了解在各種情況下應該做什麼與怎么做,不該做什麼與不該這么做。

(3)經濟性原則

企業內部控制的手段必須是必要的,沒有多餘的。企業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是為了能從強化的內部控制中得到更高的收益,因此,企業制定內部控制制度所獲得的價值應大於所需費用。

(4)充分性原則

企業內部控制的及時性是指藉助會計以及審計部門的功能,使經營者及時了解企業整體及經營運作的來龍去脈、資金的運作情況和經營成果,並及時評價和調控其經營活動。通過及時、系統、科學地收集、處理、存儲與企業經濟活動有關的統計數據,科學有效地分析評價,為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企業內部控制的及時性能使企業管理層及時發現企業經營中出現的偏差,保證目標的實現。

(5)協調性原則

企業內部控制的各種手段在功能、作用、方向和範圍方面不能相互制約,而是要相互配合,在單位內部形成合力,產生協同效應。合理設定組織體系,需要對各個機構和崗位,分別授予其完成任務所必需的權力、分清各自的職責,使每一項業務的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機構和管理人員負責,從而使整個企業的組織體系在相互制衡的前提下協調高效地運行。

(6)及時性原則

企業內部控制的及時性是指及時發現偏差,並能及時採取措施加以糾正。應根據企業內外部環境變化的情況,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以確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有效。

(7)適應性原則

財務控制應能反映組織結構,同職位相適應,並反映所制定的有待實施的計畫。每位企業管理人員應明確了解自己在整個組織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之間的相關性,根據既相互牽制、又相互促進的原則,使每一項經營活動的處理過程不是由一個機構或崗位單獨完成,而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機構或崗位在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基礎上完成。

(8)靈活性原則

企業內部控制應當含有足夠靈活的要素,以便在出現任何失常情況下,都能保持對運行過程的控制,不受環境變化、計畫疏忽、計畫變更的影響。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科學的決策程式,其是科學的業務流程的核心內容。誠然,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在綜合考慮企業內外部諸多因素的基礎上確立的,也應當隨著企業內外部條件的不斷變化而及時做出必要的調整。

4.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是指主管財務機關運用一定的評估標準和方法,對企業內部財務控制進行考核分析,並對其有效性作出評判(這一定義取自《企業財務通則》解讀的內容)。針對我國企業內部財務控制不健全的實際情況,主管財政機關要對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制度的合法性、健全性和實效性進行評估,並對社會公布,以引導和督促企業建立健全內部財務控制制度。

(1)合理的組織結構

建立合理的組織結構,即科學合理地設定企業內部機構與崗位、確定機構與崗位職責以及各個機構、各個崗位間的相互關係,是對人流、物流、信息流實現有效內部控制的基本前提。換言之,恰當組織結構的確定,應當以本企業的產業及生產經營特點、企業的規模、企業所處的成長階段、企業員工的素質、企業所處的文化背景及本企業文化狀況、企業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與經營戰略、企業的外部環境等因素為依據。

(2)快捷的信息管理

企業管理者應向全體員工提出各自的信息管理職責,每位管理人員應當了解自己在信息管理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應當具有蒐集、處理、傳遞有關信息的責任和條件,整個企業應當具備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與橫向傳遞有關信息的有效途徑。準確、及時並最大限度地充分獲取和運用來自企業內外部與本企業有關的技術、市場、管理等諸方面的信息,是實現有效內部控制的前提,要實現對有關信息的優良管理,就必須對這些信息及時予以識別、獲取和加工,然後在企業內部進行縱向與橫向的有效傳遞。

(3)有效的激勵與約束

要使企業的內部組織、管理人員整體行為始終與企業預期的目標相一致,就必須採用一系列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方法。常用的方法應當包括以下幾方面。

①科學的業績評價。針對不同的組織和崗位分別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採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在排除不可控因素影響的條件下,對工作業績區分出優良(尤其是善於創新)、合格和不合格,並分別給予經濟性與非經濟性獎勵和處罰,以此促進廣大管理人員的工作動機與行為得到最佳化。

②科學的目標管理。對企業長遠目標的制定,要全體員工參與,有利於激發廣大員工的積極性,為實現企業的目標協同奮鬥。組織有關管理人員分別參與有關工作目標的制定,並將企業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每位管理人員,使其在工作中自覺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儘自己的最大努力預防和糾正偏差,努力實現工作目標。

③科學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與統計。首先制定並督促實施科學合理的財務政策、會計政策和費用政策,使經營者及有關管理層在這些政策的指導或限制下,開展企業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和把握費用開支。其次,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將財務制度具體化,制定出可操作性強的一系列財務制度,並予以嚴格執行,促使財務行為合理化。第三,要根據會計政策制定符合本企業實際的科學合理的會計制度,並嚴格按這些制度處理會計事項,以藉助會計的控制以及審計等部門的監督功能,確保企業財產的安全。

④科學的授權。授權包括一般授權和特定授權,一般授權指管理者制定整個組織應當遵循的政策,由全體員工根據這些政策中關於鼓勵和限制的規定,分別開展各項業務;特定授權指管理者對某些特殊業務實行逐個審批,由有關部門和管理人員根據專門授予的權力開展有關業務。每項經濟與管理活動都必須經過適當的授權批准,使管理人員都以所授權力作為開展各項活動的依據,以此促進其既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責;又防止經營活動隨意性、盲目性以及企業資源的浪費。

(4)良好的人員素質

企業應當針對自己的生產經營特點、員工素質和外部環境狀況,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的需要,在員工錄用、職業道德教育與業務培訓、崗位輪換、考核、提拔、處罰等方面,明確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以保證員工素質不斷適應有效內部控制的需要。企業的全體員工是本企業內部控制的塑造者,其誠實狀況、敬業精神、業務知識與工作技能、創新能力等方面素質的優劣,是影響內部控制科學有效與否的重要決定因素。員工尤其是關鍵崗位的員工,應當具備良好的素質。

(5)適用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以特有的價值觀念、環境氛圍和形象化的文化儀式為手段的一種柔性管理方式,是注重自我約束、在寬鬆環境中充分發揮員工積極性與創造性的一種人性管理方式。企業應該藉助企業文化,使員工在軟環境下得到自律,從而矯正、規範其行為,解決好被控制者與控制者之間的矛盾,藉助對員工的尊重,提供發揮員工主觀能動性的氛圍,來激勵它們,使其產生心甘情願地為本企業獻身的內在動力。

(6)科學的風險管理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時刻面臨著風險,因此,要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就必須及時識別來自企業內外部的各種風險,對其分別進行必要的評價,並實行科學的規劃、控制和監督,即實施科學的風險管理。企業如果能夠及時發現這些風險,並採取科學的措施予以管理,就可能規避風險、避免或減少損失,甚至將風險轉化為機會。即使遇到了風險,只要能夠發現及時,事先採取應對措施,就可能減少損失。

必要性

1.轉變財政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加強企業財務信息管理,是主管財政機關實現企業財務管理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後監督職能的需要,是對企業財務管理由直接管理轉向間接管理,由微觀管理轉向巨觀管理,由行政干預轉向依法管理的有效途徑。

2.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效率

加入WTO後,我國企業直接面對國際市場競爭,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實現信息全球化。企業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改造企業固有的、落後的業務流程和財務運作模式,充分利用和挖掘自身優勢。

3.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經過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我國的市場經濟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企業及時轉變財務信息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建立靈敏的財務信息反饋機制,可以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4.規範財務管理行為

實施信息化財務管理,企業可以利用網路實現財務監控和遠程會計處理,藉助財務管理軟體開展基礎性財務管理工作,可以減少人為因素,逐步實現財務管理標準化、制度化和規範化。

5.控制財務風險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必須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加強對風險的防範和規避。通過加強財務信息管理,建立風險監控機制和預警機制,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有效規避和化解企業財務風險。

方法和手段

《企業財務通則》吸收和引進了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理念,結合我國實際,首次提出企業信息化財務管理、企業資源計畫系統、財務預警、財務評價和企業內部財務控制有效性評估等財務信息管理方法和手段。

(一)信息化財務管理

它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方向,其內涵遠遠大於會計電算化。它要求企業最佳化業務流程,建立財務業務一體化信息處理系統。鑒於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現狀,《企業財務通則》要求企業逐步建立財務和業務一體化的信息處理系統,體現了制度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

(二)企業資源計畫系統

它是現代企業普遍採用的一種企業信息化管理工具,目前,在我國部分企業已開始實施。為此,《企業財務通則》要求企業結合實際,逐步創造條件,實施企業資源計畫系統。

(三)財務預警

我國實行的是市場經濟體制,競爭是市場經濟的主要特徵。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企業要有危機意識,建立財務預警機制,及時採取措施,化解財務危機。

(四)財務評價

現代企業財務目標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不等於企業利潤最大化。建立企業財務評價體系不僅是企業微觀管理的需要,也是財政巨觀管理的需要。為此,《企業財務通則》要求主管財政機關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財務評價體系,以客觀公正地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和社會貢獻。

(五)企業內部財務控制有效性評估

內部財務控制制度是企業自主開展財務活動的保障。針對我國企業內部財務控制不健全的實際情況,《企業財務通則》要求主管財政機關對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制度的合法性、健全性和實效性進行評估,並對社會公布,以引導和督促企業建立健全內部財務控制制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