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邦達爾丘克

謝爾蓋·邦達爾丘克

謝爾蓋·邦達爾丘克(Sergei Bondarchuk,1920年9月25日-1994年10月20日 ),男,出生於烏克蘭赫爾松斯基,俄羅斯導演、演員、編劇。 1948年畢業於VGIK,隨後參加電影的演出,也從事劇本寫作和導演的工作,是1960年列寧獎的得主。代表作有《牛虻》、《墨西哥萬歲》、《草原》、《戰爭與和平》等。

基本信息

演藝經歷

謝爾蓋·邦達爾丘克 謝爾蓋·邦達爾丘克

1937到1938年他在Rostov的劇場擔任演員。

1948年後參加電影的演出,也從事劇本寫作和導演的工作。

1963年拍《人類的命運》面蜚聲歐美影壇。

從1971年起,開始在VGIK教授表演課程,幾乎參與自己每一部導演影片的演出。非常擅長改編文學史詩作品,如《戰爭與和平》、《滑鐵盧》、《包利斯·戈多諾夫》。

八〇年代末期,他開始籌拍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這是他第三度改編肖洛霍夫的作品,也因為資金的問題讓這部蘇俄和義大利合資的超級巨片,在接近完成時喊停。

邦達爾丘克1994年病逝於莫斯科,《靜靜的頓河》則在擱置近15年後完成後制。

主要作品

演員作品

牛虻 Ovod (1980)

墨西哥萬歲 Que Viva Mexico! - Da zdravstvuyet Meksika! (1979)

草原 Step (1979)

Oni srazhalis za rodinu (1976)

Bitka na Neretvi (1970)

戰爭與和平(三) War and Peace (1968)

戰爭與和平 (二) Vojna i mir II: Natasha Rostova (1967)

戰爭與和平 (三) Vojna i mir III: 1812 god (1967)

Seryozha (1960)

一個人的遭遇Sudba cheloveka (1959)

跳來跳去的女人Poprigunya (1956)

奧賽羅Otello (1956)

導演作品

Boris Godunov (1986)

草原 Step (1979)

Oni srazhalis za rodinu (1976)

滑鐵盧戰役 Waterloo (1970)

戰爭與和平(三) War and Peace (1968)

戰爭與和平 (二) Vojna i mir II: Natasha Rostova (1967)

戰爭與和平 (三) Vojna i mir III: 1812 god (1967)

一個人的遭遇 Sudba cheloveka (1959)

編劇作品

Boris Godunov (1986)

草原 Step (1979)

Oni srazhalis za rodinu (1976)

滑鐵盧戰役 Waterloo (1970)

戰爭與和平 (三) Vojna i mir III: 1812 god (1967)

戰爭與和平 (二) Vojna i mir II: Natasha Rostova (1967)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1967 第41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 戰爭與和平 (獲獎)
  • ▪ 1967 第41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 戰爭與和平 (獲獎)
坎城國際電影節
  • ▪ 1986 第39屆 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鮑利斯·戈都諾夫 (提名)
  • ▪ 1975 第28屆 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他們為祖國而戰 (提名)
  • ▪ 1967 第20屆 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戰爭與和平 (提名)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 ▪ 1982 第23屆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紅鐘 (獲獎)
  • ▪ 1952 第7屆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塔拉斯·舍甫琴科 (獲獎)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 ▪ 1959 第4屆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戰爭與和平 (獲獎)
  • ▪ 1956 第1屆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一個人的遭遇 (獲獎)

後世紀念

邦達爾丘克國際軍事愛國主義電影節以俄羅斯國寶級導演謝爾蓋·邦達爾丘克的名字命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