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琴蛙

基本信息

介紹

豎琴蛙豎琴蛙

基本信息

英文名:Harpistfrog
學名:Ranapsaltes
目名:無尾目(OrderAnura)
豎琴蛙豎琴蛙

科名:赤蛙科(FamilyRanidae)
指尖:無吸盤
上顎齒:有
地位:台灣特有種
資料庫代號:A0033
是否為特有物種:是

概述

豎琴蛙是赤蛙中唯一會挖洞築巢產卵的蛙。全部數量已不到百隻,是台灣蛙類中數量最少,最稀有的蛙類。它是屬於體型肥碩的中型蛙類,體長約4~4.5公分。吻端鈍圓,上唇白色;鼓膜明顯,圓形透明周圍有黑色菱形斑;背部灰褐色或深褐色,有一條明顯淺色細長的背中線直達吻端;體側有一對淺色細長的背側褶,腹側灰褐色,有一些小黑斑;雄蛙兩側肩後方各有一塊扁平黃色三角型肩線隆起;前後肢細長有細棕色橫帶,指端略膨大成吸盤。

形態

體長範圍:4.0-5.0公分
最大體長:5公分

生態

豎琴蛙僅分布於台灣及琉球,台灣目前僅在南投縣魚池鄉蓮華池有發現。數量稀少、局部分布。棲地類型:林地,微棲地類型:低海拔闊葉林。

繁殖

卵特徵描述:成團狀
產卵數:100
豎琴蛙的外型和腹斑蛙很像,但體型較小且生殖習性不同。它們的繁殖期都是在春夏兩季,以4月到8月為主,會同時出現在積水較深的草澤地區。但豎琴蛙雄蛙不像腹斑蛙在池中鳴叫求偶,它們通常各自分散在水池旁的植物根部鳴叫,會挖洞,洞中有積水,雄蛙就窩在洞裡鳴叫,吸引雌蛙入內交配產卵。叫聲類似撥弄琴弦的聲音「登、登、登、登」,細膩悠揚,所以稱之為豎琴蛙。由於生性隱密,叫聲較小,非常不容易發現。卵成團產在水邊雄蛙挖的泥窩中,每窩約100粒卵。蝌蚪身體背部淡綠褐色,有深褐色斑點,尾巴較長,尾鰭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