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義
變通有著深刻的含義,變,即變化、變革、改革創新;通,即通暢、通達、和諧發展。
古語道:“不變不通,不變難通,小變小通,大變大通。”這些是成功經驗。
變通的意義就在於:一是變通才能夠快速高效寫好文章;二是變通才能夠創新出奇;三是變通才能因勢索取、因時取宜;二、變通才能夠成就個性、完美自己。
總之,變通即是創新,變通可以抓住機遇,變通可以充滿生機與活力,變通能夠破解難題,走在前列。時代需要變通,發展需要變通,一切需要變通。變通能夠多一點,創新發展就能快一些。
策略、效用
寫作是語文能力和素養的綜合體現,也是複雜的思維活動。在作文過程中,雖然要講究文字功夫,但付諸文字前的思維訓練更為重要。就目前的考情來看,要提高作文質量,必須提高認識水平與思維技能。尤其要注意辯證思維,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變換角度看問題,追求新視角、新發現;要突破思維定勢,學會將直覺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思維、聚斂思維和聯想思維靈活地運用於作文中,激活思路。
1、針對作文命題進行變通思維,寫作才會得心應手
每年高考過後,有心的考生會發現,高考的作文命題形式千變萬化,然而前後命題之間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么,學會將各個命題進行變通,就掌握了考場作文的主動權。
讓考生學會變通,不是鼓勵大家去套用已經寫過的高考優秀作文,而是提醒他們對過去的命題或自己所喜歡的文章好好思考。這樣,在面對一個新的命題時,考生至少在思想上就做好了充分準備。
現就高考作文題來說明變通的可行性。例如北京曾出現過的高考作文題“規則”和“轉折”,這兩者間看似沒聯繫,但是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由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這個轉折中是不是應該特別講究“規則”?還有,考生可能猜不到“感情親疏對事物的認知”和“雜”這樣的題目,卻能一下子找到二者中的聯繫,思想上的“雜”必然影響對事物的認知。
2、將好素材進行變通,同樣成就好文章
經過研究發現,高考命題雖千變萬化,但年年有人利用同一篇材料寫出優秀作文。請看下面例子:
唐代的李白,年輕時一心想出仕,但是他在宮廷之中偏偏得罪官僚,弄得仕途極不得志。於是他躍出官場,流連忘返於名川麗山。細想想,太白的行為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李白屬於自由的精靈,躍出官場,出人意料;步入大自然,情理之中。(《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2005年全國卷Ⅰ)
考生可將以上作文素材進行變通:“宮廷雖是李白夢寐以求的地方,但是這個位置卻束縛了自由思想,使自我價值不能得以體現,於是他選擇了退出。當李白來到名山大川之中時,他的才華得到了盡情的展示,於是在這個位置上成就了一代詩仙的美好名聲”。這樣一來,就吻合了2005年全國卷Ⅱ的作文題《位置和價值》。
考生還可這樣變通:“李白走出宮廷,走進祖國的山山水水,讓後世忘記了他的種種不得意,銘記著他的自由思想和傲骨……”這又符合了2005年全國卷Ⅲ的作文題《忘記和銘記》要求。
屈原、李白、杜甫、陶淵明、蘇軾等文化名人,在每一年的高考優秀作文中都可以見到。這個事實告訴考生,只要我們學會變通,作文材料用不完。
3、角度變通可出新
文貴出新。“新”從何處來?只要在分析的角度上改變一下,新意就有了。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文章可以引出如下話題:①感情親疏對同一事物所作的判斷有差異;②人貴有自知之明;③答案是豐富多彩的;④勸告也是一門藝術;⑤政治清明需要廣開言路等。考生從這裡應可領悟到,無論是以此文為行文材料,還是以此文作為論據,變通一下就會有許多新的見解。
4、變通“模式”,出新奇求效益
記敘、說明、議論文體的寫作,其結構有一些“模式”、“套路”,既要看到“大體須有”,這是寫作實踐的總結,又要看到“定體則無”,事物總是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必須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既有所借覽,又有所變通。
迷霧導航
1、迷霧
⑴變而不通。雖然進行了變化,但是,卻沒能夠達到合情合理,即變化之後違背邏輯事理或生活常識。
⑵通而未變。內容雖通達,然而由於缺乏變化,給讀來缺乏新意、缺乏亮麗。
2、導航
做人處世寫文章事要學會變通。博恩·崔西給青年人的忠告:很多事情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沒有遵循變通這一成功原則。
變通,就是以變化自己為途徑,通向成功。哲學家講:“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想要改變環境,就必須改變自己。”
學會變通,是做人做事之訣竅,是寫好優秀作文之高招。
⑴學會變通要審時度勢、打破常規:一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即靜與空;二是學會換位思考;三是要打破常規。
⑵學會變通要藉助外力為我所用,藉助別人的力量,自己就可以變得強大起來。
⑶要有勇氣應對變化。勇氣是人的一種非凡力量,它雖然不能具體地去處理某一個問題,克服某一種困難,但這種精神和心態卻能喚醒你心中的潛能,幫助你應對一切變化和困難。
⑷要有信心開發潛能。人的天性里有一種傾向:如果將自己想像成什麼樣子,就真會成為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