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谷歌推出谷歌藝術計畫,將使用“街景視圖”的技術,讓網民通過畫廊虛擬版本徜徉在17個世界的頂級藝術機構里,這其中包括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英國泰特美術館等等。
谷歌網上美術館已經有超過1000件藝術品非常細節的展示,其中17件珍品是用“gigapixel”的過程複製的,作品的清晰度達到了70億像素。
推出
2011年2月1日起,搜尋引擎巨頭谷歌宣布其“藝術計畫”(ArtProject)正式上線。這是繼谷歌圖書、谷歌地圖之後,這家滿懷野心的網際網路巨鱷把“掃描”進一步向傳統文明延伸的產物。
在ArtProject的網頁上,通過滑鼠和網際網路,足不出戶,就能身臨其境地欣賞全世界著名博物館與美術館的館藏。想看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倫勃朗名作《夜巡》?沒問題,只要滑動滑鼠,這件鎮館之寶就能清晰地呈現在你眼前,畫面暗部的每一處細節都可放大,每一個筆觸都可供仔細琢磨。
這源於谷歌獨創的“StreetView”3D掃描技術,可70億像素高清晰解析圖片。如此一來,世界各地的藝術愛好者似乎不必遠赴千里瞻仰名作,也避免了擠在人群中排隊瞄一眼名作就讓位的尷尬。
優勢
與谷歌在掃描世界圖書時面臨的各種著作權糾紛相比,谷歌對藝術品的掃描幾乎可以用“長驅直入”來形容。觀眾可以進入17家博物館、美術館的幾百個畫廊虛擬旅行,並欣賞超過1000件藝術珍品。除此,每個美術館都在鎮館之寶中選出一件“明星作品”單獨展示,比如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夜巡》。
現代美術館挑選了凡·高的《星夜》作為明星作品。去“谷歌博物館”的觀眾不僅可以看清畫家每一個筆觸的顏色,還能看到畫布上的留白。大都會美術館則選擇了布魯蓋爾(Bruegel)的作品《收割機》。在農夫和一堆堆金黃小麥的前景之後,畫面深處有幾個農婦正在小池塘邊游泳,這前景之後的細節描繪,是普通畫冊無法呈現的。
被阿姆斯特丹的凡·高美術館選定為明星藝術品的是凡·高的名作《臥室》(Bedroom)。藉助谷歌技術,觀眾可以看清畫作的每一個細部,包括《臥室》畫面中的5個鏡框所裝裱的畫作,其中包括一幅靜物、兩幅肖像。如果只觀看紙質印刷,它們便會顯得十分潦草,就像是當代抽象作品。
谷歌中國公關代理方表示,“谷歌博物館”提供的畫面能讓人看清一般觀眾以前不曾注意到的作品細節;還能讓人看到肉眼所看不到,但確實存在於藝術品當中的東西。比如說,在“谷歌博物館”上看過《收割機》之後,再去博物館與真跡比較,的確能看到在畫面深處裸泳的人,只有通過“谷歌博物館”的高清畫面,你才能看到水面上細微的波紋。
影響
當全世界的博物館、美術館都在進行數位化工程時,作為技術公司,谷歌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和頂尖的技術,打著全人類共享的旗幟,自然讓人無法拒絕。但是,當這些藝術財富成為人們觸手可及的資源時,它又在削弱博物館“唯一擁有”的影響力。
谷歌ArtProject的項目經理AmitSood說:“我們與全球多家博物館攜手合作,為藝術愛好者、學生和歷史學家創造了龐大的資源寶庫。無論你感興趣的是早期藝術大師、20世紀藝術品,還是簡約主義雕塑,這些藝術品都有很多地方等待你去探索。”
觀點
不過,這不禁讓人想起去年法國總統薩科齊寧願動用國庫10億歐元自己去掃描本國圖書也不願讓谷歌插足,法國文化部長甚至用“文化掠奪者”來形容谷歌的作為。
利用現代傳媒,延伸美術館、博物館的公共教育資源,應該是未來美術館、博物館的發展方向,我們對此也持開放的態度。但涉及具體問題,就不是那么簡單。比如百年以內的作品,涉及著作人智慧財產權方面保護,需要具體協商。”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
據上海美術館推進藝術品數位化工程的顧建軍介紹:“國內文博系統的信息化,推進了好幾年,但囿於兩方面因素,造成至今裹足不前,一是資金投入太大,二是著作權問題。目前國內還沒有成熟的技術保證這種精細掃描的產物不被複製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