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象窩茶外形條索緊結、肥壯勻整、色澤綠潤,香氣呈栗香、香濃持久。象窩綠茶,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醇,香氣香嫩高爽;象窩紅茶湯色紅艷明亮,茶香甜香濃郁,滋味濃爽鮮甜。
營養價值
2010年,經國家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象窩茶的胺基酸(茶氨酸)含量比國內很多知名的茶葉高出近一倍,其中,象窩綠茶的胺基酸含量達5.2%,比國內絕大部分同類茶葉的高出1.8倍,紅茶的則為3.81%,是國內絕大部分紅茶類茶葉的2.5倍。一杯茶的口感,鮮味來自茶氨酸。茶氨酸是茶葉中最重要的一種游離胺基酸,它不僅對調節茶葉的鮮爽味具有重要作用,在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調節代謝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
產地環境
象窩茶葉生長在天露山山脈的北緣,海拔400-800米,南海海洋暖濕氣流北上被山脈阻擋,在上空形成暖濕氣流交匯,茶區長年雨霧充沛,霧氣繚繞,空氣濕度高,有利於茶樹新梢的生長。漫射光照時間長,促進了茶樹鮮葉原料中胺基酸類和芳香類物質形成,構成了象窩茶芽葉肥壯多毫,持嫩性強,茶香濃郁持久,滋味醇爽甘美的品質特色。而晝夜溫差大,積累大於消耗,使象窩茶芽壯葉厚,其水浸出物、胺基酸等各種內含物質含量豐富。象窩茶產區土壤以紅、黃土壤為主,富含有機質的耕作層厚度達20厘米,平均土層厚度達100厘米以上,表層有機質含量大於3%,全氮大於0.1%,平均PH值5.5,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濕潤。茶樹自然生長茂盛,更有利於茶葉內含物的合成。優越的地理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使茶葉內含物質的積累和芳香物質的合成更加豐富,是象窩茶特異品質形成的主要因素。
歷史淵源
象窩茶產地所在的新興縣在秦朝時屬象郡。新興縣歷史悠久,是佛教禪宗第六代宗師惠能大師(638~713年)出生和圓寂之所,有著濃厚的禪文化。佛教不僅開創了自身特有的禪文化,而且成熟了本有的茶文化,且使禪、茶融為一體而成為禪茶文化。在濃厚的禪文化的影響下,自古新興縣已有種茶、品茶的傳統。
據民國《新興縣誌》記載:縣屬山深林密,土頗宜茶,其最佳者為天露山茶、龍山茶。此處的天露山茶便包含了產自天露山上的象窩茶。
由於在19世紀50年代以前,象窩茶都是當地農民或僧人分散種植和生產,規模較小,因此除當地人及老茶客外,外界對其了解不多。
生產情況
2009年,象窩茶種植面積達到2300多畝,茶產量為30噸,產值約600多萬元。
2014年,象窩茶種植面積擴大到5000畝,茶葉產量達到200噸,產值超過4700萬元。
2016年,象窩茶生態園周圍林地面積共7000多畝。
產品榮譽
2008年,象窩茶場被列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
2010年,象窩茶經廣東省綠色食品中心審核,被認定為綠色食品。
2010年12月29日,象窩茶被評成為國家級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011年5月26日,象窩紅茶獲廣東省第九屆名優茶質量競賽金獎,象窩綠茶獲廣東省第九屆名優茶質量競賽銀獎。
2011年8月12日,象窩綠茶被評為廣東省嶺南特色食品。
2011年11月3日,象窩茶榮獲第九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
2012年5月16日,象窩紅茶榮獲2012中國名茶評比的銀獎。
2012年5月28日,象窩牌系列被中國質量品牌測評中心評比為“廣東著名品牌”。
2012年10月25日,象窩茶被評為 2012金芽獎中國十大最具潛力(紅茶)品牌。
2013年8月6日,象窩紅茶榮獲第十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
2014年8月11日,象窩茶參加由中國茶葉學會舉辦的第三屆“國飲杯”評比大賽,象窩紅茶榮獲第三屆“國飲杯”特等獎,象窩綠茶榮獲第三屆“國飲杯”一等獎。
2015年6月18日,象窩紅茶被南方日報評為“廣東十大名茶”。
2015年8月10日,象窩紅茶榮獲第十一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
2015年11月17日,象窩茶場被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茶行天下》評為“嶺南最美茶園”。
2016年11月11日,象窩紅茶獲第四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特等獎”。
2016年11月30日,象窩茶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評為“綠色食品”。
2017年1月13日,象窩禪茶被評為“2016茶界風雲榜(廣東)年度紅茶品牌”。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象窩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為廣東省新興縣太平鎮、稔村鎮現轄行政區域內天露山山脈。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適宜製作象窩茶的雲南大葉種、英紅一號、英紅九號、台灣金萱等。
(二)立地條件。
保護區範圍內海拔≥100米。土壤為紅壤、黃壤、赤紅壤,土壤pH值4.5至6.5,土層深度1米以上,有機質含量大於1.5%。
(三)栽培管理。
1.育苗:採用無性系繁殖。
2.種植:種植密度每公頃≤5萬株。
3.施肥:每公頃每年施商品有機肥料≥3000千克,或經無公害處理的腐熟農家有機肥料≥1.5萬千克。
4.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鮮葉採摘。
1.採摘時間:每年2月初至5月中旬為採摘期。
2.採摘要求:
等級 | 要求 |
特級 | 全芽≥90%,一芽一葉初展≤10% |
一級 | 一芽一葉≥70%,一芽二葉初展≤30%,芽葉完整,一芽一葉芽長於葉或芽葉等長,大小均勻一致,色澤嫩綠鮮亮,粗壯飽滿,勻齊完整。 |
(五)加工工藝。
1.加工工藝:鮮葉→攤青→殺青→揉捻→乾燥→揀剔→提香→包裝入庫。
2.工藝要求:
(1)攤青:鮮葉厚度5至15厘米,攤青時間4至8小時,鮮葉失水率達15%至20%。
(2)殺青:溫度控制在240℃至300℃。
(3)揉捻:成條率≥95%。
(4)乾燥:乾燥後毛茶含水量要低於5%。
(5)提香:溫度控制在70℃至80℃,時間2至3小時。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項目 | 要求 | |
外形 | 條索 | 緊結 |
色澤 | 綠潤、顯毫 | |
整碎 | 勻整 | |
淨度 | 勻淨 | |
內質 | 香氣 | 栗香持久 |
滋味 | 濃醇 | |
湯色 | 黃綠明亮 | |
葉底 | 柔軟、綠黃 |
2.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 |
水浸出物,%(m/m)≥ | 38.0 |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象窩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新興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象窩茶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