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語, 梵語vijn~a^na-a^ha^ra,巴利語vin~n~a^n!a-a^ha^ra。四食之一。指認識作用。以精神為主體而保持生存狀態者,稱為識食。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一苦樂品(大二·六五六下):‘彼云何為識食?所念識者,意之所知,梵天為首,乃至有想無想天,以識為食,是謂名為識食。’[雜阿含經卷十五、長阿含卷八眾集經、俱舍論卷十、黃檗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相關詞條
-
識食體證
若無此識;彼識食體,不應有故。 無漏識等,破壞有故;於彼身命,不可為食。 亦不可執無漏識中,有有漏種,能為彼食。
-
咁至識食
《咁至識食》是一類找尋特色食肆和美食的節目,由張嘉玲監製。
節目簡介 人物 每集簡介 -
識
識的含義是 知道,認得,能辨別。佛教術語是指人的意識、心智、生命力、理智、分別能力。在早期佛經中,它經與心(Citta)、意(Manas)混用,在意義上...
字形字義 漢字演變 古籍解釋 佛學六識 佛學八識 -
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梵文:आलयविज्ञान,音譯ālaya-vijñāna),又譯為阿梨耶識。阿賴耶在梵文中的原意為:藏,能藏、集藏,阿賴耶識即是指能夠集藏分...
由來和涵義 佛法的根本識 佛門古今焦點 闡述阿賴耶識 玄奘大師闡述 -
大乘顯識經
賢護白佛言:“世尊,眾生雖知有識,如寶閉在篋中不顯不知。 賢護白佛言:“不也,世尊,芽無所止。 “如是,賢護,識之在身止無處所,非眼、非耳鼻舌身等。
簡介 部分經文 -
食筍
稱筍為玉版,始於蘇東坡。 此州乃竹鄉,春筍滿山谷。 ①龍蛇,虎豹,用之形容筍。
名稱 簡介 營養分析 編輯本段食竹筍文化歷史 名人談食竹筍 -
九種食
佛學名詞,包括世間食四種,出世間食五種。
《佛學大辭典》中的解釋 《三藏法數》中的解釋 -
識神
道教認為識神是人認識世界和操控身體行動的意識體,它屬於後天的意識。《太乙金華宗旨》中記載識神是依靠魄而存在的,是一個有形的凡心,它作為整個身體的主要核心...
詳細 總結 -
識鑒
識鑒是一個詞語,拼音是shí jiàn,意思是見地和鑑別人才的能力。
出處 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