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剛經的方法學

讀金剛經的方法學

《金剛經》以十分簡明的文字和生動的比喻,精緻地表述了佛教有關世界上一切事物皆空幻不實,因而不應執著或留戀的思想。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金剛經》

佛學東傳中華以後,各類經典被一而再再而三的翻譯成漢文,但大多以內容深奧或卷帙浩繁的緣故,不易流行,倒不及幾部簡化的袖珍般的經典廣受僧俗各界的歡迎。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金剛經》和《心經》,以十分簡明的文字和生動的比喻,精緻地表述了佛教有關世界上一切事物皆空幻不實,因而不應執著或留戀的思想。本書則通過講述歷史故事、歸納經義要點、解釋名詞概念等多種手法的結合運用,向讀者提供了一個通俗明曉的現代讀本,並附《心經》通讀串講,從而使讀者對佛經的基本思想有一個結構性的了解。

作者簡介

東方橋,原名唐華。1931年生。日本東京大學哲學博士。中國台灣政治大學教授,主授邏輯、哲學史和先秦諸子。著述宏富,有《中國原儒哲學思想史》、《中國易經變化哲學原理》等五十餘種專著問世。其獨創的寓哲理於翰墨的“哲學慧鏡”為海內眾多名家和文博藝術館所珍藏。

目錄

走近東方橋

第一章 圓的哲學

第一節 形而上的大概念

一 美麗的喜悅

二 圓的比喻

三 形而下的比喻

四 《金剛經》的命名

五 《金剛經》的歷史

第二節 翻譯《金剛經》者

一 翻譯者是誰

二 編輯《金剛經》者是誰

三 誰是記錄經典的人

四 釋迦夫子的遺言

五 女皇帝是誰

第三節 如是我聞的大概念

一 形而上的如是我聞

二 一時的大概念

三 希有世尊的大義

四 一切眾生的概念

第四節 金剛大舞台大銀幕

一 兩位主角是誰

二 吾愛吾師

三 先覺覺後覺

四 背起您的金剛劍

五 “人”是不會死的

第五節 十方虛空的概念

一 什麼是十方虛空

二 行雲流水無所住的比喻

三 無為與說法的比喻

四 釋學無邊

五 釋學無法強為法

第六節 一相沒有相概說

一 為了教化而設相

二 實證一無所得的比喻

無為與有為的比喻

四 釋迦夫子說教的時間表

五 小結論的比喻

第七節 般若波羅蜜比喻

一 破般若波羅蜜之名

二 哭的大智慧

三 登堂人室的比喻

四 忍辱分身割肉的比喻

五 釋迦夫子說了五個“語”的比喻

第八節 施捨的比喻

一 施捨是不容易的

二 你的心是什麼心

三 釋學中有五種眼睛

四 否定否定再否定

五 肯定肯定再肯定

第九節 文化與宗教的歷史哲學

一 中國的文化歷史哲學

二 堯舜時代的禪讓思想

三 夏商周三代的天人思想

四 孔子的新人文思想

五 釋學來中國

第二章 《金剛經》內容歸納分析

第一節 佛教徒的世界大概念

一 自在的孤獨園生活

二 須菩提讚美他的老師

三 讓我們進入無餘涅盤

四 大宇宙自強不息的妙行

五 如來就是道體

六 舍四相的竹筏比喻

七 無為法的思想

八 佛法非法的比喻

第二節一相無相的大義

一 實無所行的比喻

二 人身如須彌山王的比喻

三 恆河沙數的比喻

四 經在佛塔在的比喻

五 三十二相的變化世界

六 清淨心的比喻

七 最上乘的經典

八 果報無數的比喻

第三節 究竟無我的大概念

一 究竟無我的比喻

二 三心不可得的比喻

三無處不是福

四 一切法相了不可得

五 釋迦夫子沒有說法

無法可得的方法

七 淨心行善不住的比喻

八 福德與智慧是無法可比較的

第四節化無所化的大義

一 有教無類的度化

二 須菩提起傲慢心

三 無斷無滅的生化原理

四 不受不貪才是真菩薩

五 威儀寂靜的如來道體

六 一合理相不可住

七 知見不生的概念

八 應化非真下課的大概念

九 記夢中夢的故事

第三章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名篇選讀

第一節 人物故事

一 舍利子是什麼樣的人物

二 舍利子去找釋迦牟尼

三 一年後的舍利子

四 阿難是誰

第二節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一 《心經》名篇選讀

二 名詞說明

三 語體文《心經》選讀

四 詩選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