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20世紀法國最重要的詩人之一,超現實主義藝術的先驅,同時又是電影導演、編劇、舞台劇作家、畫家、雕塑家、演員,這樣多才多藝、對文化藝術界影響深遠的詩人藝術家恐怕不多。
讓-考克多1889年7月5日出生於法國,1963年10月11日在法國去世。在考克多的藝術人生中,他一直都公開自己是同性戀者,並在他的許多藝術作品中,表達了同性之愛。
雖然考克多的才華和作品表現在許多方面,但是在內心裡他一直把自己當作詩人。在繪畫方面,他是繪畫詩人;電影方面,他是電影詩人。據一些資料介紹,他在16歲時就發表了自己的詩作。
考克多導演的電影數量不多,但是卻在世界電影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是自己每一部電影的劇本作者。提到法國乃至世界的超現實主義電影,一定會提到讓-考克多。除了在電影中表達的獨特的詩人的夢幻和思想之外,考克多電影在電影美學和技巧上也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讓-考克多最有名的電影是他的詩人三部曲:《詩人之血》(Le Sang dun poète, 1930年 )、《奧菲斯》(Orphée ,1949年 )、《奧菲斯的遺囑》(Le Testament dOrpheus,1960年)。另外,他還導演過根據童話故事改編的《美女與野獸》(La Belle et la bête, 1946年),並獲得廣泛讚譽。考克多的電影開創了一種神秘的、象徵色彩濃厚的、詩意的表達風格。
在考克多導演的每一部電影中,男主角都是讓-馬雷(Jean Marais),他被人們認為是讓-考克多的多年的伴侶,他也因為考克多的電影而成了當時法國電影界最知名的男影星之一。在《奧菲斯》中,劇中人奧菲斯(讓-馬雷飾演)伸開雙手,穿過鏡子進入另一個世界的鏡頭,成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考克多自己也是《奧菲斯的遺囑》的主角,他扮演自己,一個存在於現實和虛幻之中的詩人。考克多詩人的語言和思想,貫穿在自己的電影之中。考克多自己的素描作品、自己手書的詩文、自己朗誦的詩句、自己的場景設計常常就是電影中的重要內容。在《詩人之血》中,繪畫者所畫的嘴唇活動起來,並且被帶到畫家的手掌上去;一群打雪仗的少年,把一尊雕塑作為雪給挖得無影無蹤。許許多多這些超現實主義風格的想像和設計,可以讓我們把考克多與達利和路易-布努埃爾等其他超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並列在一起。
許多當年的藝術家都是考克多的好友。在一部關於考克多的紀錄片中,考克多在談到他導演的電影《奧菲斯的遺囑》時曾說,他請名人們出演他的電影,不是因為他們是名人,而是因為他們是他的朋友。《奧菲斯的遺囑》是考克多導演的最後一部電影,在這部電影中,考克多的好友、畫家畢卡索作為演員參與其中的演出,據說那是畢卡索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作為演員拍電影。在《奧菲斯的遺囑》中,當年在特呂弗的《四百下》中扮演安托萬的還是少年的讓-皮埃爾-勞德,也有客串演出,雖然他的戲只有短短几分鐘。
當年美國電影大師查理-卓別林訪問法國時,曾專門作為考克多的客人去拜訪了考克多的工作室。這足以說明考克多在法國文化藝術界的分量和地位。1955年,考克多入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同年,比利時皇家科學院接納考克多為院士。1956年,劍橋大學授予考克多榮譽學位。
除了電影之外,考克多還活躍在舞台劇的藝術創作和實踐上。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劇當年在巴黎演出時,考克多就與斯特拉文斯基有過密切的合作,包括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伊狄浦斯王》等名作,都是與考克多合作的成果。
20年代早期,在考克多摯愛的同性戀人、一位年輕的小說家因病去世後,考克多曾經藉助吸食鴉片來擺脫痛苦,後來他在療養過程中戒掉了鴉片。也有一種說法是,考克多是藉助鴉片的作用來體驗一種虛幻的感覺。他還把自己吸食鴉片的感覺和經歷寫成了有名的《鴉片》一書。
關於讓-考克多,還有不少有趣的事件。
有意思的是,中國的文壇巨匠魯迅先生,曾在1928年的一期《朝花》周刊上,發表過他翻譯的讓-考克多的雜文《雄雞和雜饌》。魯迅並且在序文中向中國讀者簡單介紹了讓-考克多:“一個現代的法國人,也能作畫,也能作文,自然又是很懂音樂的罷了”。也許,這是讓-考克多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國內文化界吧。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是關於世界知名的飾物品牌卡地亞。據說,卡地亞聞名於世的三環戒指,就是創始人Louis Cartier於1924年親自設計並送給他才華橫溢的好友讓-考克多的。卡地亞三環戒指用代表友誼的白金、象徵忠實的黃金和表示愛情的玫瑰金,三個金環合而為一,至今世界各地的人們仍用它來表達真誠的愛。
讓-考克多用電影、繪畫、詩作、小說、舞台等等藝術形式,展現一個藝術家的靈魂和思想,他給世人留下了豐富而珍貴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