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傳染性水泡病是由一種腸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臨床特徵是在蹄部皮膚和口黏膜發生水泡。本病病狀雖與口蹄疫相似,但並不感染牛、羊等家畜。
症狀:病初體溫升高達41-42℃,經1-2日後降至正常。發熱時可於蹄冠、蹄叉、蹄底或副蹄等部位出現一個或數個黃豆大的水泡;病豬跛行,蹄部敏感,弓背和行動困難。不久,水泡互相融合,充滿透明的淋巴液,水泡經1-3天破潰,出現紅色的淺潰瘍,並有淡黃色的液體流出。少數病豬在鼻盤、唇、舌或齒齦上也出現水泡和爛斑。個別病例可能引起蹄殼脫落,臥地不起。一般使大豬嚴重掉膘,10天左右自愈。
剖檢:特徵性病變主要在蹄部、有時鼻盤、唇、舌面、乳房出現水泡和爛斑,個別病例在心內膜有條狀出血斑,其它器官無可見病變。 豬傳染性水泡病與口蹄疫病狀上難以區別,應及時採取新鮮水泡皮、水泡液送省、市一級診斷室鑑定。
防治:控制豬傳染性水泡病最重要的措施 是隔離、封鎖病豬和可疑病豬。防止病毒帶到非疫區。加強檢疫制度,一旦發現疫情立即向上級畜牧防疫部門報告疫情,實行隔離、封鎖。對疫區和受威脅區的豬群可視情況立即採取高免血清或疫苗注射。病豬肉品和下腳料要嚴格實行高溫處理。切實做好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