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特奈原西多教團修道院

豐特奈原西多教團修道院

Cistercian abbey of Fontenay
Cistercian abbey of Fontenay

CistercianabbeyofFontenay
聖母瑪利亞的雕像
聖母瑪利亞的雕像

位於法國科多爾省勃艮第地區,在第戎市西北方,北距巴黎250公里。修道院建在埃戈雷維小山谷深處,一條小溪從旁邊流過,匯入約納河的支流布倫河。198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這裡是典型的原西多教團修道院,1119年由聖貝爾納多修建,包括教堂、迴廊、餐廳、臥室、麵包店以及鐵工廠。建築簡樸,沒有裝飾,是西多教團僧侶們自給自足、清苦思想的極好見證。
豐特奈修道院是歐洲最古老的西多會修道院之一。這要歸功於一個人:一位在12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修道士——來自克萊爾沃的聖貝爾納多(SaintBernarddeClairvaux,1091~1153)。聖貝爾納多出生在擁有很多土地的貴族家庭,從小有志從軍。在他19歲那年母親去世了,為了遵從母親的遺願,1112年4月聖貝爾納多帶領曾貴為公爵的父親及兩位兄弟還有其他親友30多人,捨棄家財一同加入位於西多(Citeaux,法國勃艮第地區)的西多會社團,並成為修道院修道士,後為院長。當時新的西多會法令正在改變著僧侶們的生活:追求回歸單純的基督教價值,生活嚴肅,重個人清貧,終身吃素,自給自足,每日凌晨即起身祈禱等。聖貝爾納多充滿熱情地回應著改革者的呼喚。
聖貝爾納多具有優美的人格,口才很好,擅長講道與寫作,會寫神學論文以及美妙的詩歌,他以修道院院長的身份影響了中世紀整個歐洲。他是中世紀第一個偉大的神秘主義者,也是苦修簡樸生活與個人靈修運動的領導人。他強調上帝之愛,並相信基督徒要愛上帝才能認識上帝。他認為人類對物質的貪婪可以借著祈禱與自律而改變成為對基督的熱愛。1130年,聖貝爾納多介入了選擇新教宗的爭論,他堅決支持教宗必須擁有高尚的道德生活,並且不厭其煩地嘗試說服所有的歐洲人與他站在同一立場。他促成國王路易七世與封建臣民的和解,為聖殿武士團制定規章,甚至發起第二次十字軍東征。聖貝爾納多最終因極端苦修而精力耗竭,於62歲時逝世。
西多會的修士們反對本篤會的精英主義、羅馬神職人員的權力欲和英國聖公會日益增長的財富。相反他們崇尚儉樸和辛勤的勞動,他們清理林地,疏導河流,建造新的修道院。於是,在聖貝爾納多的帶領下一個接一個的新修道院在一片沼澤地帶的勃艮第山谷中出現。以西多修道院為基礎,公元1113~1147年勃艮第地區先後建起了拉費爾代(LaFert6)修道院、崩狄尼(Pontigny)修道院、克萊爾沃(Clairvaux)修道院,毛立蒙(Morimons)修道院。1119年,作為克萊爾沃修道院院長的聖貝爾納多親自監督了豐特奈修道院的建造,修道院樸實無華的建築風格將聖貝爾納多思想體現得完美極致。整座修道院裡包括有教堂,中庭方院及羅馬式迴廊、修士會禮堂、工作室、打鐵間、水車輪、種植地、儉樸的宿舍、修道院院長住所等。
這個羅馬式的建築傑作嚴謹地代表了西多教派的理念。1147年被教皇尤金三世冊封為聖教堂。後被聖路易改為皇家修道院,並給予豁免賦稅待遇。13—14世紀是修道院的鼎盛時期,有300多名修女和僧侶。
教堂一直到聖貝爾納多逝世後才得以完工,它是典型的基督教十字交叉式教堂。與其他西多會教堂不同的是它只有一層,並設有很多拱廊。教堂長60米、高17米,不顯眼地矗立在修道院內其他建築物之中。但其內部卻很獨特:高大,威嚴,神聖。有1個大殿,兩旁有側廳,1個後堂,內設4個小禮拜堂,以及1個唱詩台,側牆上開有半圓拱形窗,整座建築內只有柱頭上有雕刻,為針形水紋葉圖案。大殿的祭壇被6扇窗戶照耀得通亮,在聖貝爾納多時期祭壇只是一張桌子。除了安放聖母瑪利亞的雕像外,聖貝爾納多不允許在他的修道院放置其他雕像。每當陽光明媚的時候,黃色的石柱發出金色的光芒,教堂如沐浴在一道神秘的光芒中。
修道院的隱居地是神聖的中庭方院,是無上神權的象徵,四周圍有院牆,朝天堂開放。當修士完成白天工作後,他們可以回到這裡單獨守候上帝。修道士們根據聖貝爾納多的要求在周邊花園種植了大片的蔬菜和草藥,以體現自給自足的理念。
在建築形式上,迴廊院堪稱楷模,四道長廊各由4個拱頂橫撐組成,朝東通聖器室、教士會的議事廳、探訪室和一個30多米長的修士廳,長廊上部是寢室,以15個狹孔採光,南面是設有兩個圓形煙筒的供暖房,13世紀建造。西面原有改宗者房,現已不存在。
附加建築中有一座1547年修建的修士獄,還有一個用衛生隔離設施隔開的醫務室,沿小溪而建。小溪右岸是一個鍛造作坊,長53米,寬13.5米,由相互分開的四座廠房組成,建於12世紀,是歐洲首批工廠之一,專門製作供修道院用的鐵器。修士們在抽乾沼澤地時發現了水的動力,於是有了用水車輪來帶動打造的錘具。麵包房緊靠外國人禮拜堂,煙筒保存完好。修道院院長住房也在本院內,建於18世紀上半葉,與西側長廊垂直。圓形鴿房可能建於12或13世紀。
修道院旁有一座古典風格的花園,是為了紀念18世紀自然學先驅布豐(Buffon)而建造並建有布豐博物館。花園中早前還安葬著法國金雀花王朝的成員。如今,修道院的花園已由法國著名的園藝師彼得·霍姆斯(PeterHolmes)歷時4年重新設計整修,這一新的設計將修道院建築的凝固與周邊大自然的綠色和諧融匯,它所散發出的特有的感染力猶如一部新的創世紀交響樂,讓人震撼。整座修道院連同這些建築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幅早期修道士社會自給自足理想的完美畫卷。
豐特奈修道院並沒有長時間地享受到寧靜和太平,在14世紀英法百年戰爭期間多次被洗劫和搶掠。之後,在巴洛克時期,修道士們的表現越來越像他們曾經鄙視的人,他們聚斂財富,爭奪村莊和大片土地的領主權,並且殘酷地剝削農民。修道院的地界對外越來越遠地擴展,揭竿而起的農民們襲擊了修道院的糧倉,但當修道士們向法王尋求保護時卻又進了火坑:他們的財產遭到了王室的劫掠。當1790年修道院在法國大革命期間被徵用時很少有人表示悲痛,不久又有人在修道院的原址上建起了一家造紙廠,這座修道院看起來就此徹底敗落了。
20世紀初,里昂的一個財閥買下了這個遺址,並開始了精確的復原工作。後加的建築被拆除,損毀的建築被小心地復原。經過多年的努力,豐特奈原西多會修道院今天重新煥發了青春,宛如她當年一樣。她在今天的聲譽就和12世紀在人們心中的精神地位一樣。直到今天,該家族的後裔仍然視保護這座人類遺產為己任。
千百年來,豐特奈修道院遺址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環境中渡過。今天,修道院每年吸引著數十萬來自於世界各地的遊客,還會舉辦一些音樂會、戲劇演出等文化活動,形成獨特的藝術魅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