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森多芙

貝森多芙

貝森朵夫鋼琴廠是世界著名的“3B”工廠之一,它有二個工廠,新廠在奧地利維也納南面10公里處,承擔從木材處理開始大部分的鋼琴製造工序,老廠承擔鋼琴的最後工藝。如調律、整理、整音、質量檢驗和裝箱出廠。

貝森多芙

貝森朵夫廠建於1828年,經歷了曲折的道路.30年代初的世界經濟危機使工廠實際處於停頓狀態.二次大戰中1944年工廠被炸。60年代初工廠瀕於破產,1966年在美國“全鮑爾”公司的藉助下才幸免於難。伯廠聲譽很高,年產約800台三角鋼琴,最近幾年,它也開始生產立式鋼琴了。工廠的整音工序顯示了它高水平的工藝,根據不同用戶對音質的不同需求,指定專門的技師進行整音,最後的整育工序大約要花費8小時,有的甚至要花費16小時。象大多數德國鋼琴廠那樣,貝森朵夫廠鋼琴的弦槌也是採用德國“雷奈”廠的。弦槌氈呢的硬度和擊弦點與音質的關係至為重要,一台鋼琴要經過2~3小時的擊弦,以觀察琴槌的硬度合適與否。貝森朵夫廠鋼琴鐵排是在捷克的一家翻砂廠加工,磨光、鑽孔、油漆則在本廠完成。生產用原木一般要自然乾燥10年,再據切成材料並繼續乾燥3年。每批木材都標有乾燥期,製作音板以用戶地區的氣候為依據,來選擇合適的製作月份.完工後還要放置在恆溫恆濕室中處理半年。音板的塗料配方則對外保密。世界上最大尺寸的三角鋼琴是在貝森朵夫廠生產的。
賽樂爾SEILER賽樂爾鋼琴廠設在維爾茨堡東南4公里處的一個只有20000人口的小城基津根。賽樂爾公司有150名職工,約平均每周生產一台三角鋼琴和20台立式鋼琴。工廠油漆車間採用自動噴漆機。琴殼部件在傳送帶上依次排列,緩緩經過蠟克或聚酯的噴霧室,再送入乾燥室。一台賽樂爾鋼琴外殼要經過4道蠟克噴塗,或經過8道聚酯噴塗後才進行拋光。噴漆車間有一套設計完善的通風裝置,大大減弱了臘克和聚酯噴霧的污染。賽樂爾廠內還有許多設計精巧的自動機器。一台鐵排自動打孔機。由一名工人操作,一次可同時對二副鐵排打孔。一台自動整音機,能在幾分鐘內,完成對一套新琴槌的預整音工序。
西米爾Schimmel西米爾鋼琴廠是德國最著名的一家鋼琴廠之一,坐落在譽有“德國鋼琴城”的布倫瑞克市。這一家族企業建於1885年,現有職工580人,廠房占地面積為25000平方米,年產鋼琴11000台,其中1400台是三角鋼琴。董事長是尼.西米爾,他對鋼琴製造業很熟悉,對每一個生產環節了解很深,經過交談人們不由地產生這么一個印象:作為一個西歐最大鋼琴廠的董事長,他也無愧於一名鋼琴技師的稱譽。 西米爾鋼琴廠沒有裝配流水線,但生產效率十分高,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自動化程度。由西米爾鋼琴廠工程師自行設計製造的機器,在各個工序中代替人手進行工作。鍵盤製作車間裡有一台計算機控制的自動琴鍵平衡機,會在琴鍵後端自動打孔、灌鉛,自動調節每個琴鍵的重量,能在幾分鐘時間內完成一台鋼琴整體鍵盤的平衡工藝,這僅是西米爾鋼琴廠許多自動化機器中的一例。西密爾鋼琴廠也有許多工序是由手工操作,但都是由一些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擔任。一個剛進廠的工人必須經過三年半的學徒訓練,才能被準於獨立操作。不過,公司需要的不單是有經驗的技師,而且要有忠於職守、熱愛鋼琴製造業的人.這一切最終在產品質量上反映出來。廠內有一條標語是:“知識保證質量,質量保證利潤”。工廠的前途是與產品質量相關的。西米爾鋼琴廠工人的工資很高.這樣,昂貴的勞動力必然導致鋼琴價格的提高。一般來說,一台日本鋼琴要比一台同類型的德國鋼琴便宜30%,一台韓國鋼琴則比之便宜60%,德國鋼琴廠的唯一出路是提高工廠的自動化程度。
斯坦維格STEINWEG 斯坦維格鋼琴廠也在布倫瑞克市,現任董事長是克.格羅特里安,已經是家族企業中的第五代鋼琴實業家了。全廠職工140人,年產鋼琴1600台,其中400台是三角鋼琴,產品出口遍及全世界。格羅特里安先生熟悉工廠的每一道生產工序,他要求每個職工不僅能專長於某一工序,而且能熟悉生產中的其他環節。斯坦維格鋼琴廠的自動化程度很高,許多工序都是由機器代替人的手工操作的。立式鋼琴生產工藝的顯著特點是,它的最後一道工序是琴殼油漆或貼面。也就是說在完成了一台鋼琴的整體裝配的同時,在進行了傳統的震奏、整理、整音、調律等工序之後,才著手琴殼外觀塗飾工藝。公司銷售經理說,這樣做是為了鋼琴外觀塗飾能最大限度地適應顧客的需求,同時也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生產過程中鋼琴外殼的碰損,這也許是這家小公司在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一種應變措施吧。

鋼琴歷史

施坦威鋼琴Steinway&Sons2“施坦威”鋼琴歷史悠久。公司於1853年在紐約成立。其創始人亨瑞·施坦威(Henry Steinway)原是一位德國木匠,在自家的廚房裡做出了第一架鋼琴。後來,他移民美國,創建了施坦威公司並提出一條宗旨:以最大的可能和努力為世界造出最好的鋼琴。時至今日,施坦威公司2000多名員工的工資單上仍可看到這句話。為方便歐洲國家顧客買琴,1880年在德國漢堡建立了子公司。現在除了美洲市場外,其它地方的“施坦威”都是由漢堡製造的。“施坦威”工藝很高超,一位鋼琴製造師要當三年半的學徒才可以正式工作。在這三年半中有1/4的時間在鋼琴製造學校學習,3/4的時間在琴廠做手工。至今“施坦威”80%的加工還是純手工製作。鋼琴的發音與木頭的紋理方向有很大的關係,音板的紋理要拼得嚴絲合縫。這個過程都是由非常有經驗的老師傅完成的。在鋼琴出廠之前,還要經過三次整音。這三次整音是直接對聲音的調整:第一次是在一定範圍內調整榔頭的軟硬,有時為了保證聲音會換掉所有的榔頭,雖然這些榔頭極其昂貴。第二整音是使聲音自然化。第三次整音是把前兩次不能做到的進一步完善。三次整音共耗時15-20個小時。施坦威公司相信樂器也是有生命的。鋼琴上的每一樣材料都要經過非常細緻的選擇。原先白鍵要用象牙,黑鍵用產於非洲的烏木,但後來為了保護野生動物改用化學鍵。象牙鍵的優點在於可以吸汗,化學鍵則耐磨、不變色、壽命長,而且經過不斷改進硬度已經很接近象牙了。在木材的選擇上也是近乎挑剔,木材需要自然乾燥三年,然後在電子乾燥40-50天。即使這樣,最後的利用率還不到40%。另外,鋼琴很多部件用木頭製成,則氣候就直接影響鋼琴的音色。施坦威公司就在廠房中模擬各種氣候,以使其適應。舉個例子,如果這種琴是銷到非洲的,則施坦威會模擬出非洲的熱帶氣候。一架好的鋼琴出廠了,要想永葆動聽的音色日常維護與調律也是至關重要的,施坦威公司有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來完成這一程式。施坦威公司認為,鋼琴有三條腿來支撐,施坦威公司也有三條腿來支撐。第一條是製造,第二條是銷售,第三條是售後服務。鋼琴製造其實並不神秘,但一定要科學,要嚴謹。施坦威在設計與製造中也會發現問題,但問題的解決不是光靠一兩個小改革、小發明就可以,每個部件的合理組合才造就了完整的鋼琴,所以必須全面地看問題,解決問題。在施坦威公司做一個小小的變動都可能經過半年以上的論證。這一切,造就了施坦威優美的音色。
捷克國寶PETROF佩卓夫鋼琴歐洲音樂家一致公認世界五大帝王級平台鋼琴─蓓森朵夫、佩卓夫、史坦威、 貝基斯坦、法瑞利。其中佩卓夫和蓓森夫同屬維也納兩大名琴,但因奧地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於凡爾塞條約中讓出部份領土給捷克獨立,因此佩卓夫鋼琴就從此由維也納名琴變成捷克國寶。有140年歷史的歐洲佩卓夫鋼琴,在世界鋼琴評鑑中,連獲40面金牌獎,為全歐洲最大的鋼琴銷售工廠,目前全世界有80個國家代理銷售。其全年的產量只需賣一天,就被世界各國的代理商搶購一空,實是世界鋼琴界罕見的現象。 歐洲佩卓夫鋼琴在音色上,仍保持維也納最大的特色─自然渾厚、純正,其低音、中音、高音在音色及音量上,各有不同豐富的表現,此乃歐洲鋼琴精華的所在,目前維也納的音樂老師及學生大部份都採用此琴。自從1988年東歐政策開放後加上近幾年進口關稅降低及新台幣大幅升值的因素,已使原來一台30多萬的歐洲名琴降到10多萬左右。由於歐洲鋼琴的普及化,捷克佩卓夫鋼琴已榮獲多年歐洲鋼琴在台進口及銷售雙料冠軍。(海關、國貿局均可查證)捷克是歐洲小提琴木材的盛產地佩卓夫PETROF是世界僅存的古歐洲鋼琴製造廠成千成萬的木材堆積在室外至少數年以上經過春夏秋冬降雪及陽光的天然陰乾自然乾燥了木材中含的油質然後再去除木材變型的部份所剩下的就是製造鋼琴最上等的木材其他鋼琴廠卻採用快速加的乾燥方法固然快而經濟卻因此破壞了木材中的纖維質使其完全失精氣,共鳴效果是屬下等並不適合作好的鋼琴及小提琴捷克國寶PETROF佩卓夫鋼琴於1864年由安東尼佩卓夫創立,至今已有140年歷史。其音色渾厚甜美,圓潤自然,中高低音各有不同的層次變化。彈奏時瞬間的爆發力夠,三個弱音P的聲音就像針掉下來那樣清晰,被列為世界五大帝王演奏級鋼琴(貝森朵夫、佩卓夫、史坦威、貝基斯坦、法瑞利)。過去此琴在台灣被禁止進口將近40年,1988年才在政府東歐政策的開放下得以引進台灣,相信可為愛樂者提供另一種選擇。捷克是歐洲小提琴木材的盛產地、佩卓夫PETROF 工廠地點所處是林區、是世界僅存的古歐洲鋼琴製造廠、成千成萬的木材堆積在室外至少數年以上、經過春夏秋東降雪及陽光的天然陰乾、自然乾燥了木材中所含的油質、然後再去除木材變形的部分、所剩下的就是製造鋼琴最上等的木材、精工細作、手工製作的歐 洲名琴,隨著時間更顯其值價。智慧和美的選擇一百四十年的歷史,藝術發酵與文化的積累,達到淳厚深刻、融涵豐富的境地, Petrof 的琴聲,不低不尖,音質流麗,悅耳,彈琴者的手指每一彈擊,都似林中流泉,讓人感受自然之美; 似深山古琴,讓人脫離俗世。Petrof,本身就是藝術,她具有西方華麗的韻律和東方溫馨的情調、是完美琴聲的化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