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氣鬼”慷慨起來

軒軒帶了一輛嶄新的電動車來到社區公園,小朋友都羨慕地圍了上來,這個說:“軒軒,給我玩一下,好嗎?”那個說:“我跟你一起玩吧。”還有一個不會講話的小妹妹更是直接,小手直指軒軒手中的小汽車……軒軒漲紅了臉,抱緊了汽車,連聲說:“不行,這是我的,這是我爸剛給我買的!”小朋友都失望地扭頭向媽媽“告狀”:“軒軒真小氣。”

兩三歲的幼兒總是被冠以“小氣”的名頭,其實,不是他們不願意為別人構想,只是受限於“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才無法顧及到他人的感受,家長大可不必因此而責怪他們。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開始懂得區分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他們對自己的衣帽、玩具、食物都能認識了,不許別人碰自己的東西,怕別人拿走,這是符合這個年齡孩子特徵的正常表現。

“小氣鬼”之小現狀

·食物不肯給別人吃。看一個孩子是否大方,大人往往會說:“寶寶,餅乾給阿姨吃一塊好嗎?”當然,這種考驗往往是以孩子抱緊了食物說“嗯——”為結局的。

·玩具不願借別人玩。一旦家裡來了小客人,家長讓孩子把好玩的玩具讓給小客人時,都比較困難。更有甚者,小客人摸什麼,孩子就不讓玩什麼。

·媽媽也是自己的。看到媽媽抱別的孩子,有的寶寶就會生氣,甚至大哭大鬧。他們會覺得,媽媽不跟自己好了。

·受不得半點委屈。小朋友不小心踩了孩子的鞋,孩子則馬上翻臉說,“把我的鞋踩髒了,我不和你玩了。”

……

孩子中類似小氣的行為還真不少,除了這些典型的事例外,小氣孩子一般還具有以下特徵:做事愛講條件;缺乏同情心;適應能力較差;嫉妒心強;做事比較猶豫,缺乏果斷性。

“小氣鬼”之所以然

·孩子身邊人員的“小氣”行為與不良教育的影響

·父母及家人過於溺愛孩子,使孩子養成了獨食、獨玩等不良行為習慣

·孩子缺乏交往,沒有機會體驗到與人分享的快樂

·有的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孩子的一些要求不易滿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小氣鬼”之慷慨篇

“小氣”的孩子時間長了很難與小朋友們友好相處。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豁達大度,能夠寬容別人。那么該怎樣培養孩子慷慨待人的品格呢?
行為糾正:家長首先要讓孩子明白,家裡好吃的東西並不只是他能吃,好玩的玩具人人都能玩。現在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如果家長只知道一切為了孩子,一切讓給孩子,孩子沒有了爭搶、沒有分享,他自然就不懂什麼叫大方,什麼叫慷慨了。

樹立榜樣: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著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作用,為孩子樹立學習與模仿的榜樣,是父母的首要任務。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首先做到慷慨待人。如在家裡上敬老,下讓小,夫妻之間不要斤斤計較;鄰居家來借東西時,應熱情地借給人家;主動把好吃的東西拿出來與人共享等。此外,家長要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尋找慷慨的榜樣,讓孩子在與這類夥伴長期交往的過程中學得慷慨起來。

正確引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應儘量為孩子提供一些練習分享的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如買回來的糖果不要全部給孩子吃,要讓孩子親自把糖果分給家庭成員,與家人共享;玩耍時,引導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心愛的玩具,讓他體驗共同遊戲的樂趣。在這些練習中,家長應對孩子的每個慷慨之舉作出表揚,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體驗,促進其慷慨行為的進一步發展。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強求孩子慷慨。如果別的孩子一要他心愛的玩具,你就強迫他給別人,這會讓孩子覺得分享毫無樂趣,只是一種不得不承擔的不愉快的義務而已,不利於慷慨之心的自然成長。

3歲以後的孩子,隨著社會交往的增多,隨著心靈的成長,會逐漸變得慷慨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