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拉之圍

諾拉之圍,第一次繼業者戰爭和第二次繼業者戰爭之間發生的一次重要事件。

第一次繼業者戰爭和第二次繼業者戰爭之間發生的一次重要事件。在歐基尼亞戰役之後,攸美尼斯本來準備繼續向東進入亞美尼亞,去那裡召集新的兵力,但是安提柯率領大軍主力緊追不捨,追隨在他身邊的人也越來越少。最終,他被迫放棄前往亞美尼亞的計畫,來到了卡帕多西亞邊境上一個叫諾拉的要塞——此時他身邊的追隨者,只剩下500名步兵和200名騎兵了。安提柯的大軍也隨後趕到,把整個諾拉圍困的水泄不通。
早在帕迪卡斯的死訊傳來之時,攸美尼斯就考慮過一個能夠閉門自守的安全地方。他選中了卡帕多西亞邊界上的諾拉城,這座要塞的規模很小,四周城牆長度還不到千米,但是位置極好,處於易守難攻的峭壁上。攸美尼斯預先在城裡儲存了足夠數年用的淡水、糧食甚至鹽和木材以備不時之需,現在攸美尼斯逃到這裡後,這些儲存的東西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雖然他此時手頭只有700名部下,但是這些人都是他最堅定的支持者,因為他之前已經讓所有想回家的人回家了——諾拉只需要一支少而堅定的守軍,有意志不堅定的人混進去反而消耗糧食又容易叛亂,萬一和進攻者裡應外合就不妙了,所以還不如不要。 
當然,攸美尼斯目前在這裡能做到的只有自保而已。或許有一天,和他擁有共同敵人的阿爾塞塔斯或者是其他人,會來為他解圍,但是在此之前,他在這個山頂上的避難所里,其實和囚徒無異,只是比被擊敗好一些。 
安提柯的大軍追擊到這裡的時候,發現根本沒有從正面攻破這個壁壘的可能。因此他下令自己的士兵開始在這個要塞的外圍地帶挖掘城牆和溝壑,設定崗哨,從外面困死攸美尼斯。只是這種圍困的前景讓安提柯高興不起來——要想破城估計要好幾年的時間,那就是等攸美尼斯堆積如山的補給消耗完為止,他必須浪費大量人力和物資在這漫長的圍困中。所以,在圍城戰正式開始前,安提柯試圖和攸美尼斯進行一次談判。
安提柯讓自己的親侄子托勒密入城充當人質,說服攸美尼斯出城和他談判。兩人早年在腓力二世的宮廷里關係不錯,雖然當時的攸美尼斯在安提柯看來不過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秘書,所謂的文化人,怎么都想不到有一天他們會在戰場上相見。從最後一次分別到現在他們已經整整十五年沒見了——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征服小亞細亞的時候把安提柯留在了當地對付波斯殘餘勢力,從此他們再也沒有見過。 
雖然如此,當這兩位老朋友彼此面對面的時候,他們很快就開始重敘昔日情誼。他們互相熱切的擁抱和問候,畢竟安提柯只是奉安提帕特以王室下的命令來討伐他。安提柯帳下的馬其頓年輕士兵們也紛紛聚攏過來。這些士兵沒有參加過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所以只是聽說過而沒有見到傳說中的攸美尼斯——以前的王家秘書,後來成為將軍,擊敗了戰無不勝的克拉特魯斯,又成為國家公敵的人。從克拉特魯斯死後,從來沒有一個人,無論是安提帕特還是安提柯,在馬其頓人中引起這么大的轟動和圍觀。安提柯生怕這些聚攏過來的年輕人的過於熱情(或許還有一部分人的敵意)會讓攸美尼斯在混亂中受到傷害,所以帶他來到自己的心腹將軍們的當中,開始了正式談判。 
攸美尼斯要求安提柯完全承認並且恢復自己卡帕多西亞總督的地位,他甚至完全沒提之前馬其頓人在尼羅河畔對他的死刑判決,仿佛這個判決不公正到不值一提。安提柯沒有拒絕他的要求,而是對他說,雖然自己表示支持他的願望,並且也覺得現在和他的戰爭沒有多大意義,但是這一切的決定權在國王和攝政那邊。因此他將立刻派信使去馬其頓本土向安提帕特提交這個要求,並且讓攸美尼斯也派出自己的親信偕同前往。攸美尼斯讓自己的同鄉,比自己略小的希羅尼穆斯(Hieronymus)一起前往。這個希羅尼穆斯此時才三十多歲,只是一個普通的軍官,誰都沒有想到的是,他最終的結局會和攸美尼斯發生一次角色錯位——攸美尼斯從一位歷史的記錄者被命運逼迫成為歷史的創造者,而希羅尼穆斯最終從戰場上退出,成為一名歷史學家。他的著作是我們了解那段時期歷史的第一手來源,他本人則活到了一百多歲才無疾而終。 
隨著使團向馬其頓進發,安提柯便送攸美尼斯回到諾拉的要塞里。他們又不得不放棄了私人友誼,開始了敵對。安提柯沒有多大興趣指揮這次漫長的圍城——圍而不攻的和一支儲備充足的守軍拼消耗這種事情,交給手下做就可以了。很快的,他在諾拉要塞外修建的圍困性工事全部竣工了,他決定不再繼續浪費時間,在留下了一支足夠困死守軍的部隊之後便丟下這個硬核桃,帶領大軍向西準備討伐帕迪卡之弟阿爾塞塔斯——後者手中還有最後一支完整的“非法”軍隊。攸美尼斯終於可以喘一口氣,帶著他那七百名忠實的追隨者在諾拉城內等待命運的再次翻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