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謝立惠,教授。1907年4月生,安徽無為人。1931年畢業於中央大學(49年更名南京大學)物理系。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1939年任南京中央大學實驗中學、合肥廬州女中教師,廣西大學、重慶大學講師。1939年-1949年任重慶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重慶國立女子師範學院教授、交通大學教授。九三學社與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發起人之一。建國後,歷任重慶國立女子師範學校、北碚西南師範學院院務委員會副主任、教授。1953年-1958年,任西南師範學院教授、院長,重慶大學教務長,重慶市人民政府委員。1958年後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院長顧問、院長,四川省物理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四川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第一、二屆理事長,四川省科協主席、名譽主席,重慶市人民監察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成都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名譽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第一、二屆中央理事會理事、第三、四屆中央委員、第五至七屆中央常委,中國科協常委。1989年1月初當選為九三學社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任。1992年被推選連任九三學社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任。同年7月當選為九三學社第三屆四川省委名譽副主委。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至七屆全國政協常委。1997年7月因病逝世,享年90歲。
人物經歷
謝立惠,曾用名謝柳民、謝伯堅;漢族,1907年4月23日出生於安徽省無為縣。祖母是國小校長,父親謝季翔是中學生物教員,父舅輩中有三人早年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其中一人與陳獨秀十分熟識。他們對他後來走上科學救國與參加民族解放鬥爭的道路有很大的啟蒙影響。
求學時期
謝立惠7歲入私塾,13歲插班考入蕪湖南岸國小高年級,14 歲(1921年)考入南京高師附中,1927年考入中央大學數學系,二年級轉入物理系。他以全校安徽籍學生前20名的優秀成績,每學期均獲得安徽省政府的獎學金,同時他還在校圖書館整理圖書做清潔,三年級開始在附近的私立五卅中學兼數學課,半工半讀解決學費和生活費。1928年在校加入“中華自然科學社”,開始從事科普活動。同年,謝立惠與進步學生一起參加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五三慘案”的愛國學生運動,並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外圍組織“大地社”。
工作時期
1931年,謝立惠在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後,留校任中央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數理化教員,積極參加了“九一八”事變後的抗日救亡學生運動。1932年被迫離開南京到合肥六女中任教,同年秋經顧衡(中央大學同班同學,1935年犧牲)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主要從事交通聯絡工作,同時組織進步學生成立“朝曦讀書會”,在學生中發展地下黨員(如李靜一等),宣傳抗日愛國民主思想。這個讀書會”大部分成員後來到延安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7年初,謝立惠到重慶大學數理系任講師,1939年冬任教授,1946年任物理系主任,直至重慶解放。在此期間,他一方面兼任幾所大學的教學工作,另一方面,他參與組織成立了“自然科學座談會”(非公開的進步組織),後又參與發起成立了”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簡稱“中國科協”)和九三學社。同時他還積極支持和參與愛國學生運動,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4年至1946年,經重慶地下黨負責人同意,謝立惠曾兼任重慶國民政府軍令部技術室研究員,參加雷達研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由於當時設備條件的限制,雷達工作試製沒有完成。
解放後,他長期工作在高等教育戰線。1951年,他參與籌建西南師範學院,1952年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西南師範學院院長,1954年任副院長。1956年定為二級教授。1958年由國務院任命為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院長,1978年任副院長,1983年任院長顧問,定為一級教授。如今,已進入耄耋之年的他仍然關注國家科教事業的發展。
個人榮譽
謝立惠曾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成都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九三學社四川分社副主委,成都分社主委。中國科協常委、四川省科協主席。四川省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電子學會理事、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長。現任九三學社中央參議委員會副主任。
為了表彰他的光輝業績,1982年,中國物理學會頒發他在物理教學及科研方面辛勤工作50年榮譽證書;198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從事科技工作50年榮譽證書;1988年,國防科工委因他從事國防科技工業30年,授予他“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書”。1990年,國務院為表彰他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突出貢獻,首批批准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參加社會後動
參加“中華自然科學社”
謝立惠於1928年春參加的“中華自然科學社”,是1927年左右由一批愛國青年大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的民眾團體。建社的積極分子有楊浪明、鄭集、余瑞璜、屈伯川、吳學周、方文培、李銳夫、盛彤、李達等,主要活動是出版社訊及科普刊物《科學世界》。謝立惠曾擔任第二屆社長及多屆理事。抗日戰爭開始,社員四散。1937年,謝立惠以自己的住處為聯絡點著手恢復社的組織。恢復活動後的總社設在重慶沙坪壩中央大學,謝立惠擔任組織部主任(後改由沈其益擔任)。“中華自然科學社”後來發展有社員2000多人,全國主要大城市及某些歐美地區都設有分社,社員中有許多是我國科技界知名人士。
1939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周恩來的領導下及重慶《新華日報》社社長潘梓年的指導下,謝立惠參加了由進步科學家組成的“自然科學座談會”,成員有近20人,經常參加活動的有梁希、潘菽、涂長望、金善寶、乾鐸、李士豪、謝立惠等約10人左右,每兩周開會一次,從1939年到1946年春,很少間斷;開會的主要內容是學習和討論《新華日報》上的重要社論與檔案,研究有關工作。1940年春開始,自然科學座談會的五位教授(包括謝立惠)負責編輯了《新華日報》的“自然科學副刊”,普及科學知識,宣傳抗日救國主張。
1944年,“自然科學座談會”根據周恩來的建議,積極團結更多的科技工作者,著手組織公開的進步學術團體。1944年底,“自然科學座談會”擬訂了《組織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緣起》的檔案,寄往國統區各大城市知名科技工作者,發起成立“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很快就很到了著名科學家竺可楨、李四光、任鴻雋、丁燮林(即丁西林)、嚴濟慈等及其他科技工作者100多人的回響,遂於1945年7月1日在重慶沙坪壩成立了“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簡稱“中國科協”)。第一屆理事長是竺可楨,監事長是李四光,總幹事是涂長望,謝立惠是組織幹事,負責聯絡會員及組織會議等工作。謝立惠曾多次參與組織中國科協舉辦的學術活動及講座,並親自主講“雷達的原理及功能”。抗戰勝利後,中國科協總部遷往南京。
1949年5月,“中國科學社”、“中國自然科學社”、“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和“東北自然科學研究會”聯合倡議召開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1950年8月,在這個代表會議上,決定成立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簡稱“全國科聯”)及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簡稱“全國科普”)。謝立惠以團長身份率西南科學工作者代表團出席了會議。會上謝立惠當選為全國科聯委員。1956年,他以團長身份率四川省代表團出席全國職工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積極分子大會。1958年,“全國科聯”與“全國科普”聯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今中國科協),謝立惠當選為中國科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並是四川省科協的主要負責人之一。1978年他積極參與恢復“四川省科協”活動。1980年,他當選為四川省科協主席,1986年當選為四川省科協名譽主席。
1939年在重慶成立的“自然科學座談會”,實際上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團結科技教育界進步學者的重要紐帶之一。“座談會”的成員除定期聚會外,還經常應邀到化龍橋紅岩村《新華日報》社和八路軍辦事處參加紀念會、聯歡會、座談會及報告會等,包括聆聽周恩來傳達毛澤東主席的《論持久戰》的報告。1943年12月,他參加了周恩來為梁希教授60壽辰舉行的宴會(“自然科學座談會”7人應邀作陪)。1945年,毛主席到重慶國共談判期間,接見了“自然科學座談會”的部分成員(包括謝立惠)。不久,董必武同志與王若飛同志又接見了包括謝立惠在內的“座談會”部分成員及其他同志10餘人,著重講明毛主席來重慶談判的重大意義。在此期間,謝立惠還為《新華日報》修理收音機與收發報機,並將收音機改裝成收音與收報兩用機,為當時南方局與延安中央的通訊聯繫做出了貢獻。
組織成立“民主科學座談會”
1944年冬,著名科學家許德衍、潘菽、勞君展、黃國璋、稅西恆等人,組織成立“民主科學座談會”,宗旨是發揚“五四”精神,“民主團結,抗戰到底”。形勢的發展要求進一步擴大愛國抗日統一戰線,前述“自然科學座談會”決定併入“民主科學座談會”,由潘菽介紹,謝立惠等陸續加入“民主科學座談會”。不久該組織改名為“民主科學社”。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告無條件投降,9月3日正式簽字。為了紀念這一偉大勝利,“民主科學社”改名為九三學社,謝立惠參加了發起組織工作,翌年五月四日,九三學社正式成立。
1946年10月,九三學社重慶分社成立,謝立惠等15人被推選為理事。他以重慶分社負責人的身份與其他民主團體聯合,闡明反對蔣政權的反動獨裁政策,如發表聲明或宣言反對“偽國大”召開,反對美軍暴行,支持愛國學生的正義行動等。從1946 年到1949年,謝立惠和愛國青年學生站在一起,積極支持和參與“抗美暴行”運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爭溫飽、爭生存”運動,並曾走在學生示威遊行隊伍的第一排。
1950年,九三學社調整中央領導機構,謝立惠為九三學社中央理事會15位理事之一,負責重慶分社的恢復重建工作,後任重慶分社副主任委員。1958年他調到成都後,任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副主委及成都市主委。50年來,他為九三學社的成長與發展,為貫徹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為團結廣大高級知識分子,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教學工作
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覆同意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決定將原國立女子師範學院與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合併更名為西南師範學院(現為西南師範大學)。1951年5月,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決定從重慶大學調謝立惠任西南師範學院第一屆院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缺主任委員)主持全院工作。1952年11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謝立惠為西南師範學院第一任院長。1954年西南行政區撤銷,當他知道要派幹部來西師擔任領導工作後,他主動提出改任副院長,讓新來幹部任院長。在此期間,他為這所西南地區培養中學教師的徭籃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58年春,謝立惠奉調到建院不到兩年的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任院長。他主管教學工作,深入各系、所進行調查研究,強調加強基礎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始終狠抓基礎課和實驗課的教學質量,鼓勵教師實行啟發式教學,積極組織和推動教學改革,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
1983年,謝立惠率中國電子學會在職教育考察團赴美考察一月,回國後認為盛行於西方的繼續教育體系很值得我國借鑑,提出辦好繼續教育的意見和建議,發表了《要充分認識繼續教育的重要性》的論文。
工程高等教育改革研究
1979年以來積極從事工程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曾先後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出“加強基礎,培養高水平的電子科技人才”、“發揮優勢,在高等學校設定重點專業”、“積極發展電化教學”、“高等學校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等主張,並在有關報刊上發表了相應的論文,對推動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謝立惠幾十年如一日地耕耘在高等教育戰線,戰鬥在黨的統一戰線,活躍在科協工作戰線。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為人謙和,善於團結同志。他胸懷坦蕩,淡泊名利,光明磊落,一身正氣,德高望重,深受同行及師生的敬佩。
1987年4月,在謝立惠從教56周年暨80壽辰時,四川省科協送給他對聯題詞是:
科壇興協會寰宇率先飛賢士
學者探雷達神州電子立新篇
九三學社成都分社送給他的橫幅題詩是:
民主鬥士,科學初倡;憂國憂民,不餒惡傷。
教壇巨擘,業精技良;誨而不倦,桃李芬芳。
建社元勛,統戰益揚;默然應命,有功卻藏。
耄耋愈壯,耕耘如常;松鶴遐齡,為頌為皇。
人物簡歷
1907年4月23日 出生於安徽省無為縣。
1927年9月-1931年6月 在南京中央大學數學系、物理系讀書至畢業。
1931年9月-1932年1月 在中央大學附中任教。
1932年2月-1934年6月 在合肥六女中任教。
1934年7月-1935年9月 在梧州廣西大學物理系任講師。
1935年10月-1937年1月 在合肥廬州女中任教。
1937年2月-1951年4月 在重慶大學數理系、物理系任講師、教授、系主任。
1951年5月-1958年4月 在重慶西南師範學院任院長、副院長、教授。
1958年4月- 在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任院長、副院長、顧問。
主要論著
1 謝立惠.打好基礎,培養高水平的電子科技人才。電子科學技術,1979 (6):15-18.
2 謝立惠.高等科技院校設定重點專業問題.人民教育,1981(4):4-7.
3 謝立惠.中國科協史上值得回憶的一頁,中國科協通訊,1981(51):1-7.
4 謝立惠.努力提高教育質量,積極發展電化教學.見:中國電子學會1982年會論文集.
5 謝立惠.加強高等教育研究,探索教育規律,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電子高教研究,1982(1):3-10.
6 謝立惠.要充分認識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大自然探索,1983(4):1-6.
7 謝立惠.我在合肥做黨的工作的回憶.合肥革命史資料研究,1983 (4):1-9.
8 謝立惠.新華日報與自然科學座談會.新華日報的回憶(續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272-285.
9 謝立惠.對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問題的商榷.電子高教研究,1984 (2).
10 謝立惠.高等學校當前應積極搞好教學改革.電子高等教育,1985 (1):5-8.
11 謝立惠.關於工科高等教育改革的建議.教學研究,1985(2):1-5.
12 謝立惠.九三學社的成長和戰鬥歷程,四川統戰工作史料,1985 (3):37-45.
13 謝立惠.中國科學工科者協會的建立和發展.中國科學家回憶錄,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234-247.
14 謝立惠.抗戰期中的重慶“自然科學座談會”及其演進.南方局黨史資料(文化工作),重慶出版社,1990:255-266.
15 謝立惠.從科學座談會到九三學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西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124-131.
16 謝立惠.回憶在重慶大學任教時期的活動片斷.重慶大學校史研究資料,1990(13):21-55.
社會評價
謝立惠為中國教育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從1931年起,謝立惠在教育崗位上辛勤工作近60年,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1937年至1950年,謝立惠在重慶大學數理系任教期間,除了擔任多門課程的講授外,還兼任數理系實驗室主任。他一貫主張要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他擴建了普通物理實驗室,新建了電磁學和無線電實驗室,並編寫了這三門課程的實驗講義,還親自設計製造了一些買不到的實驗儀器,修復了一些已損壞的儀器設備。1951年至1958年在西南師範學院工作期間,他在物理系新建了電動力學和無線電技術實驗室。1958年調到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任院長後,主管教學工作,十分重視實驗室建設,為該校辦成新型的無線電高等學府貢獻了力量。
1937~1950年,謝立惠在重慶大學任教期間,還在原中央大學、復旦大學、兵工學校大學部、重慶女子師範學院、中央工校、西南工專等校兼課。1951年以後,他在西南師範學院、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工作期間,在擔任繁重行政工作的同時,也堅持在培養人才的教學第一線。幾十年來,他講授的課程有:微積分,微分方程,高等微積分,普通物理,電磁學,理論力學,電動力學,光學,無線電原理,套用電子學,無線電技術,電磁場理論等十幾門課程。他一貫堅持嚴謹治學的教風,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他的講課講究教學藝術,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深入淺出,富有啟發性和吸引力,深受學生歡迎。經他親自授課的學生近3000人,他們之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不少人是我國目前科技戰線的中堅和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