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赫學派

謝赫學派

近代伊朗伊斯蘭教什葉派教義學派之一。由巴林籍伊斯蘭學者、謝赫艾哈邁德·艾哈薩伊(Shaykh Ahmad al-Ahsa’i,1753~1826)在伊朗創建。

基本介紹

謝赫學派(the Shaykhi School)
它是從十二伊瑪目派內部分化出來,在伊斯法罕學派學說基礎上發展而成的一個新學派,其教義思想有別於什葉派的十二伊瑪目派和蘇菲派。

主張包括

學派的基本教義主張包括:(1)關於信仰安拉。認為信仰的宗旨在於追求真理,求知者與認知的對象之間有某種相似性,才能達到真理,既然人與安拉之間沒有相似性,因而人不能認知安拉的本體,相信安拉的意志為創造的根源,源自安拉的知識分為兩類:與安拉的本體密不可分的基本知識和安拉創造過程中產生的創造知識,由此又形成安拉兩種不同的屬性。(2)關於信仰諸先知。認為先知是介於人與安拉之間的中介,先知與安拉之間沒有相似性,人與先知之間亦沒有相似性;但先知不僅是安拉選定的傳達天啟的使者,而且是才智超群、品質優秀的典範,其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非蘇菲“完人”可以達到。(3)關於信仰伊瑪目。相信源自安拉意志的第一個造化物是“穆罕默德之光”,由此光產生“伊瑪目之光”,繼而產生“信士之光”,以至無窮,故伊瑪目為安拉創造世界的工具和最終原因,世人只能通過伊瑪目這一中介,理解安拉及其恩典。(4)關於世界的本性。相信在物質世界與精神之間存在著一個中間世界,稱為“原型形象世界”,它是世界的本原,認為現實物質世界的一切事物,在原形世界皆有其對應物,皆源自原形世界,故人有兩個身軀,一個存在於物質世界,一個存在於原形世界,進而認為,隱遁的第十二代伊瑪目並非隱居於世人莫及的兩座伊瑪目城(十二伊瑪目派之說),而是居住在遠離塵世的原形世界,虔誠的求知者雖不能面見,仍可通過虔修,獲取伊瑪目的神秘知識。(5)關於信仰的基礎。什葉派以信安拉、信先知、信死後復生、信伊瑪目、信安拉主持正義為信仰的“五基”或五項原則。謝赫學派對此提出修正,認為信安拉與信安拉主持正義實為一項原則,稱為“安拉的知識”,而信死後復生為信先知的一部分,應予合併。故在保留什葉派三項原則的同時,增補信隱遁伊瑪目的代理人(由一個不同於蘇菲“完人”的虔誠、博學的“完全什葉”作為隱遁伊瑪目的代理人,向世人傳授伊瑪目的知識),統稱為“信仰四基”。謝赫學派因在一系列教義、教理原則上不同於自視為正統的十二伊瑪目派,後來被斥為“異端”而受到壓制,19世紀以後漸衰。該派思想曾對巴布教派運動產生重要影響。該派信徒現有50萬,20萬分布於伊朗,30萬分布於伊拉克和波斯灣沿岸國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