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地理位置
謝家灘鎮系鄱陽縣北陲重鎮,南瀕九景高速公路,北鄰安徽省東至縣,處昌、九、景金三角腹地。省道石寧線穿鎮而過,謝彭線(謝灘——九江彭澤)、謝潼線水泥路面縱貫全境,西河蜿蜒流經本鎮匯入鄱陽湖。距景德鎮市機場60公里,昌北機場1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行政區劃
現轄1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344個村民小組,3個林場。包括謝家灘居委會、化民、莽塘、泥灣、橋頭、前楊、楊塘、郭賀、蘆林、東堡、大畈、廣畈、義門、福山、余畈、田鋪、大田、大岩、晚禾、三潼鎮19個村委會。
人口民族
2015年人口普查謝家灘鎮人口數76369,民族主要是漢族聚居區。
經濟狀況
2010年實現生產總值2.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財政收入完成1115.8萬元,招商引資完成1億元。
農業
謝家灘鎮耕地面積近6萬畝,主要作物有優質水稻、菸葉、棉花、大豆、紅薯、油菜、芝麻、花生等。山林面積204000畝,大部分為天然林,植被茂密,綠化面積達33℅以上,可養殖水面達7000餘畝。地下礦產有:劉家山銅礦,虞家塢鉛鋅礦,大岩石灰礦,東堡磷礦及余畈高嶺山大理石等。謝家灘鎮位於鄱陽湖平原與丘陵區交界處,北部為低山丘陵,南部為平原,海拔多在20米左右。謝家灘鎮區位於南部平原區,謝家灘鎮地勢北高南低,丘陵面積占總面積近60℅,農用面積占16℅,其餘為河湖等其他面積。謝家灘鎮域土壤除水稻田外,主要由紅壤和黃壤土覆蓋,厚薄不均。植被茂盛,大部分為天然林,綠地面積達33℅以上。
工業
謝家灘鎮以西河為依託積極推進一河兩岸經濟區建設,成功做熟一個 500畝以上的河西生態工業園區,堅持“第一要務”,加快經濟發展,為建設文明村鎮打好良好的物質基礎。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連續兩年實現招商引資億元以上。2007年為縣工業園成功引進了投資5000萬元的加西亞電子電器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的萬倉電工材料有限公司,以及在鎮內落戶投資5000萬元的鑫豐源礦業公司,均實現了當年投產當年產生稅收。2008年引進了投資2000萬元的浙江杭州恩豪米業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的江蘇宜興振興電線電纜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的瑞陽油茶種植加工項目、投資4000萬元的晚禾農業科技生態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 。二是努力壯大民營經濟。制訂優惠政策,鼓勵外出人員回鄉創業,在鄱陽縣鄉鎮中率先創辦了“民營經濟創業園”,並成功引進了江西華創紡織器配件有限公司、三潼服裝廠、謝家灘編織袋廠等100餘家企業,安置富餘勞動力2800餘人。企業每年創稅350萬元以上。三是突出發展農業產業化。立足“能人創企業,百姓創家業”,讓民眾樹立“辦企業是創業,搞種、養、加工小項目也是創業”的觀念,大力實施“個十百千萬”工程,通過“龍頭帶、政策促、政府幫”等措施,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最佳化升級。謝家灘鎮在確保糧食穩產高產的同時,打造了梅花鹿、菸葉、速生林、蠶桑、畜牧、水產等一批特色種養基地,並成立了水禽生產、高峰米業、義木工藝品加工、隨緣薯業生產等4家較大專業合作社,走出了一條“公司+協會+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新路。謝家灘鎮正著手籌建5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使全鎮初步形成“村村有產業,戶戶上項目,人人搞經營”的生動局面,全面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農民人均純收入均保持較快增長,2007年達到3680元。
養殖
鄱陽縣謝家灘鎮義門村菁潤鹿業養殖場內,42隻梅花鹿在園中 奔跑、嬉戲,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梅花鹿以其長出的鹿角、鹿茸等珍貴藥品,為養殖戶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年收入將高達15萬多元。為合理使用有利的飼料資源——野生純天然草,謝家灘鎮鼓勵內屋組村幹部帶頭飼養梅花鹿。梅花鹿經濟價值高、市場前景好,有廣闊的商機,不斷探索實踐,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養殖技術。為做好梅花鹿養殖這一特色養殖項目,養鹿場還與吉林省養鹿場簽訂了購鹿和鹿崽交易契約,定期來收購鹿角、鹿茸,給養項目上了購銷保險。
城鎮建設
2007年,謝家灘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落實全國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圍繞“抓招商,強工業;抓城鎮,旺商貿;抓特色,促農業;抓基礎,謀發展;抓教育,著長遠”整體工作思路,巧借謝家灘鎮遠離中心城市這一地域“優勢”(註:離鄱陽、九江、景德鎮中心城區60公里以上),依託中國文明村鎮金字招牌及被列為鄱陽縣“1+1+9+X”的九個重點建制鎮這一戰略機遇,確立了“舉謝家灘鎮之力,傾力打造鄱北邊貿區域生態中心重鎮”這一目標,圍繞這一目標,按照經營城市的理念,對行政中心實施整體搬遷(鎮政府、派出所、計生大樓),新建了司法大樓、土管大樓、謝家灘交警中隊大樓,形成了新的行政中心。實施“東擴、北沿、西連”戰略舉措,東擴即向田鋪村委會延伸;涉及人口2000餘人;西連即向郭賀村委會延伸,涉及人口3200餘人。按照“依託碧石線,做強明新街,打造華民路,拉長產業鏈,完善功能配套設施,輻射西河兩岸”的城鎮建設框架,快速推進及做亮“11235”工程。1園即華民公園;1區即居民小區;2路即華民南路、華民北路;3街即明新街、精品一條街、建材一條街;5功能即車站、賓館、集貿市場、幼教中心、大型超市。做到開發一片,建設一片,拓展一片。集鎮人口也由2003年的4500餘人急增至2007年1.2萬餘人,年均增長近2000人,預計2008的中心集鎮人口將增至1.5萬人,至十一五期末,中心城鎮規模2.8平方公里,集鎮人口2萬以上。
氣候特徵
謝家灘鎮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四季特徵分明。年平均氣溫17.6℃,月平均氣溫4.8℃,七月平均氣溫29.7℃,極端最低氣溫-8.5℃,極端最高氣溫39.8℃,年平均降水量1582毫米,平均無霜期280天。轄區內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空氣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地表水質達國家1類,噪聲場界值符合國家標準。
歷史
謝家灘鎮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主要的人文自然景觀有淮南王英布墓、漢墓群、出土文物有劍、鐵鼎、陶器等,已被縣博物館列為一級收藏品;特別是位於大岩嶺內深不可測的龍潭及溶洞,已發現潭內極為珍貴的“白甲魚”,龍潭周圍山高水陡,怪石峭壁到處可見,景色險而怡人;還有明朝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日戰鄱湖,夜宿檀溪”的景觀——檀溪渡,現存有石板橋及河床馬蹄印、碑文及涼亭等實物。
文化
謝家灘鎮成立有老年歌舞隊和農民銅管樂隊,贛劇團等娛樂團體。其中謝家灘鎮業餘贛劇團創辦於1975年,現有演職人員40人,保留劇目38本,設備資產20萬元,年演出300餘場,年創收28萬元,是一個既能演現代戲又擅長傳統贛劇(饒河調)的農民劇團。劇團堅持紮根農村,面向基層,業餘演出,服務“三農”,創作演出了幾十個貼近生活,貼近民眾的現代歌舞、小戲,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農村文藝骨幹。改革開放以後,劇團像火紅的山茶花盛開在贛東北的紅土地上,創新思路,開闢市場,將一批優秀的贛劇(饒河調)奉獻給“贛、皖、浙”三省200多個鄉鎮的人民民眾,既傳播發展了優秀的贛劇(饒河調)藝術,又走出了一條很有特色的自我發展新路。劇團多次參加省、縣匯演並獲獎。《江西日報》、《上饒日報》、《大文化》 (省文化廳刊物)、《鄱陽報》曾載文推薦劇團經驗。
自然景觀
淮南王英布墓、漢墓群,出土文物有劍、鐵鼎、陶器,已被縣博物館列為一級收藏品;有位於大岩石峽內深不可測的龍潭及溶洞,已發現潭內有極為珍貴的“白甲魚”;更有明朝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日戰鄱湖,夜宿檀溪”的景觀——檀溪渡,現存古石板橋,河床馬蹄印(現今仍可清晰的在河床看到),碑文等。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全面實施了農網改造。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相繼在 本鎮設網點,全鎮基本達到了無盲區。中國電信在本鎮已設三個電話端局,裝機容量達6300門之多,通信極為方便。本鎮現有二級瀝青路16.5公里;水泥硬化公路22.65公里,是全省硬化路里程較多的農村鄉鎮之一。
衛生事業:鎮區有一座一級甲等醫院,用地面積9431平方米,有門診大樓、住院部、綜合大樓、影像大樓,在編醫務人員55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1人,中級職稱18人,現擁有電子顯微鏡、半自動化儀、血球分析儀、400毫安X光機等大型設備,能獨立開展胃、膽、脾切除等多項手術,屬於我縣一級甲等醫院;現有病床位50個,新的門診大樓正在建設中,各村設有醫務所。
鎮區垃圾實行定點投放,在鎮區以北設有垃圾處理廠,鎮區主、幹道都設定垃圾箱,現有華民公園、西河文化廣場、文體廣場、西河濕地公園,電影院一座,籃球場等體育場所若干。本鎮在華民公園設有敬老院一座、莽塘村養老院一座,並規劃在各中心村建立養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