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吉聖三位一體修道院

謝爾吉聖三位一體修道院

謝爾吉聖三位一體修道院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北71千米處的扎戈爾斯克市。它是東正教修道院的傑出典範,對俄羅斯建築產生了重大影響。1993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北71千米處的扎戈爾斯克市

英文名稱:ArchitecturalEnsembleoftheTrinity—SergiusLavrainSergievPosad

列入世界遺產目錄時間:1993年

簡介

謝爾吉聖三位一體修道院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以北71千米處的扎戈爾斯克市。它是東正教修道院的傑出典範,對俄羅斯建築產生了重大影響。1993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扎戈爾斯克創建於1782年,但早在14世紀中葉這裡就已有人居住。當時編年史中的傳說是這樣敘述的:斯捷凡和瓦爾福洛麥(削髮為僧後取名為謝爾蓋)兩兄弟在馬科維茨山岡上,在康喬拉和旺久加兩條河的匯合處建造了一座隱修院。10年之後這裡就成了著名的謝爾吉聖三位一體修道院。修道院發展迅速,在古俄羅斯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修道院的創建人和第一任院長是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約1321一1391)。他倡導在俄國修道院中建立供給衣食的制度,積極支持莫斯科大公關於把各個分散的公國組成一個以莫斯科為首的統一的國家的主張。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頓斯科伊在與蒙古韃靼軍會戰前就是在謝爾吉聖三位一體修道院獲得臨別贈言的。庫利科沃戰役的勝利提高了修道院的聲望,修道院靠土地賞賜和捐獻所獲得的財富也不斷增加。到17世紀末,該修道院已是俄羅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之一和無數財富的擁有者,成為了一所最富有的修道院。18世紀中葉,修道院已擁有10萬多名農奴。1’744年,伊莉莎白·彼得羅夫娜女皇下令封它為大修道院。1782年3月22日,葉卡捷琳娜二世下令宣布修道院附近的三個村鎮組成謝爾吉耶夫波薩德城(後來這一天就成了扎戈爾斯克市的創建之日),1919年一1930年稱謝爾吉耶夫,1930年,為紀念莫斯科市黨委書記B.M.扎戈爾斯基更名為扎戈爾斯克。

謝爾吉聖三位一體大修道院古建築群包括16世紀一17世紀的古堡城牆和塔樓、聖三位一體大教堂、聖靈教堂、聖母升天大教堂,以及帶有佐西瑪和薩瓦季四坡頂教堂的醫館、齋堂、王宮殿堂、鐘樓等。大修道院內設有莫斯科高等和中等神學院。1920年起謝爾吉聖三位一體大修道院古建築群成為受國家保護的歷史藝術博物館。

大修道院誕生於俄羅斯國家形成和俄羅斯人民為民族獨立而鬥爭的時代,因此它從一開始就起著莫斯科前哨陣地的作用。起初大修道院的圍牆和其他所有建築一樣是木頭的,後來是用原木造的。1408年韃靼可汗葉基蓋依燒毀了古堡。三年之後又重新建造了一座古堡。1513年這裡建造了第一扇石門,1540年一1550年古堡所有的木牆均仿照莫斯科的中國城改換成石牆。石牆是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長度為1120餘米,高度為7米一15米,厚度為3米~10米。城牆和塔樓的底座鋪有大塊的石灰石,石灰石的上面是大石板。“射塔”下面設有通道、可以爬出的洞和竊聽地道等。在竊聽地道里可以竊聽敵人是否在挖坑道等地下活動情況。城牆上設有暗炮台。城牆的各個角上是八面體的、幾乎成圓形的塔樓,兩座塔樓之間是四角形的塔樓。這11座塔樓的外觀並不變化多樣,也沒有特別的裝飾,它們的作用首先是為軍事服務。據1641年的有關記載,古堡城牆上當時擁有90門大炮,此外還有20門備用炮。

大修道院最古老的建築是用自石砌成的聖三位一體大教堂,它於1422年竣工。修道院的創始人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就安葬在這裡。大教堂為單圓頂教堂,圓頂下面有盾形裝飾帶,牆上有高聳的龍骨形圍牆頂,三層在石頭上雕刻的圖案裝飾帶環繞著大教堂上面的牆面。俄羅斯傑出的民族畫家安德烈·魯布廖夫和丹尼爾·喬爾內都曾為大教堂繪飾牆壁。遺憾的是,這些壁畫沒能保存下來。教堂內現在的壁畫是17世紀留下來的。但許多聖像都出自於安德烈·魯布廖夫及其弟子之手,這些聖像的色彩調和細膩,簡直令人驚異。魯布廖夫的代表作《聖三圖》曾經是聖三位一體大教堂的聖障畫,現藏於莫斯科國立特列吉揚柯夫美術館,而在《聖三圖》原來的位置上只存放著它的複製本。《聖三圖》作於14世紀末至1427年,這幅畫描繪了聖經的一個故事,是俄國中世紀藝術廣泛採用的題材。畫中三個天使(三位一體的象徵)的形象優美虔誠,富有感染力的金黃色彩和雄渾的線條充分體現了和諧、精神上的親切和自我犧牲的主題思想。畫家通過描繪他們心靈的純潔和精神上的一致,表達了當時人們要求和平統一的理想。魯布廖夫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人性和高尚的精神,構圖勻稱協調,藝術形象完善。他的作品,無論在思想內容上,還是在藝術技巧上,對俄羅斯藝術的發展都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離聖三位一體大教堂不遠處就是1476年建造的聖靈教堂。它是大修道院第一座磚砌的建築,集教堂和鐘樓於一體,是古俄羅斯建築中最獨特的紀念物。教堂的裝飾極為華麗,又細又窄的半圓壁柱將牆面分成幾個組成部分,教堂的正面有赤褐色的飾帶。這是教堂最早用於鐘樓的著名典範,它很可能在當時同時也是巡邏信號塔。

大修道院最著名的建築紀念物就是16世紀伊凡雷帝在位時期開始修建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它是沙皇為了慶祝俄國軍隊所取得的軍事勝利和專制政權的鞏固,親自提議建造的。大教堂於1559年破土動工,1585年竣工,這時沙皇早已不在人世了。聖母升天大教堂和其他許多大教堂一樣是仿照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名教堂的式樣建築的。大教堂的頂上有五個圓球結頂形的大圓頂,外面凸出來的形似半圓形圍牆頂的拱頂由六根內柱支撐著。與克里姆林宮聖母升天大教堂不同的是它的牆面不是用石頭,而是用磚砌成的,因此更給人以沉重之感。1780年以前順著西牆曾經是教堂門前的台階,沙皇鮑里斯-戈東諾夫和1605年被大貴族殺死的妻子及兒子費多爾就埋葬在這台階下,後來他的女兒克謝尼婭也埋葬在這裡。台階拆除後戈東諾夫一家的骨灰存放在專門為他們建造的陵園裡。1648年,以德米特里·格里戈里耶夫為首的35位大師用各種壁畫繪飾教堂牆壁。蘇維埃時期政府對年久失修的壁畫進行了修復,使17世紀的壁畫恢復了它們原有的生機。

帶有佐西瑪和薩瓦季四坡頂教堂的醫館是大修道院17世紀最有趣的建築之一。它建於1635年一1637年,有上下兩層,還有一個用白石砌的寬敞的地下室。第二層的中間部分形成了一塊寬綽的場地,這裡就是結構勻稱的佐西瑪和薩瓦季教堂。它是大修道院整個古建築群中惟一保存下來的幕式屋頂教堂,教堂的上面和八面拼成的圓錐形高屋頂都飾有綠色瓷磚。

保存至今的齋堂是17世紀留下來的,它是按照莫斯科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於1686年一1692年興建的。這座規模宏大的建築物長達85米,底層很高,有開闊的遊廊,牆上飾有許多半圓柱,半圓柱的上面是半圓形的貝殼狀飾物,牆的表面用藍、黃、紅、綠這幾種顏色塗成了小方石的樣子。明亮而寬敞的豪華大廳(70米×15米)占去了整座建築物的一大半,它是舉行各種盛典的地方,也是當時這類建築中最為宏大的。主要廳室的拱頂和牆面上都飾有1778年所繪的有主題的壁畫,這些壁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齋堂東部是一座有上下兩排窗戶的教堂,西南面是一座小齋堂和幾間工作室。伙房、麵包房、棧房、酒窖等都設在底層。齋堂的建築結構和裝飾特點充分顯示了當時建築人員所具有的聰明才智,同時也說明17世紀俄羅斯建築藝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皇宮殿堂是皇室人員在謝爾吉聖三位一體大修道院逗留期間下榻的地方,它建於17世紀末。皇宮殿堂的大小、遊樂場及正面華麗的裝飾和所塗的各種顏色都與齋堂極為相似。第二層的房間裝飾得非常富麗堂皇,這裡有伊利亞·薩耶維奇和米哈依爾·濟明的雕塑裝飾物。19世紀初,皇宮殿堂成為了莫斯科神學院的所在地。

謝爾吉聖三位一體大修道院最重要的建築物之一是1741年一1769年興建的聞名世界的五層鐘樓。鐘樓高度為86米,它的建築師是H.X.米丘林和且.B.烏赫托姆斯基。整座鐘樓上下共懸掛了42座鐘,其中一座重2000普特的鐘是當時最大的鐘,它是18世紀鑄造藝術的典範。鐘樓的結構極為勻稱,風格典雅別致,它為謝爾吉聖三位一體大修道院古建築群這一卓越的建築紀念物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