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史達林格勒](/img/b/e29/nBnauM3XwUjM3EDO5AjM4EDMyQTM4kDM0IDMxADMwAzMxAzLwI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配音格羅莫夫 彼得·費奧多羅夫 趙嶺
彼得·卡恩 托馬斯·克列奇曼 陸揆
阿斯塔霍夫 謝爾蓋·邦達爾丘克 湯水雨
卡嘉瑪麗亞·斯莫爾尼科娃 唐燁
瑪莎亞娜·斯圖季琳娜 張艾
波利亞科夫 安德烈·斯莫利亞科夫 張瑤函
奇瓦諾夫 德米特里·雷先科夫 姜廣濤
尼基福羅夫 阿列克謝·巴拉巴什 楊默
克拉斯諾夫 奧列格·沃爾庫 范哲琛
職員表
![史達林格勒](/img/7/bf8/nBnauM3X0UTN4ITNxEjM4EDMyQTM4kDM0IDMxADMwAzMxAzLxI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原著:瓦西里·格羅斯曼長篇小說《生活與命運》某些章節
▪導演:費奧多爾·邦達爾丘克
▪編劇:伊里亞·蒂爾金;謝爾蓋·斯涅日金
▪攝影:馬克西姆·奧薩奇R.G.C
▪配樂:安琪洛·巴達拉曼提
▪配音導演:廖菁張偉
▪美術設計:謝爾蓋·伊萬諾夫
▪視覺特效:阿爾曼·亞欣
▪錄音:羅斯季斯拉夫·阿利莫夫
▪監製:納塔利婭·戈琳娜;德米特里·希羅科夫
主演介紹
![史達林格勒](/img/f/20d/nBnauM3XwYDNyADMzEjM4EDMyQTM4kDM0IDMxADMwAzMxAzLxI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彼得·費奧德羅夫飾演)
蘇聯紅軍戰士格羅莫夫,最先跟隨蘇聯紅軍跨越伏爾加河,向伏爾加河左岸的德軍發起反攻。這場戰鬥以渡河失敗而告終,格羅莫夫卻和幾位同伴到達對岸,與大部隊失散。在四面都是德軍包圍的情況下,六位紅軍戰士孤立無援,他們被迫潛入一棟大樓,格羅莫夫遇見了美麗的女主角,從而展開了一段悽美的愛情。
彼得·卡恩
(托馬斯·克列奇曼飾演)
彼得·卡恩是一名性格堅毅的德國軍官,一個與眾不同的反派角色,身在寒冷的蘇聯,卻對家人念念不忘,對頻繁戰爭表現厭惡。
影片製作
![史達林格勒](/img/7/443/nBnauM3X4cTN3kTM0EjM4EDMyQTM4kDM0IDMxADMwAzMxAzLxI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影片拍攝過程中,在導演和製作人共同努力下,為了讓觀眾看到最完美的視覺效果,著實下了一番功夫。作為美俄首部合拍,俄羅斯耗資最大的電影,電影《史達林格勒》啟用了巨幕3D格式進行全程拍攝。在影片拍攝初期,可謂困難重重。一方面,要全景重現1942年的史達林格勒戰役,逼真還原近代歷史,為此,劇組參照當年的城市圖紙,修建了許多1:1尺度的建築和街景,包括史達林格勒地標性建築巴甫洛夫大樓,而在後期,這些心血將無一例外地根據“電影劇情”被全部炸掉。另一方面,《史達林格勒》採用全尺寸真3D攝影機拍攝,為了保證《史達林格勒》3D視覺效果的逼真,影片從美國借調了一批富有經驗的3D技術專家,在現場專門負責3D攝製工作。在伏爾加河登入的場景拍攝中,劇組共動用了300名臨時演員,通過全景、陸地、水中等六個方位表現戰鬥的宏大場面和慘烈狀況,開場時數百人齊齊登入作戰的長鏡頭被認為足以載入影史。
![史達林格勒](/img/d/cfb/nBnauM3XzgzNyMzN4EjM4EDMyQTM4kDM0IDMxADMwAzMxAzLxI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史達林格勒》以人類戰爭史上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為故事背景,但將主視角投向了局部,從小人物的情感入手,凸現整體戰爭的殘酷。[7]導演費多爾·邦達爾丘克表示,拍攝這部影片的目的不是描述戰爭的宏大場面,而是講述在戰爭的大背景下處於險境的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的故事。他希望影片的巨幕3D效果能引起觀眾一種特殊的情感上的共鳴,使觀眾獲得親臨現場的感受。 註:圖冊來源
幕後花絮
![史達林格勒](/img/c/67a/nBnauM3X0YzM0kzN1EjM4EDMyQTM4kDM0IDMxADMwAzMxAzLxIzLy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影片中的故事是虛構的,伊利亞·狄爾金參考了大量博物館的檔案以及當時戰役的參與者的日記編寫劇本,並選取了部分來自於瓦西里·格羅斯曼長篇小說《生活與命運》中的情節。
·片中作為重要場景的房屋是以著名的史達林格勒地標性建築巴甫洛夫大樓(Pavlovhouse)的作為原型。
·《史達林格勒》是俄羅斯歷史上首部全部由3D格式拍攝的影片,同樣也是首部IMAX格式的非美國片。
·影片在聖彼得堡郊外(列寧格勒州薩皮奧爾內鎮)的一個廢棄的軍用靶場上建起了俄羅斯電影界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場景,建造了逼真的史達林格勒街區,以及觀眾能在歷史檔案鏡頭中所熟悉的一些經典場景。光是場景的搭建就花去6個月時間,動員400名人工,造價400萬美元。
·影片還原了著名的《兒童環舞》噴泉全尺寸模型,該噴泉也被稱之為《兒童與鱷魚》,是史達林格勒戰役辨識度最高的象徵物之一。劇
![史達林格勒](/img/1/327/nBnauM3XxETMwEDMxczN3MDMwQTMwETM2ETNyQTNwAzMwIzL3c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德國著名影星蒂爾·施威格(《無恥混蛋》)拒絕了本片的邀請,因為他不想扮演一個納粹的角色。
·《史達林格勒》的拍攝工作開始於2011年9月,持續了數月。之後在冬天拍攝工作又重新開始,但主要拍攝階段是在2012年,從2012年的5月一直持續到8月,拍攝天數為79天。導演費奧多爾·邦達爾丘克:“對我來說,與《人煙之島》222個拍攝天數相比,《史達林格勒》79天的拍攝簡直就是遊玩。
·該影片音樂由美國著名鋼琴家、作曲家安琪洛·巴達拉曼提作曲,他曾為美國著名導演大衛·林奇經曲作品《藍絲絨》影片配樂,還是電視劇《雙峰》和丹尼·博伊爾導演的電影《海灘》音樂的作者。
·蘇軍Т-34中型坦克,德軍三號突擊炮、四號中型坦克等重型武器出現在了片中,但都是模型,電影中的四號坦克是在T-44蘇式坦克基礎上改裝的,在其上面加裝了炮塔,焊上了加裝的鋼板,用護板遮蓋住輥軸,在舷側上噴上德國法西斯的標誌。三號突擊炮是由越野車改裝的。Т-34/76坦克是用塑膠和三合板製作的全尺寸模型。
·與攝影師馬克西姆·奧薩奇一起在片場工作的美國3D特效和立體製圖團隊曾參加了《新蜘蛛人》和《霍比特人》的拍攝工作。
影片評價
![史達林格勒](/img/f/eb5/nBnauM3XxcDM4QDM3EjM4EDMyQTM4kDM0IDMxADMwAzMxAzLxI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在俄國公映之前,影片特向伏爾加格勒市參加過史達林格勒戰役的老戰士們進行了提前點映,獲得了老戰士們的一致好評。放映後,老戰士們給影片《史達林格勒》打了4星。
莫斯科時間2013年10月10日,《史達林格勒》在俄羅斯全國放映,俄輿論認為,該片必將震撼俄羅斯觀眾。
《史達林格勒》已被選為代表俄羅斯角逐第86屆奧斯卡的影片,成為2014年“申奧”熱門。
獲獎情況
影片正式入圍201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評選上映日期
中國China2013年10月31日亞美尼亞Armenia2013年10月10日
俄羅斯Russia201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